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小敏
摘要
英語語音是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一項重要內容。筆者在近幾年的鄉村教學實踐中,運用“語音知識呈現情景化,語音發音操練游戲化,語音鞏固運用多樣化”等策略進行語音教學,取得了很好的語音教學效果。
關鍵詞
語音教學 教學問題 教學策略
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語音是關鍵所在,掌握好語音,有助于學生更加準確地讀與記單詞,并能夠使學生的英語聽力與口語得到提升,進而幫助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使他們在英語方面的綜合運用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優化設計,創設有效活動,進行有效的語言輸入和輸出,才能真正做到向課堂要效率。
一、語音知識呈現結合單元主題和語篇——情景化(情景引入)
筆者以牛津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Studyskills部分為例(重點講述情景引入,其他部分不做敘述),由于專一課型學習語音是七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但是本課內容不是太多,也不難,而且在小學階段學生對元音音素的學習已經有所接觸,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創設情景,讓學生感知、掌握、運用應知的五個元音音素。
課堂開始,教師播放電影The Sound of Mu-sic(音樂之聲)的片段——“Do-Re-Mi”,教師說:When you sing, you begin with Do Re Mi, whenyou read English letters, you begin with ABC. Canyou sing“ABC”song?
教師播放ABC歌曲,師生共唱,同時讓學生知曉26個字母中,有21個輔音字母,5個元音字母,告訴學生,今天就是要學習這5個元音字母在開音節中的發音。
此外,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This is mel”,主要內容是對人物進行介紹,因此,教師可以展示帶有孩子們熟悉的五張外國學生的圖片,并指引學生利用“this is -”句型來分別介紹這五位外國學生,這五個學生的名字中都已經包含了這5個元音字母,并提醒孩子們在讀這些學生的名字時,注意5個目標元音字母在名字中的發音。
This is Kate. This is Peter. This is Mike. Thisis Tony. This is Una.
然后就這五幅圖所呈現的內容進行描述,以第一幅圖為例:Kate is near the lake,Kate ismaking a cake, Kate is making a cake near thelake.通過在有意義的情景中拼讀單詞及句子,學生可以感知5個目標元音在這些單詞中都讀它們的字母音。
通過電影音樂之聲轉換到師生共唱ABC歌曲,放松心情,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通過thisIS-句式介紹五位外國學生,充分地呈現了5個元音字母的發音,并自然而然地將本節課需要學習的內容引了出來;通過學生比較熟悉的學生姓名的呈現,并就五幅圖的內容進行描述,幫助學生在理想的情境中完成有意義的交際性操練,初步感知5個元音的發音,提高教學效率。
二、語音發音操練游戲化
1.聽音標舉卡片。
教師準備若干張寫有5個元音音標的卡片,分發給學生,然后教師說:show me[ju:],show me [ai],show me [ei]等,卡片上寫有相應音標的學生舉起手中卡片。
2.玩“迷宮”游戲。
教師將學生分別分成若干四人小組(視班級人數而定),每組分別分發一張含有眾多單詞的迷宮圖,學生需要正確地掌握目標音標,才能成功地找到出路。
3.故事法教音標。
在學生熟練地掌握了26個字母發音后,筆者認為適時地進行語音歸類很有必要。例如自編“總統AEIOU和副總統F招賢納士”的故事,引導孩子們進行學習,讓每個孩子都能朗朗上口地誦讀以下口訣:
A,A是總統,H,J,K后面跟;
E,E是總統,B,C,D,G,P,T,V;
I,I是總統,一個小兵是Y;
0,0是總統,光桿總統0;
U,U是總統,Q和W后面跟;
F,F是總統,L,M,N,S,X和Z;
R,R是總統,多孤獨的小兵R。
在聽音標舉卡片活動中,通過知識訓練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反應能力等,讓學生從枯燥的語音規則中走出來;玩“迷宮”活動,則需要學生具有很強的語音辨別能力,因為會存在一些干擾項,而且需要學生將與之對應的單詞從眾多單詞中找出來,具有很大的難度,因此,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對學生主動探索、團結合作的能力進行培養;最后的故事法教音標活動,在玩、演過程中學生很快記住了五個元音總統和各自的小兵。雖然可能學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但已經有了元音的概念,此活動具有挑戰性,但在小組合作模式下完成,可以幫助學生體驗成功,可以讓學生體驗感知——獲取——運用——輸出的這么一個認知過程。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比較普遍的一種教學方式就是游戲教學。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既能夠使學生重視學習,提高對于學習的興趣,而且也能夠使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得到提升,而且,這些能力與水平都能夠通過這些活動展現出來,不僅如此,還能夠將學生其他方面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如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還能夠使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強化。
三、語音鞏固形式多樣化
1.小組合作仿寫。
I have five things in my life,
A,E,I,0,U,
A is for the day,
I is for the night,
E is for me,
U is for you,
0 is for know,
You know me day and night, and God blessyou have a good future.
2.借助韻律詩、兒歌和繞口令進行教學。
通過英語兒歌、繞口令等輕松愉悅的方式,能夠使教師與孩子更好地進行溝通與分享,進而增強學生對于音標的學習興趣。有深度一些的可以借助配樂朗讀詩歌的方式,因為詩歌有著其他文體難以具備的藝術魅力。在初中英語教學期間,引入詩歌創作,能夠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進而提升其創新能力。
比如,在對字母a在閉音節的發音進行講解時,可以繪制一個圖形,同時編一段對應的繞口令,即Here is a cat.wearing a hat,sitting ona mat and watching a rat.也可以先將拼讀規則傳授給學生:第一步是找元音;第二步是前拼;第三步是后隨。之后讓孩子們練習繞口令:有一只rat,發現了一只bag,正暗自glad,卻發現其bad,結果很sad.把韻律加入這段繞口令當中,邊拍手邊朗讀,這樣一來,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其爭先恐后地進行朗讀。
對于七年級學生,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表達出相應的單詞,讓他們在創作中掌握了語音知識,同時觀察力、想象力、創新力、思維力也得到相應提高;配樂讀詩,可以讓學生陶冶情操,在美妙音樂中享受詩歌魅力,感悟語音語調;讓學生仿寫,可以是簡單的幾句話,一篇小文章.詩歌等任何形式,但是必須盡可能多地包含今天所學內容,讓學生既學習了理論知識,也能運用知識,提升能力。
四、與課文教學相結合,長期堅持進行語流教學,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
教師能夠借助不同的教學手段來做好語流教學,進而確保學生學習到的英語更加準確、規范與自然,并能夠流暢地利用英語進行語言溝通與交流。比如,單詞、句子、語篇相結合;尤其是需要把語流教學充分地融入課文教學當中,多將課文的標準錄音播放給學生,讓他們更加深刻地記住課文的語流和語調,在腦海中多次放送。通過這樣長期的練習,學生可以順利地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進而形成相應的語感。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昭陽湖初級中學)
推薦書目
【書名】中學英語教學設計優化策略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李寶榮
聚焦于英語教學設計,以豐富的教學設計案例為載體,系統探討優化中學英語教學設計的策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案例豐富且典型,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