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國
學生不知道寫什么,不會選材,憑背、抄、編應付作文,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教師。運用“百字新事”作文法,指導學生觀察生活、記錄生活、篩選有意義的作文素材,讓寫作不再難。
學生找不到寫作素材,就胡編亂造或照范文套寫。作文指導的關鍵在于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百字新事”作文法,以百字為框,讓學生從生活中找“源頭活水”。
一、觀察生活,留心生活中的“活水”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讓小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以“百字”為限,可以記錄生活中的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不知道寫什么,這與學生不善于關注身邊事物,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新鮮事有關。教師要指導學生嘗試“百字新事”作文法,不要求寫太多字,以減輕學生的作文壓力與心理負擔。“新事”涵蓋的范圍很廣,可以是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事。指導學生寫作時,要突出“新”,即有新意的地方,鼓勵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百字新事”作文法,文章篇幅短小,寫作范圍廣,便于學生自由表達,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生活中,只要用心觀察,留心見到的人、事、物、景,就能發(fā)現(xiàn)許多作文素材。如觀察黃粉蟲,先讓學生觀察黃粉蟲的圖片,然后,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畫黃粉蟲。畫的過程中,讓學生思考,黃粉蟲身體結構有什么特點?頭上有無觸角?大的黃粉蟲與小的黃粉蟲身體的節(jié)數(shù)一樣嗎?這些問題,不經(jīng)意間激發(fā)了學生的觀察興趣,再組織學生觀察活的黃粉蟲。此時,學生對黃粉蟲的觀察會更細致、認真。從黃粉蟲的觀察入手,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視角關注細節(jié),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新穎的事物,所謂的“新穎”,就是不尋常的價值點。作文中還存在這樣的問題,即選材很好,但表達時抓不住關鍵或者不尋常的價值點。這種情況,與學生的生活體驗少有關。沒有情感的觀察,沒有用心體會,作文就會顯得空洞。如我們組織“用兩只手戴紅領巾”“用一只手戴紅領巾”“不用自己的手戴紅領巾”活動,讓學生真切體會互助、合作的價值,有了充分的體驗,才能讓“新事”充滿生活氣息。
二、放手,讓學生自由“戲水”
小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差,對新事的發(fā)現(xiàn)、理解與表達能力不夠。教師要擯棄條條框框,以“百字新事”為出發(fā)點,讓學生自由記錄生活。學生只有寫新事,才有機會積累有價值的素材。那么,何謂“新事”?事實上,“新事”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可先從身邊寫起,寫自己經(jīng)歷過的事,寫自己熟悉的事,寫自己看到、聽到、體驗的事 。如報紙、網(wǎng)絡上看到的新鮮事;新聞、故事里聽到的新事。可以寫讓人喜悅、開心的事,也可以寫讓人難過、后悔的事。教師要鼓勵學生表達不同的“事”,讓學生增強對“新事”的發(fā)現(xiàn)力、鑒賞力。如,很多小學生都喜歡玩手機游戲,發(fā)現(xiàn)游戲的新玩法,在游戲中得到新寶貝……等等,都是“新事”,教師要在“新事”表達中錘煉學生的“火眼金睛”。“百字新事”作文法要有階段性和持續(xù)性,教師要根據(jù)每周的“百字新事”寫作匯總,開展優(yōu)秀作文評選,收集整理學生佳作,裝訂成冊,取名“百字新事集”,讓學生隨時翻閱,既增強了學生寫新事的積極性,又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
三、仔細篩選,留下生活中的“凈水”
“百字新事”作文法是以短小精悍的篇幅,記錄生活中的“新事”,讓學生發(fā)現(xiàn)、積累素材,為寫作水平的提高打基礎。積累大量寫作素材后,教師要指導學生挑選有價值的素材,獲得寫作“凈水”。對于同一素材,運用時要注重詳略得當,要善于組織和運用素材,充實和豐富寫作主題。指導學生要注重遣詞造句,讓“新事”表達更有個性,做到文從字順。在課堂上朗讀評選出的優(yōu)秀“百字新事”作文,讓學生針對“新事”發(fā)表見解。如哪些事情沒有說清楚,哪些材料表達不通順,哪部分詳略安排不當,讓學生暢所欲言,集思廣益,逐漸提高寫作水平。如,一同學這樣寫“競選班干”投票時的心情:大家的選票統(tǒng)計出來了,我緊張得快要窒息了,仿佛覺得空氣都凝固了。我能得幾票?我不敢看同學們。我想起曾拿毛毛蟲嚇唬林同學,她哇哇大叫,我卻開心地笑;我看到兩個女生在交頭接耳,我做賊心虛,覺得她們是在說我,一定是在痛斥我調(diào)皮搗蛋……作者在描述心情時,通過幾件事,具體形象地闡釋了“緊張”的原因,表達精彩。
總之,“百字新事”作文法,以生活為源頭,鼓勵學生自由選材,自主表達。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留心“新事”,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寫作素材,為作文提供“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