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馬紅梅
貴州在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上持續發力,縣鄉村聯動讓更多資源下沉,全方位推進平安鄉村建設,讓鄉村更美、村民更富、社會更和諧。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確保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加強農村基層治理進行全面部署,就是要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而貴州在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上持續發力,縣鄉村聯動讓更多資源下沉,全方位推進平安鄉村建設,讓鄉村更美、村民更富、社會更和諧。
村看村,戶看戶,農村發展看支部。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必須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成堅強的戰斗堡壘。
3月8日,天剛拂曉,余慶縣花山鄉回龍村河水村民組田壩上,鄉黨代表、村民組長梅冬正在指揮挖掘機加緊作業。“鄉村謀發展,一定要舞好黨建這個龍頭,發揮好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花山鄉組織委員任榮莉說,發揮好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就是給鄉村治理裝上一個動力強勁的火車頭。
近年來,鳳岡縣黨員干部針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中貧困群眾融入城市生活能力不強、認同感歸屬感不高等問題,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地鳳翔社區探索以黨的建設為統領,創新“二三三四”工作模式,推動搬遷群眾及時融入社區、融入社會,增強后續發展能力。
只有黨的組織強起來,黨員隊伍強起來,黨的工作強起來,才能凝聚起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的磅礴偉力。
針對有的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被弱化、虛化等現象,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發揮黨組織在農村工作中的領導作用,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特別是鄉鎮黨委書記,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銅仁市萬山區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圍繞“五對”全面提升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和鞏固水平,推進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見成效。
農村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農村的各項發展就會有序推進,黨的執政根基就會堅如磐石。貴州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力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為鄉村治理注入了強心劑、為脫貧攻堅增添了新動能。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農村基層治理不僅關系到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更關乎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影響著社會穩定大局。只有加快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現代鄉村治理體制機制,著力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把廣大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組織周圍,才能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實現農村社會長治久安。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提高鄉村治理效能的第一場硬仗。
2019年起,畢節市七星關區三板橋街道利用“黨建+”示范引領,積極動員社區黨員切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通過支部帶黨員、黨員帶干部、干部帶群眾的“三帶”模式,走家串戶宣傳環境衛生整治的目的意義,教育引導群眾從自身做起講究和愛護環境衛生。在黨員干部的引領下,三板橋街道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扎實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活動,自覺維護社會秩序,有力推進社區村容村貌和治理能力提升。
提高鄉村治理效能,不能靠政府單打獨斗,還需要群眾廣泛參與。
興義市清水河鎮高峰村在村規民約修訂和完善過程中,按照廣泛討論、征集民意、擬定草案等多個步驟組織實施,把村規民約修訂的過程變成宣傳政策的平臺、干群交心的載體、轉變作風的抓手。在黨支部主導下,黨員干部整合力量協同推進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全力整治鄉風文明奠定了良好基礎。

鄉村治理讓村莊更美好。圖為遵義市播州區石板鎮樂意村遠眺。(潘光進 攝)
縣鄉村聯動,人財物聚集,貴州鄉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正逐漸形成。
近日,記者走進開陽縣禾豐鄉穿洞村,山上的櫻花悉數綻放,通村公路寬闊干凈,人民生活安居樂業。難以想象這里曾是省級二類貧困村。
2010年之前的穿洞村著實讓人頭疼,村民思想保守、村居環境差、通村公路狹窄,修路也得反復做工作,一不對勁村民就堵路。為了讓村民轉變思想,村干部每晚組織村民召開壩壩會,對群眾提出的問題進行整改。時間一長,村民對村干部漸漸有了信任,2000多名村民在村“兩委”團結帶領下,集體經濟發展如火如荼。2012年,穿洞村順利脫貧。
為將穿洞村建設得更好,村“兩委”依托群眾服務室和綜治工作室的建設,形成以群眾工作網格為中心,涵蓋綜治、信訪、司法等業務綜合服務的矛盾糾紛化解平臺,有效控制刑事治安案件、公共安全事故、群體性事件等發生,確保了群眾話有地方說、事有地方辦、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實現了零治安發案率、零群體上訪、零違章建筑、零干部違紀、零亂辦酒席“五個零”的工作目標。
最大限度減少農村不和諧、不穩定的因素,必須著眼根本,持續整治侵害農民利益的行為,及時妥善處理農民群眾合理訴求,妥善化解基層矛盾糾紛。
平安鄉村建設體現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體現了未來鄉村治理現代化變革的方向,是實現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關鍵所在。
興義市七舍鎮瞄準平安鄉村建設總體目標,全面理清了“抓什么、誰來抓、怎么抓”的工作思路,深入貫徹落實黔西南州平安鄉村建設“十個一”工作機制,逐步形成村“兩委”領導、基層公安主導、社會各方協同、群眾廣泛參與的村級綜合治理模式,打、防、管、控、應急處置等治安管理工作常態化,農村治安防控體系日臻完善,刑事發案持續下降,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提升,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創造了安全有序、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平安鄉村建設,離不開現代社會治理理念、方法和手段。
近年來,貴州既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健全農村公共安全體系,推進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又加大基層小微權力腐敗懲治力度,嚴肅查處侵害農民利益的腐敗行為,為鄉村治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