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尚宇杰
一雙巧手、一把蠟刀、一段布匹,描繪出山川日月、花鳥魚蟲,構圖精美,栩栩如生。宅家趕訂單,戰疫增收兩不誤,貴州廣大群眾用勤勞雙手,描繪脫貧致富新藍圖。
“這條蠟染手絹上的牡丹花全程通過小蠟刀制作,十分精美,喜歡的朋友可以線上下單……”
3月8日,在畢節市織金縣綺陌街道中營社區橋上組,水榭蠟染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繡娘正通過網絡直播平臺銷售蠟染刺繡產品。
連日來,織金縣綺陌街道中營村的苗族繡娘有序復工復產,在家中趕制產品,并通過網絡直播、微信等方式接受客戶訂單。
“我們從2 月初就開始接訂單了,繡娘們各自在家里制作產品,既降低了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同時也能完成訂單。”合作社負責人楊美說。
“在家就能實現就業,真是一舉幾得。”繡娘鄒媛說,疫情防控期間她們多數時間都是在自己家里制作,產品由合作社統一銷售。
通過“非遺+電商”的發展模式,擁有悠久歷史的織金蠟染、刺繡手工藝品已經走出國門,遠銷美國、英國、日本等國。
“這段時間很多大學生都宅在家里,我每天都給她們派發任務,完成訂單。”貴州妙手穿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妙手穿青)總經理張婷婷說。
妙手穿青成立于2017年,位于貴陽市南明區,一直以來廣泛吸納在校大學生作為兼職設計師,目前是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貴州民族大學等高校相關專業的實習基地。

天柱縣高釀鎮三寨村侗族婦女在制作“三月粑”。 (陳光昌 攝)
“在家里時間多了,自己設計一些產品也挺好的,還能賺點外快。”貴州師范大學學生彭琪告訴記者。妙手穿青一直秉承時尚實用的設計理念,主推產品DIY培訓,在張婷婷的工作室,市民可以自行設計圖案,并推廣定制式訂單,做到精準滿足需求。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蠟染的傳承地之一,丹寨縣揚武鎮爭光村基加苗寨的苗族婦女們宅在家中,抓緊時間趕制春節前接的近10萬元蠟染訂單。
“春節前就有好幾單了,這幾天得趕緊做完,好給客戶發貨。”走進村民楊春燕家,她正在晾曬染好的蠟染布,“現在很方便,客戶通過微信聯系我,提出產品要求,家里有現成的材料,很快就可以完成。”話音剛落,楊春燕轉身又與客戶利用微信聯系蠟染訂單。
近年來,隨著交通、通信條件的改善,偏僻的基加苗寨與外界聯系越來越多。“在政府和志愿者的幫助下,我們苗寨大多數婦女在家中建起了家庭蠟染手工坊。”正在家中繪制訂單蠟畫的羅佩瓊告訴記者。

在織金縣綺陌街道中營村,苗族婦女通過直播平臺向客戶展示產品。(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尚宇杰 攝)
通過微信接收客戶訂單和交流學習,基加苗寨的婦女把古老的苗族蠟染手工藝與現代服飾、家居用品和各類時尚飾品融合起來制成精美的蠟染手工藝品,每年銷售額近200萬元,苗寨婦女們利用自己精湛的蠟染手工藝逐步擺脫了貧困。
3月11日,在冊亨縣巧馬鎮納桃村種養專業合作社,社員用布依族古法手工制紅糖工藝制作紅糖。
“這段時間銷量增加了不少,很多客戶都預訂了我們的產品,社員們在家就可以賺票子。”據納桃村合作社負責人劉云麗介紹,合作社社員自己種植、收割甘蔗,用布依族古法手工制紅糖技藝制作紅糖,產品銷往北京、上海、西安、貴陽等地,人均月收入4200元,脫貧致富過上甜蜜生活。
每年3月,黔東南州天柱縣群眾都有制作“三月粑”的傳統,當地侗族婦女利用糯米、黃菜、甜藤等做成美味的“三月粑”。今年,當地婦女借助網絡平臺,將“三月粑”推廣出省,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市場十分暢銷,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可觀收入。
在銅仁市松桃自治縣盤石鎮響水洞村,石長英正在紡紗。“居家的日子,村里的苗家大媽們正好架起紡車,紡線織布,刺繡挑花,趕制春節前接到的苗繡訂單。”石長英說。
盤石鎮響水洞村地處湘黔交界地帶,近兩個月,苗族群眾積極配合聯防聯控,盡量居家減少外出,最大限度避免病毒感染。
松桃苗繡是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繡產業是松桃一項重要文化產業。松桃苗繡產品暢銷國內,并遠銷歐美、日本、東南亞及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
連日來,織金縣茶店鄉海馬村繡娘蠟染刺繡專業合作社一派繁忙,幾張桌子在屋子中間一字排開,10余名佩戴口罩的繡娘分坐桌子兩旁,專心致志地用手中的蠟刀在布匹上繪制著紋路細如毛發的圖騰紋樣。
“戴口罩、常通風、分散坐是我們合作社的防疫措施。”合作社負責人羅英介紹說。
繡娘李麗以前常年在外打工,從事美容護膚工作。返鄉后,她積極配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不外出的情況下,她通過合作社從事蠟染刺繡工作增加收入。“在家里就可以做了,生活還不枯燥。隨身帶著布匹繡一繡、織一織,通過自己的勞動補貼家用。”李麗說。
羅美、羅麗兩姐妹都是在校學生,因為從小耳濡目染,姐妹倆也學得一手蠟染刺繡技藝。“蠟染刺繡既可以放松心情、減輕壓力,同時還能感受到自食其力的那份自豪感。”說罷兩姐妹相視一笑。
就業顧家兩不誤,這正是合作社的創辦初衷。目前,該合作社已有繡娘100余名,其中貧困戶73名,每年訂單創收超過120萬元,蠟染刺繡訂單主要來自唯品會、依文集團、廣州品立公司等知名企業。
宅家趕訂單,戰疫增收兩不誤,貴州廣大群眾用勤勞雙手,描繪脫貧致富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