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江婷婷
貴州實施“雙千工程”以來,經濟運行的效益和質量穩步提升,2019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增速位居全國前列。
“千企引進”“千企改造”工程是指引進國內外實力強、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的企業1000家以上,對1000戶以上規模以上傳統產業企業實施改造升級,促進全省工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2017年,貴州省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千企引進”工程,并寫入當年《政府工作報告》;同年5月,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支持“千企改造”工程龍頭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加快發展的相關措施》,為企業健康發展和項目有序推進保駕護航。
貴州實施“雙千工程”以來,推動形成了傳統產業加快轉型、新興產業迅速成長、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的產業格局,經濟運行的效益和質量穩步提升。2019年,貴州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增速位居全國前列。
位于貴陽國家高新區沙文生態產業園的貴州中晟泰科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晟泰科),依靠智能制造、納米級制程工藝設計和制造服務,生產出的LED芯片及半導體等高精尖電子信息化產品深受市場青睞。
2019年以來,貴陽市大力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引進更多國內外先進技術、產品和服務,推動全市制造業集群和產業鏈快速發展。
“高新區以此框架為指引,通過高標準園區建設、高效有力的服務,吸納各方高端科研成果、高端科技人才,以切實高效的舉措,為企業更好發展真正提供了條件與機會。”近日,中晟泰科副總經理王安定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公司于2019年6月率先投產LED封裝器件和芯片等相關半導體產品,同時積極規劃建設集成電路半導體相關上下游產業鏈,將在貴陽打造集成電路半導體產業集群及相關產業一站式供給的智能制造總基地。
“千企引進”工程實施兩年多來,全省上下齊發力,打造富有吸引力競爭力的投資高地,一批優強企業陸續落戶貴州。
建立“省帶頭、市推動、縣落實”的工作機制,以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為主攻方向,招大商、招好商。圍繞產業鏈、先進生產力、對口幫扶城市招商;圍繞特色優勢產業,緊盯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聚焦產業關鍵環節和行業優強企業招商,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全省招商引資命中率不斷提高。
比亞迪項目是貴州大力推進“千企引進”工程的重要成果之一。2019年,貴陽市與比亞迪簽署全面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新能源、軌道交通等領域開展合作,比亞迪將在貴陽市投資建設智能制造產業園基地。
為促進招商行動更加精準,貴州建立了招商引資信息化綜合應用管理平臺,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理念,繪制產業招商地圖,結合云上貴州平臺,加快建設全省招商引資信息數據資源庫,針對重點產業、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開展投資信息收集工作。
數據顯示,2019年,全省新引進技術含量高、成長性好、帶動性強的優強企業1078家,投資產業項目1124個、合同投資額2519.6億元;新引進高新技術企業178家,投資201個項目、合同投資額510億元。
作為貴州“千企改造”的龍頭企業,貴州健興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健興藥業)在運用科技創新、信息化、人工智能整體推進中藥產業提質增效道路上,走在了全省前列。
3月19日,記者來到烏當區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示范園區,健興藥業數字化提取、制劑車間建設項目引人注目:綠色的新型生產流水線、整潔的生產車間,現代氣息撲面而來。
“這是我們運用大數據推進工業信息化的重要項目。”據健興藥業常務副總經理張龍淵介紹,該項目投資3.7億元,將新建提取、合劑、凝膠、膠囊、顆粒及滴丸7個數字化生產車間,新增提取系統、前處理聯動線等先進生產設備165臺,以提高藥品生產數字化、智能化控制水平和生產能力。
貴州突出抓好示范引領和扶持引導,通過遴選龍頭企業、高成長性企業進行重點培育,以點帶面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結合工業發展實際,將制造業與大數據深度融合發展、提升企業綠色發展能力、發展服務型制造、加強產品質量和品牌建設、提升企業內部管理水平和企業風險管理水平作為全省“千企改造”工程的主攻方向,分類指導、因企施策,指導企業編制方案和實施項目,有力提升了企業的發展水平。
河南能源化工集團貴州豫能投資有限公司抓住“千企改造”政策機遇,所屬6個煤業單位全部進行機械化開采作業,完成輔助系統智能化改造。目前,各礦井正加快完善生產輔助系統自動化管控平臺,實現井上井下生產輔助系統全方位監控、自動化控制、可視化操作,基本形成智慧礦山基礎架構。
技術改造為企業升級發展提供強勁動能。在轉型發展的生動實踐中,許多企業脫穎而出,成為貴州“千企改造”工程龍頭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2019年,全省共啟動實施“千企改造”工程企業1256戶,安排支持“千企改造”工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1.7億元,引導和支持173個項目加快建設。
“作為貴州省推動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雙千工程’通過引進實力強、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的企業提升全省企業競爭實力,充分運用大數據、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推動企業改造升級,對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貴州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蒙丹表示,基礎差、底子薄、自身發展能力和發展動力不足是貴州產業轉型升級的巨大障礙。“雙千工程”的實施為貴州產業升級帶來了動力、增強了能力,對改善貴州產業升級基礎薄弱的狀態起到了積極作用。
蒙丹認為,完善支撐體系,優化地區產業發展環境和提升地區產業發展吸引力,是增強外引能力、提高內改動力的重要舉措。推進“雙千工程”要進一步構建暢通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通過創新管理體制,實行并聯審批、特事特辦、一站式辦結、保姆式服務,統籌協調土地、水、電、氣、用工等要素保障。同時借鑒和學習其他地區的引人經驗,提高人才引進的力度和效率。例如重慶兩江新區通過成立面向全球的高端引智引技引才平臺,發揮平臺優勢、品牌優勢、網絡優勢和市場優勢, 以引智為核心、 引技引才為重點, 實施海內外“獵頭”行動,整合全球人才和創新要素,吸引了大批全球高端人才。
針對“千企改造”中企業存在的轉型動力不足問題,蒙丹建議,要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引導與市場推動的關系。緊握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既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超前謀劃、重點突破,又發揮市場的基礎作用,形成政府和市場合力。同時要提高政策支持企業的信息公開度和透明度,對每年納入“千企改造”的龍頭企業和骨干企業進行動態管理,制定企業準入標準,對不達標企業實施退出機制,通過每年對企業進行評估,實施動態管理,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貴州實施“雙千工程”以來,經濟運行的效益和質量穩步提升。圖為中晟泰科LED 智能制造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