卞彥


摘 要:環境監測中不僅要保證監測數據收集和分析可靠性,還需對一些細節問題加以深入探討和研究,挖掘信息中潛在的內容,準確了解區域環境變化特征,獲取精準數據資料,從而為環境保護及治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本文就重點對環境監測現場采樣的影響因素及細節問題加以分析探討,并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以改善環境監測工作水平,確保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落實。
關鍵詞:環境監測;現場采樣;影響因素;解決方案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深化,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度有所加大。環境監測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前提和關鍵,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為做好環境監測,必須注重現場采樣的科學性,只有保證樣品質量,才能獲取更加精準的數據資料,分析和掌握環境特征及污染物種類與含量,為環境保護及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據。下文就將對環境監測現場采樣展開分析探討,對其中存在的影響因素及細節問題加以分析,以此加快我國環境治理的進程。
1環境監測現場采樣質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會通過多樣化措施和手段來提升環境保護工作質量。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中的重要一環,做好環境監測,先要保證樣品質量,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緊密性。不過在實際作業中,由于監測手段和技術上的單一性,使得環境監測效果無法達到規定標準要求,尤其是在樣品采集中,可靠性降低,難以提供精準數據資料,所以需要做好質量控制工作,提高樣品可靠性,保證最終工作質量。通過現有實際案例及實踐情況分析可明顯了解到。現場監測與采樣監測獲得的數據結果是存在較大差異性的,環境監測站及相關人員應明確這一現象帶來的問題和影響,做好各環節把控作業,以避免偏差生成,減少其對后續工作的不良影響。在實際作業中,如果樣品采集及監測數據的代表性受到影響,則要以實驗方式獲取準確資料結果,真實可靠的反應被測區域內環境質量,了解污染現狀,確保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的順利落實。
2環境監測現場采樣質量的影響因素
2.1現場采樣人員的能力素質影響
環境監測現場采樣過程中,對現場采樣人員的專業能力素質及合作能力有著較高要求,如果存在配合失誤或能力不足情況,很容易直接影響現場采樣工作進展,進而影響最終監測結果準確性。所以在環境監測現場采樣中,需對采樣人員進行科學把控。要求現場采樣人員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并具備上崗資格證;現場采樣人員要不斷進行學習和知識更新,了解標準規范要求,并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提高采樣操作質量,降低問題產生;此外,現場采樣人員還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有較強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明確自身工作要點,并做好每個環節管控,做好細節處理,提高采樣作業標準性、規范性。同時要注重發揮團隊精神,通過人員間的通力配合,提高采樣可靠性,減少后續作業中問題產生。
2.2采樣容器與設備影響
現場采樣中所需的容器設備,要結合采集樣品的性質特征及現有的規范標準進行科學選擇,以控制樣品在收集和存儲過程中化學或物理反應發生可能,導致采集樣品編制,影響環境監測分析結果。同時,在確定樣品容器設備后,要按照標準要求進行容器清晰及設備檢查和調試工作。前者需要安排專人按照規范要求,逐步進行容器清晰工作,并查看容器內外部是否存在問題,是否符合實際作業要求,并做好相關記錄。后者則需要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檢查和校正,確保各項參數合理性、標準性。另外,還要制定設備定期檢修和養護方案,降低設備故障發生可能,保證設備使用質量和效率。同樣的,對于各項操作數據也需要進行詳細記錄和歸檔,提高設備使用安全性。
2.3 計劃、點位及頻率影響
在開展環境監測前,先要明確監測任務目標及樣品質量要求,之后結合現場勘查所得數據資料,編制監測計劃,清晰表述監測任務來源、目的、被測區域范圍、監測項目、頻率以及任務完成時間和參與人員,同時對需要重點注意事項予以清晰表述,以此獲取區域環境變化特征,為環境保護及污染控制提供依據和支持。而在環境監測現場樣品采集中,需科學把控采樣點位和頻率,以免影響最終的監測結果。在樣品采集中,點位和頻率的變化會影響樣品采集效果,這樣最終分析所得的監測結果也會出現明顯偏差[1]。所以在監測工作開展前,要做好點位和頻率的把控,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展開作業,以強化環境監測的效果。
2.4自然因素
自然環境本就具有復雜多變的特征,且很難被完全掌握,存在不可預測性。環境監測屬于外部活動,容易受到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使得采集樣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降低環境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可靠性。所以在環境監測現場采樣作業中,應注重自然環境的研究和探討,了解其特征及變化屬性,合理規劃采樣線路及樣品采集時間,必要時可通過防護措施的設置來降低樣品被污染的可能,維護采集樣品的可靠性。在對自然環境分析中,作業人員要注重數據資料收集,根據以往資料數據開展分析作業,科學把控自然環境,推動環境監測工作的有序開展。
3環境監測現場采樣的細節問題研究
3.1大氣現場采樣細節問題
在采集大氣樣品過程中,為保障樣品質量,在細節問題處理上應注意以下兩方面內容:
一是吸收液與樣本的科學保存。在環境監測中,對大氣樣本影響最大的就是吸收液和活性。因此,在具體的選擇過程中,應結合現場采樣情況,盡可能的選擇活性較低的吸收液。
二是容器檢查。大氣樣本的存管本就是一個較為困難的工作,由于氣體流動性,使其受到污染的可能性增加。所以在大氣樣本采集中,要對采集后的承裝容器實行嚴格檢查和控制,注重保存質量。一般情況下,大氣樣本的保存會使用到注射器,應盡量減少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在容器應用前期階段,應對容器予以清潔,之后再加以應用,提升現場樣本采集的可靠性。
3.2土壤樣本采集細節問題
環境監測中,土壤樣本采集時,經常會因為土壤均勻性不好,使得采集樣品存在問題,進而使最終監測結果出現偏差。另外,土壤所處環境的不同,土壤特性也會有所改變,在樣品采集中應注意到這一點,以免內部混入元素不同做出錯誤判斷,降低監測結果的準確性,難以準確判斷土壤中有機物含量。因此,在開展這一工作期間,應根據地域環境的不同,從多個地方出發對樣本實行采集。此外,在樣本的存儲方面,應選擇容器材質都相對可靠且穩定的容器進行,最后使樣本可以自然風干[2]。
3.3有關噪音采集細節問題
環境監測中噪音樣本采集需要關注的內容較多,這就要求采集人員做好全面分析和把控,以確保采集樣品質量,改善環境監測工作效果。在噪音采集中,需要關注的細節問題主要有:
其一,自然環境。噪音采集不允許在雷雨天氣下、風速每秒達到5米的環境條件下進行;其二,區域特征。在噪音采集中,要先了解采集區域或地段的特征,加以區分,選擇合適采集方式。如工業區和居民區產生的噪音就是不同的,且評價標準也存在明顯差異。所以在采集時,要選擇不同的方式方法,以加強樣本可靠性。工業區內還需了解企業具體生產情況,對機械設備數量,運行時間等做到詳細掌握;調查噪聲排放特征,如穩態噪聲、非穩態周期性噪聲還是非穩態非周期性噪聲等;其三,噪聲治理設施運行情況。在噪聲采樣期間,應盡可能的對各種干擾因素加以避免,確保采集樣本的分析監測具有代表性。
4環境監測現場采樣的細節問題應對方法研究
環境監測中,空氣、水源、噪音、土壤等均是需要進行全面監測和研究的內容,而若想準確了解這些因素的特征及存在的變化趨勢,掌握其中污染物含量及成分,就需要開展前期現場采集工作,通過樣本分析獲取精準數據資料,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為后續作業開展提供依據和支持。在環境監測現場采集中,一方面需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開展作業,另一方面也要加強細節處理,確保采集樣品合理性,改善分析效果。在環境監測現場采樣中細節問題處理方法有:
一是提高采樣人員的專業能力素質,開展人員培訓工作。環境監測對于采集樣品的分析及數據處理情況,直接關系著最終結果的準確性,方便現場采樣人員全面了解環境監測工作的具體目的和要求,靈活獲取現場樣品,進而與企業間展開良性溝通和交流。上述作業均取決于監測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素質水平。另外,也要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和責任制度,以此激發監測人員的責任心和工作能動性,使其自覺投身到到環境監測工作中,為環境質量監測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鑒于此,為了更好的提升環境監測現場采樣工作質量,就需加大對采樣人員的培訓力度,做到持證上崗,強化其專業能力素質,促使工作的順利落實。對于每項監測任務確定一名現場負責人,由現場負責人制定采樣計劃并組織實施。要求現場負責人充分了解該監測任務的目的和要求,清楚監測點位布設及周圍情況,熟悉工況核查方法、采樣方法、樣品保存要求。現場監測人員在工作開展中,必須嚴格按照現有的規范要求開展作業,且注重各環節的監督和記錄工作,對使用設備型號、點位和頻率、采樣位置、時間及氣候變化等予以詳細記錄和說明,同時還要做好監測點位圖及流程圖的繪制和處理,確保問題出現后,能夠快速找出問題成因,提出有效處理措施[3]。另外,每批樣品都需要具備全程序平行空白樣,加強現場與實驗室樣品的質量檢查工作,維護樣品的質量。
二是明確采樣目標,開展前期準備工作。在現場樣品采集前,應先明確了解環境監測的目的、性質及相關技術規范等內容,根據這些規范內容,科學選擇采集和承裝設備,以加強樣品采集的合理性、代表性和可靠性。水溫、酸堿值、電導率、溶解氧、透明度、濁度等均是需要現場測定的項目,要在現場按規范操作加以監測。同時,在環境監測中,為有效避免水采集水樣出現變化,可以將一些樣品加以冷凍保存。
三是水樣采集的科學把控。水樣采集中,不同種類水樣選擇的采集方式各不相同,采集人員需要做好提前分析和規劃,科學選擇采集方式和方法,注重水樣質量。目前水樣采集可分為地表水、地下水、噴泉池和自來水采集這四部分。
在地表水采集中采集容器可直接選擇瓶或桶,取樣斷面則要根據地表水所在區域規模尺寸大小加以科學計算,合理設置取樣點,以保障采集樣品的代表性;
在地下水采集中,一般會用到抽水設備。不過在抽水設備啟動后,前期出現的水應放掉,待將抽水設備管道內的雜質或舊水清除干凈后,再實行樣品采集,并將其裝入到預先準備好的采集容器內,減少污染物的產生,保障監測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噴泉水的采集直接利用相關設備在涌水口接水即可;自來水采集與地下水采集類似,雖然沒有復雜的設備儀器,不過需要先倒放自來水管內的水,排出管道內的死水,之后再采集自來水,保證樣本質量。
四是儀器設備更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業化水平的提高,環境污染元素也在逐漸增多。在環境監測作業中要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嘗試儀器設備更新處理,以更加高效的監測到環境中存在的污染元素,準確了解污染物質種類及含量,進而提高環境監測質量,加強結果的有效性。
5結束語
環境監測中現場采樣質量影響著監測結果的準確性。相關部門及人員應加大重視力度,注重現場采樣的科學把控,控制存在的影響因素,且加強細節處理,以促進樣品采集的順利進行,增強最終分析結果的有效性,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助力與支持。
參考文獻:
[1]周書祥,吉正元,劉紹俊,許江輝,尤買艷.環境監測現場采樣的影響因素及細節問題[J].綠色科技.2019(04):46-47.
[2]何玉榮.探討環境監測現場采樣的質量控制措施[J].環境與發展.2020(01):171+173.
[3]陸肖棟.影響環境監測現場采樣工作質量因素及應對策略[J].綠色科技.2019(12):170-171.
(常州市武進區環境監測站,江蘇 常州 21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