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袁航
“千企引進”“千企改造”工程是貴州推動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貴州“千企引進”和“千企改造”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對調整全省工業產業結構和轉型升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仍要清醒認識到,隨著近年來貴州省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工業結構偏重、技術含量不高、企業競爭力不強等短板也日益突出。
這些短板成為阻礙全省工業經濟做大做強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還要從基礎抓起,繼續扎實推動實施“千企引進”和“千企改造”,夯實發展基礎,掃清發展障礙。
一方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國內外企業深耕貴州市場增強信心、創造條件。
貴州是西南連接華中華南的樞紐,以及中國西部陸海新通道上的重要支點,有著廣闊的投資前景。這不僅是貴州的優勢和機遇所在,也是貴州穩住外來企業投資基本盤的關鍵。
因此,貴州要繼續加強政策支持、加快政策落地、優化各類服務,不僅要走出去敲門招商,更重要的是請進來共贏發展,用一流的營商環境,讓外來企業更有投資信心和風險應對能力,讓供應鏈、產業鏈穩穩留在貴州;讓貴州經濟磁場的魅力不減、引力更強。
而在招商過程中,也要更加注重引進企業的質量和效益。在堅持多彩貴州拒絕污染理念下,引進更多國內外高新技術產業優強企業,改善全省產業結構,促進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換檔升級。同時,引進產業鏈缺失的相關企業,完善產業鏈,促進貴州產業集成發展。
另一方面,用高質量的改造,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全省經濟轉型升級。
進行技術改造轉型升級,是工業企業永恒的主題。為解決生產方式粗放、市場主體少、企業成本高、產業低端等頑固供給端矛盾,以及建立新工業體系,“千企改造”被寄予厚望。
“千企改造”工程實施以來,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推動了不少企業新舊動能轉換、掌握行業話語權,“改”出了一片新天地,但存在的問題仍需足夠重視。
比如要素保障不足,融資難、融資貴仍是制約企業發展的共性問題;轉型意愿不強,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一些企業主動探索創新意識不足;轉型升級層次偏低,部分企業把大量資源投入單純的規模擴張,沒有聚焦研發能力、品牌打造、市場占有率等;政府服務力度不夠,有關部門幫扶指導還不足,存在抓大放小思想。
當然,從宏觀角度、國際經驗看,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并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成功的關鍵,在于我們是否能夠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破除壁壘,推動改造逐步達到預期目標,要求政府和企業都要耐得住寂寞,不操之過急,以更長遠的眼光來審視這一過程。
對于政府來說,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加大企業轉型發展的支持力度,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同時,認真研判全省每一個行業企業的發展現狀,排出符合實際的改造工期表,循序漸進推動全省企業轉型升級。
但最終改不改、改得好不好,企業更有發言權。
對于企業來說,轉型升級的根本在于正確處理好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改,雖會經歷陣痛,但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不改,短期看似不受影響,但因為落后的生產方式,企業很容易在競爭中被淘汰。傳統企業轉型乃大勢所趨,只有與時代深度融合,緊緊擁抱時代,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走得更穩。
同時,轉型升級并非蜻蜓點水,不能把精力著重于單純規模擴張,而要從產業鏈前端和價值鏈低端跳出來瞻望全世界,重新審視和定位企業發展方向,對標世界先進水平,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持續推動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讓轉型升級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