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鄭潔
“這些天都沒歇著,一直在組織村民們對園區的蔬菜進行采摘、裝箱,確保第一時間供應市場。”在貴陽市修文縣小箐鎮杉壩村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貴陽市農投集團修文縣蔬菜保供基地負責人沈玄介紹,現在每天采摘的西蘭花有5000多斤,直銷貴陽市各大生鮮超市,讓新鮮的平價菜進入貴陽市民的“菜籃子”。
“各大超市都能買到新鮮蔬菜,價格也很便宜。”在貴陽市惠民生鮮超市挑選蔬菜的王阿姨說,此前擔心疫情防控期間蔬菜供給會受影響,到超市才發現,蔬菜供應不僅量足,而且價格也穩定。
保供蔬菜基地的建設,改變了傳統種植模式,提高了蔬菜品質,不僅豐富了市民“菜籃子”,也鼓起了村民“錢袋子”。
在黔南州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保供生產基地都勻市墨沖鎮良畝壩區,1200畝蔬菜基地里西蘭花、白菜苔、花菜等蔬菜長勢正旺。
“采摘的菜苔下午裝車,第二天中午之前就能在廣州的菜市場上市。”貴州珠江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黎興說。
“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蔬菜銷路,同時督促我們的種植更加科學化和規范化。”黎興說。
有了銷路,在蔬菜基地里打工的當地群眾,腰包也逐漸鼓了起來。“給公司打工,一個月收入2500元左右,賺錢的同時還可以照顧老人孩子。”在珠江源公司冷鏈物流配送中心,良畝村村民徐鳳池熟練地分揀著白菜苔。

都勻市墨沖鎮良畝壩蔬菜示范基地。(都勻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在蔬菜基地的帶動下,一批蔬菜專業合作社快速成長起來。這些合作社同珠江源公司簽訂生產協議,按統一標準生產,產品也通過珠江源公司遠銷粵港澳大灣區,帶動了群眾增收。目前,黔南州共有4個蔬菜基地被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保供生產基地。
黔南州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以壩區為重點,著力構建更加完善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營銷體系,進一步提升蔬菜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集約化、組織化水平,讓更多的優質蔬菜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市民的“菜籃子”。
為保障市場蔬菜供應,貴州各地積極引導蔬菜種植基地建設及種植戶加緊種植和管護。在貴陽市2.5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息烽園區,工人們忙著修建溝渠、搭建大棚框架,呈現一派忙碌的復工景象。銅仁市玉屏自治縣蔬菜育苗基地投入150萬元資金,農民搶抓農時進行生菜育苗,緊急培育可供近500畝耕地種植的430多萬株生菜苗。在安順市紫云自治縣 座壩區、火花壩區的菜心和芥藍種植基地里,村民們忙著翻耕、播種、收割菜心……
這個春天,在貴州各地的蔬菜基地里,正奏響歡快的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