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曦
(廣東騰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廣東 佛山 528000)
住宅工業化裝配式PC構件的運用是目前建筑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預制構件的運用能夠有效縮短建筑周期,可運用于綁筋、澆筑、養護、拆模等工序之中。工程施工噪音低,迎合了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需要。住宅工業化裝配式PC構件進行過程中存在著多種風險,要求加強對風險的有效管理與控制,加強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
工程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的構件吊裝作業流程,并由此產生了吊裝作業風險。工程進行過程中大量使用了升降機、塔吊、提升機、各式起重機等設備,工程的部分構件結構較為復雜,具有較大的起吊重量,同時起吊高度也較高,因此,對吊裝工程施工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目前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存在著由于缺乏對吊點位置的合理選擇而威脅工人操作安全的現象,對工程的順利進行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作用,設置0.15的吊裝作業風險初始值[1]。運用事故概率公式計算各個因子的風險變化值,判斷其每月平均工作時間、各因素引發事故率以及接觸時間等,見表1。
不同因素的步長風險變化量見表2。
表2 吊裝作業風險各因素風險變化量
在節點處理之前,預制構件在吊裝之后是一種危險受力狀態,兩端架設支座長度較為有限。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往往采用臨時支撐的處理方式,降低預制構件變形現象,增加施工操作的安全性。PC結構體系與技術路線具有較大的差異性,這主要是由于PC構件性能的不同而決定的,例如外墻板具有隔聲、裝飾、采光、防水、通風等多種不同的功能性要求。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出現了多種不同的生產工藝、構造方法與安裝方法等[2]。PC構件安裝風險各因素事故率見表3。
表3 PC 構件安裝風險各因素事故率
PC構件安裝具有0.17的安裝風險初始值。結合事故概率公式,計算不同因子的風險值變化量,見表4。
表4 PC 構件安裝風險各因素風險變化量
工程施工過程中具有大量預制構件在工程施工進行之前已經具備良好的強度,因此,在工程施工與作業進行過程中只是將構件按照工程圖紙進行拼裝,為了避免工程拼裝過程中的技術風險,采用時變結構安全檢測技術,避免工程構件出現支模體形變形、節點連接以及臨時固定等情況。預制率在較高的情況下顯著提升了工程操作的便捷性,降低了工程施工工藝的難度,尤其在較為復雜的關鍵性施工技術層面具有顯著效果,能夠降低工程作業的施工風險。因此,設置0.15的技術風險初始值[3]。
1)首先,要求結合工程進行的需要加強確定吊裝方案。要求將目前吊裝形式與PC構件的規模化與模數化有效結合,采取有針對性的設計方案。對吊件、埋件建立有效的設計與生產方式,使得預制PC構件與吊具之間能夠實現合理的配置。有效提升預制PC構件的吊裝進度,將塔吊位置范圍與選型盡量縮小,減少專業吊具的設計與使用頻率,縮短工程建設周期,提升工程施工效率。
2)加強吊裝作業的技術管理,要求正確設計并驗算吊具安全性以及吊點位置,確保吊裝作業的順利進行。嚴格按照起吊強度要求檢查吊索等附屬吊具,確保吊點的剛度與強度能夠符合工程作業的要求。要求吊裝作業的操作人員具有較為豐富的管理經驗,并對需要吊裝的各項流程進行有效管理。要求所有的操作人員均持證上崗。將吊裝影響范圍與周圍的其他區域區別開來,禁止非施工人員進入到吊裝作業區域。作業開展過程中要求佩戴安全防護用具[4]。
3)運用信息技術BIM等進行有效的吊裝作業風險控制,充分檢查原有方案執行過程中的一線操作人員數量、施工環境、現場平面布置等情況,對人為現場管理方式進行有效優化。加強對工程施工過程中關鍵性技術的有效管理與控制,包括構件的裝載、擺放高度設置、卸載吊運方案的制定、吊點位置設置、塔吊提升等方面。針對吊運中存在的一些視覺盲區進行提前預演,避免工程施工過程中出現塔吊交叉干擾碰撞現象。
1)為PC構件的安全安裝建立臨時支撐體系布置,降低安裝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裝風險。運用專用門式支架,承重件選擇專用小型鋼,嚴格按照施工的安全性設置正確的支撐間距與支撐數量,為支架設置上下調整座。
2)在工程施工之前對臨時支架做承載力試驗,要求能夠符合工程進行的需要。加強工程的驗收管理,要求壁厚與外觀質量能夠符合相關的管理規定,支架類型使用時要求確知其最大承重能力,工程支架頂部承重件要求采用專用小型鋼。要求在施工管理規范中明確規定預制構件的強度、精度、外觀質量、結構偏差等層面。建立標準化和配套化的生產方式。要求能夠與我國裝配式結構住宅體系相符合。
3)采用新的連接技術。要求學習并借鑒國外先進的生產技術。在加工生產過程中運用樓梯、外墻板、疊合板、疊合梁、柱等施工作業方式。要求裝配式結構住宅具有良好的結構抗震性能,可采用套筒連接技術,降低由于預制構件連接不牢固而可能造成的風險[5]。
目前建筑工程發展過程中運用裝配式PC構件是大勢所趨,它適應了住宅工業化的需要,在運用過程中要求加強對風險的有效管理與控制,加強對吊裝作業風險、PC構件安裝風險、技術風險的有效分析,并對其建立相應的應對措施。結合工程確定最佳的吊裝方案,加強吊裝作業的技術管理,檢查吊索等附屬吊具,確保吊點的剛度與強度符合工程作業的要求。加強現場工作檢查,采用時變結構安全檢測技術,避免工程出現支模體形變形、臨時固定等現象。采用時變結構的安全監測技術。建立科學的性能驗算、力學分析以及安全性識別體系,加強對關鍵施工技術的作業強度管理,為住宅工業化裝配式PC構件的運用創立良好條件,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ID:009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