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磊,王航平,楊 青,王曉婉
藥物濫用是世界范圍內一個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其中以毒品濫用最為突出。據2017年世界毒品藥物報告,全球約有2950萬人患有毒品使用障礙。我國現有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達250. 5萬人。長期吸食毒品會導致人體認知功能障礙、身體狀況不佳、死亡率升高等健康負擔,同時還會極大地危害社會。人體成分是指人體各組成成分含量以及分布規律,是衡量人體生長發育、營養水平和身體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和依據。研究表明,毒品濫用會對人體的食欲和身體成分產生嚴重的影響,Forrester等通過對HIV陽性患者的BMI的研究分析發現,吸毒者的BMI顯著低于非吸毒者;在相同膳食攝入量下,非吸毒者的體重指數高于吸毒者。
目前,毒品成癮最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健康教育、心理治療,但這些方法在取得療效的同時也表現出較為突出的副作用及缺點,如藥物的研制費用過高、產生不良反應;健康教育及心理治療的依從性差、缺乏有效的評估等缺點,因此需要進一步尋求新的治療方法。體育鍛煉被認為是一種潛在的毒品成癮治療方法。
有研究發現,運動可以改善毒品依賴者的體適能水平,DOLEZAL B A等研究表明,通過8周的有氧運動,毒品依賴者的體重、體脂率和脂肪重量等身體成分指標均得到較大改善。但目前關于遞增強度運動干預對女性毒品依賴者身體成分的研究較少,本研究于2019年1月~2019年3月年對云南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人員進行遞增負荷運動干預,對毒品成癮者身體成分的變化及運動干預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現報告如下。
云南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110名生理脫毒期毒品成癮者,平均年齡39.48±9.57(歲)、平均體重58.59±10.03(Kg)、平均身高156.46±5.46(cm)。入選標準:①HIV篩查陰性;②無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及其它并發癥; ③具備中等體力活動能力者。本研究經過云南師范大學及云南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后,在自愿基礎上,所有受試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1 人口學調查
首先設計《云南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依賴者基本情況調查問卷》,并進行了信度和效度檢驗,信度為0.86、效度為0.89。人口學特征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受教育情況、民族、婚姻狀況、戶口情況、睡眠;毒品使用基本情況主要包括食毒品的種類、吸食年限、吸食方式等。(見表1)
1.2.2 問卷調查
由經過培訓的警察對受試者進行問卷的發放和回收,對于文化層次不高的受試者采用口述調查,并由警察幫助其完成問卷填寫。發放問卷110份,回收問卷11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3 實驗法
采用擲硬幣法,將受試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中途退出8人,對照組中途退出10人,最終完成實驗人數為92人,其中:實驗組47人,對照組45人。對照組進行正常的健康教育戒毒和一般的體力活動,實驗組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遞增負荷運動8周。
實驗方案:在前4周,參與者在跑步機驅動的跑步機上行走或慢跑,其強度基于心率,與跑步機基本運動測試中的代謝閾值一致,在每個參與者的訓練過程中,使用心率監測器連續監測他們的心率。目的是在規定的心率范圍內持續進行30分鐘的有氧運動。在接下來的4周的訓練中,調整跑步機的速度和等級以保持規定的強度,根據參與者的反應,強度逐漸增加到HRmax的70%-75%,與代謝閾值的心率和運動期間最高心率之間的心率相對應,直到參與者在這個強度下完成30分鐘的運動。
將實驗數據錄入Epidata2.0軟件系統,運用SPSS19.0數據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測試數據采用x ± S 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組內檢驗,檢驗水準均為α=0.05,P<0.05為檢驗具有統計學差異。

表1 強制隔離戒毒女性依賴者人口學基本情況調查表
通過表2可見,遞增負荷強度訓練實驗組訓練前、后的BMI、去脂體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但基礎代謝率、體脂百分比、腰臀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對照組訓練前、后的去脂體重指標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但其它體成分指標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由表3可見,遞增負荷訓練對傳統毒品、新型毒品、混合毒品使用依賴者的BMI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2.522,P= 0.014<0.05),吸食的方式、年限2個指標對遞增負荷訓練前后毒品依賴者的BMI均有影響,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8.733,P=0.024<0.05;F=5.493,P=0.035<0.05);而受教育情況、婚姻狀況、戶口情況在遞增負荷訓練前后對毒品依賴者的BMI的影響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F=2.342,P= 0. 364;F= 1. 340,P= 0. 267; t = 0. 966,P = 0. 328)。
以實驗組遞增負荷訓練前、后BMI的差值作為因變量,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戶口情況、毒品種類、吸毒年限、吸毒方式等基本人口學特征為自變量,進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吸毒種類、吸毒方式對實驗組遞增負荷訓練前、后的BMI有影響,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 05)。(見表4)

表2 遞增負荷訓練前后實驗組、對照組身體成分變化
訓練后與訓練前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3 遞增負荷訓練人口學特征對實驗組BMI的影響
身體構成是影響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因素,與機體的新陳代謝、發病率、死亡率存在較高的相關性。身體構成的決定因素受多因素的影響,較為復雜且相互關聯。非法使用藥物可能會導致身體成分發生不良變化,但目前此領域的研究還較少。在某種程度上,是由于使用毒品的人口較為隱蔽、非法使用毒品的性別、頻率、種類、吸食方法以及環境因素的差異造成的。
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簡稱BMI),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在健康人群中,BMI指數為18.5~23.9時屬正常,而Suriyaprom K和Bluml V等通過研究發現,與健康人群相比,毒品依賴者具有較低的BMI值,也有研究顯示: 在HIV感染人群中,吸毒組的BMI值低于不吸毒者組,但本研究中62.4%的藥物依賴者BMI處于超重水平,與現有研究不一致。王東石等通過12周的有氧運動對MA依賴者的體適能進行了測試,發現實驗組甲基苯丙胺(MA)依賴者的BMI體質指數實驗前、后保持穩定,但有趣的是,對照組BMI在實驗后高于實驗前水平,這與之前DOLEZAL B A的研究結果一致。BARRY D認為,由于長期吸食MA藥物,造成了藥物依賴者對嗜好物質的抑制能力降低,從而導致暴飲暴食情況的發生。據有關臨床研究發現,MA依賴者在強制戒斷環境中,由于生活規律性的變化及營養的快速補充,在戒斷后3個月,體重平均會增加20%,隨后會出現小幅度的下降,但仍維持在較高的水平。較高的BMI水平可能MA依賴者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發生的主要誘因。本研究通過八周的遞增負荷運動干預使藥物依賴者體重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同時提高了其瘦體重水平和去脂體重的比例,使其BMI保持在20~25kg/之間。這樣的結果對藥物依賴的康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同時,神經生物學和神經影像學研究等基礎科學最新研究發現,食品和藥物攝入具有共同的途徑,而且兩者爭奪的大腦獎賞部位亦相同,身體質量指數(BMI)可能與物質使用呈負相關。最近的研究表明,非法藥物的實用會影響營養的利用,再加之吸毒生活方式導致藥物依賴者營養攝入不良及各種營養缺乏狀態的發生,這些差異可能影響脂質和葡萄糖的代謝。

表4 遞增負荷訓練對實驗組BMI影響的多因素分析
在本研究中,受教育情況、婚姻狀況、戶口情況等因素在遞增負荷訓練前、后對實驗組毒品依賴者的BMI影響較小,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其可能的原因是在強制戒毒所戒毒期間,與生活規律等因素有關,致使三種主觀因素對身體成分影響不大,符合現實情況。
本研究存在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幾點:(1)研究對象只選取了云南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戒毒所的強制戒毒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造成選擇性偏倚;(2)樣本量屬于小樣本量(有效樣本量為92人),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準確地反映問題;因此,在下階段的研究中,增加樣本量納入數量,減少由于研究對象的主觀原因而造成的偏倚。
綜上所述,遞增負荷強度訓練實驗組訓練前、后的BMI、去脂體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但基礎代謝率、體脂百分比、腰臀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照組訓練前、后的去脂體重指標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但其它體成分指標不具有統計學意義;遞增負荷訓練對傳統毒品、新型毒品、混合毒品使用依賴者的BMI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吸食的方式、年限二個指標對遞增負荷訓練前后毒品依賴者的BMI均有影響,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受教育情況、婚姻狀況、戶口情況在遞增負荷訓練前后對毒品依賴者的BMI的影響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遞增負荷訓練可以改善毒品依賴者的身體成分,能夠為科學化運動戒毒提供實驗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