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萍
在英語閱讀理解教學中,教師要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介紹和講解有關英美國家文化的內容,比如國家歷史、宗教、價值觀等內容。
一、閱讀材料的選擇
教育部明確建議教師應將教學重點從語言知識和技能轉移到學生的整體發展。也就是說,教師除了重視學生的語言學習,也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等。在教學實際中,為每一位學生制訂個性化的閱讀訓練計劃是不大可能實現的。因此,筆者認為在泛讀訓練中,不用太過拘泥于所謂的系統訓練和目標訓練,而是為學生提供大量高質量的文章或書籍。
在題材的選擇上,要注意知識的廣泛性。人物傳記有助于學生積累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科普類文章有助于學生積累常識;新聞報道有助于學生的英語寫作。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時事新聞、熱門話題、社會問題、流行用語等內容,都會幫助學生了解語言交際場景,幫助他們成為積極的閱讀者。廣泛的閱讀有助于學生提高理解能力和閱讀速度。
二、教學環境的塑造
目前,學生課堂閱讀時間非常有限,而且學生直接接觸英美文化的機會也不多。因此,教師要變“被動”為“主動”,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介紹英美文化背景知識。即使條件所限,無法讓學生形成一個系統的認識,也能提高學生對英美文化的興趣,激發他們自主進行課外閱讀探究。
初中學生有其心理特點,“親師性”尤為明顯,融洽的師生關系對教學有促進作用。初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尤其注意對師生關系的維護,愛護和尊重學生,以真誠和平等的心態贏得學生的信賴。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相反,過于嚴肅和死板的教學風格會讓學生興致索然。
綜上所述,教師在閱讀理解教學中應該充分重視文化背景知識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影響,鼓勵學生從各種影視音像資料中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并利用課堂時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學生的背景知識和語篇知識,提高閱讀效率。語言活動始終被語言的運用和認知影響著,文化語境貫穿始終。因此在閱讀理解教學和整體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在增加詞匯和語法習得的基礎上,重視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是導向,更是必然。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能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