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朝陽,李 格
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所具備的專業能力是全面的,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才能積極引導學生投入到身體鍛煉中去。但是有關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研究處于怎樣的水平?是否能夠滿足當代體育教師發展的需要呢?所以對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各個研究主題進行多方面的匯總,發現其不足,對未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豐富其發展內容,使其愈加完善。
在中國知網上,在“篇名”的檢索項下,搜索2009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有關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文獻,總檢索出文章76篇,并以其中的50篇文章為參考并進行綜述。按時間順序將其歸類為2009年6篇、2010年2篇、2011年4篇、2012年4篇、2013年3篇、2014年8篇、2015年7篇、2016年6篇、2017年4篇、2018年6篇。其中含有碩士論文16篇。

表1 近十年體育教師專業能力文獻分布
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有許多共同之處。(1)都是培養人的一種手段,都能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和文化素養。(2)都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3)都是以身體練習為手段,通過一定量的身體符合,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教學目的不同。體育教學的目的偏重于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基礎上通過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全面發展。運動訓練的目的偏重于對運動員某一運動技能的專門培養,促進其在這一方面的運動水平的提高,并且在比賽中獲得好的運動成績。
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的表達能力最直接的反應在他在教學當中口令的下達,動作的講解和示范以及對學生的提問。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就是講解法和示范法。體育教師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能夠使學生更為直觀的了解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任務。體育教師最常用的就是班級教學的形式,班級教學可以提高教學的高效性,能夠使學生較快的掌握運動技能,便于對課堂教學的掌控和管理。
體育教師要堅定“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其中包括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突發狀況,如學生出現骨折、暈倒、拉傷等運動損傷,這時體育教師就必須做出相應的緊急措施,降低學生的受傷程度。這就需要體育教師掌握一定的保健知識,做出正確的應變措施。
隨著時代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教育技術已經運用到體育教學中去,對傳統的教育手段發起了挑戰。對于一些晦澀難懂的動作方法,可能一張ppt就會讓學生恍然大悟,這就是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達到教學目的,既簡單方便又生動形象的刺激學生的視覺器官,讓學生快速形成動作認知。體育教師掌握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創設教學環境,優化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體育教學研究包括很多方面,體育教學對象的研究;體育教學內容的研究;體育教學方法的研究;體育教學目標的研究;體育教學評價的研究。體育教學對象的研究本文是對學生的研究,學生處在體育學習的主體地位,可以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學習行為進行研究,這樣可以讓教師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充分的了解學生在體育學習方面的需求,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學習中去,在此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首先可以完成教學內容,其次可以增進師生情誼,最后達成教學目的。
3.1.1 有關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結構的研究綜述
在此類的研究中,鄭淑紅(2011)、劉蓉姍(2015)認為體育教師應具備一定的裁判知識和裁判能力。楊燁(2009)、王建旺(2016)在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中都提到了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肖威(2012)指出從學生到老師要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口才能力;領導組織能力等。聶杰(2018)對教學能力做了更詳細的介紹。這些學者豐富了我國體育教師專業能力方面的研究,對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多數學者僅僅局限于宏觀的認知,從理論到實踐的研究比較少。
3.1.2 有關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現狀的研究綜述
在現狀的研究中,袁際學(2009)調查發現,體育教師在計算機和外語方面需要加強。莫豪慶(2009)、吳霞魏(2013)調查發現,體育教師教材的研讀與分析能力較差。林珊(2014)認為體育教師應具備體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能力和發掘學生個性并為學生制定個性化教學方案的能力。盧軍(2014) 、李開文(2014)認為可以通過培訓來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
魯明(2014)、甘小娟(2016)調查發現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較差。調查發現中小學體育教師參加職后培訓提高了專業能力。王振棟(2015)認為體育教學能力在專業能力中最為重要,教學設計能力和教學評價能力應著重提高。王震(2016)認為體育教師的基本技能有待提高,但忽視了對基礎動作的教學。顏令人(2018)發現中學體育教師存在專業素質與教學實際嚴重脫節的問題。學者們對現狀的分析較為全面,發現體育教師專業能力方面不足的同時提出了一定的建議,但是否能夠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卻不得而知,缺乏后續的跟進。
3.1.3 有關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綜述
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需要有對應的策略,張波(2012)認為高校應該重視有關體育教師專業能力方面的課程設置。羅騰岳(2012)、邱伯聰(2014)認為構建體育教師教學評價模式能夠提升體育教學質量。葉呈(2014)也提出建立評價體系來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李雪韻(2016)從一個專項技能、兩個自學強項、全方面能力三大方面探討中學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拓展。高新(2016)、李海明(2018)提出要通過體育教研和體育研討來提高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傅鑫偉(2017)認為強化基本功是提升小學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方法。牛曉(2011)、王銳(2018)、楊波(2018)認為可以通過繼續教育的培訓方式來提高體育教師專業能力。這些學者提出的策略對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提出的策略重復性較高,創新研究較少,應加強對提升策略全方位、多層次的研究。
3.2.1 有關高校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結構的研究綜述
通過了解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結構可以使教師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能力。趙峰(2011)、徐紅琴(2013)、孫海勇(2014)、石峰(2017)對高校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結構的分析中都提到了教學技能和科研能力,而李麗(2009)、蘇艷(2013)在分別研究田徑教師的專項教學能力和健美操教學能力中也著重分析了這兩種能力。魏曙光(2009)從體舞教師的職業道德、智力素質、體能素質、心理素質和氣質五個方面來初步探討了老師所具備的素質問題。在絕大部分研究中高校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占有很大比重,忽視了對專項技能等方面的掌握,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3.2.2 有關高校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現狀的研究綜述
通過對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現狀的調查和分析,能夠更深切的看到問題的本質,并為存在類似問題的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周楠(2015)研究發現上海市普通高校公體羽毛球項目教師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高水平教師數量較少;影響教師專業能力的因素是教學實踐、專業知識與科研和教學環境。蔣威(2014)、胡可渡(2015)、鄭力(2017)提出要從課程設置的角度出發與學生的培養進行對接。杜軍彤(2015)認為體育教育專業實習生的教學能力還有待提高。劉平清(2009)、譚潔(2012)認為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比較薄弱,有待提高,蘇建飛(2017)研究也發現體育教師對科研創新能力認識不足。從這些研究可以看出高校體育教師在科研方面比較弱,需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3.2.3 有關高校體育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綜述
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對體育教師的數量和質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提升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策略格外重要。李文武(2010),裴軍(2010)、謝冰(2011)、劉春曉(2015)、董元卿(2016)、閆升(2018)提出從體育教師參加培訓學習的角度出發來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曲獻繪(2015)認為,班級教育實習過程中結合多媒體系統采用生生互評、學生自評、教師領評的教學方式對提高學生課堂教學能力具有積極作用。從研究中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學者都是從教師的職后培訓來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所以要秉持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本文主要從中小學、高校兩大類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研究文獻入手,并對每類文獻做結構、現狀、策略的綜述,總結發現研究多是從宏觀角度出發,缺乏對微觀層面的深入研究。現有研究成果的重復性較多,創新研究較少,國內研究較多,國際研究較少。在這十年中學位論文只有18篇,核心期刊的文章更是寥寥無幾,所以今后應加強對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全方位、多層次的研究,豐富研究內容,促進研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