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旸
【摘 要】如今,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電視行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以受眾為中心的原則得以確立。在電視新聞編輯開展工作期間,必須重視受眾需求,對受眾需求的重要價值作出準確判斷,不斷對受眾需求展開細致分析,才能改善自身的工作模式,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促使電視新聞編輯工作更好地開展下去。
【關鍵詞】電視 ? 新聞編輯 ? 工作
一些電視新聞編輯在開展工作期間,缺乏對受眾需求的充分了解,導致其工作效率較低。媒體賴以生存發展最基本的市場資源是受眾資源,電視媒體要獲得長期的經濟效益,必須獲得觀眾的認可,滿足觀眾需求。因此,電視媒體發展戰略首要問題就是研究目標市場的受眾需求,在市場活動中,以受眾需求為第一信號,根據自己的目標受眾群來確定辦臺方針,設置節目,選擇內容產品。因此,想要提高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效率,就必須將受眾需求作為工作重心,不斷探尋提升工作能力、工作技巧的措施,如此,才能確保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高質高效,為我國電視行業的發展作出一定的貢獻。
一、電視新聞傳播效果與受眾需求
受眾心理、受眾需求與傳播效果之間存在不可分割的重要關聯。根據傳播學理論,受眾與電視新聞傳播效果之間有著緊密的關聯。電視新聞編輯對受眾需求展開分析,有助于推動電視新聞的傳播效果。上世紀50年代,就有相關傳播學專家提出5W模式,同時,對傳播效果與受眾需求之間的關系展開梳理。
傳播行為中的五個要素包含傳播人員、受傳人員、媒介、新聞、效果。通過這五個要素,受眾需求與媒介之間相互關聯。重視受眾需求有助于推動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順利開展。
受眾對信息展現出一定的需求,受眾收看電視新聞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通過電視新聞編輯的幫助,了解社會上發生的最新鮮的資訊。電視新聞產品的價值大小取決于受眾判斷,取決于信息對受眾有用的程度和對受眾接受目的的投合程度,產品信息價值的大小與投合程度成正比,因此,面對不同類型的多元化、復雜化的市場需求,電視媒體必須考慮受眾需求的多種變數,細分新聞產品市場。
時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兼人民網董事長馬利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曾表示,報紙、廣播、電視是媒體形態的老三寶,門戶時代三寶是新聞、評論和訪談,社交時代是微博、微信和客戶端,云時代媒體平臺化可視化和定制化將成為新的特點。未來社會媒體化的大方向是把用戶作為受眾最重要的資源,把滿足受眾用戶需求作為一切的出發點,打開邊界構建、創造共享的平臺,與用戶高度融合,共同提升價值。
二、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存在的問題
從整體看,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新聞節目內容單一。目前,不少電視臺編排的新聞節目內容比較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很難吸引觀眾關注。在競爭白熱化趨勢下,一些電視臺片面追求速度與時效,從網絡上復制轉載,產出信息垃圾。同質化泛濫無疑造成了大眾的審美疲勞和選擇乏力,內容市場看似琳瑯滿目、繁花似錦,實則千篇一律、大同小異。
2.新聞競爭意識不足。在市場經濟時代,各行業內的競爭非常明顯,新聞行業也不例外,只有樹立競爭意識,不斷創新和優化新聞節目內容方能提高收視率。然而,電視臺屬于事業單位,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不少新聞編輯人員的市場競爭意識不足。
3.新聞節目的互動性不強。目前,部分電視新聞編輯在制作節目的過程中只關注新聞播報,不重視和受眾的互動,長此以往,必然會流失一批受眾。
三、做好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相關措施
1.充分發揮電視新聞編輯人員的作用。電視新聞編輯人員在新聞節目制作中發揮的作用非常重要,要想使新聞節目達到聲音、文字與視頻的完美結合,必須著重提升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質量。對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而言,真實性是其最關鍵的特點。在新媒體時代,受眾對新聞的真實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電視新聞的傳播面非常大,因此,必須確保電視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在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中,編輯人員應使新聞內容、標題和主旨思想保持一致,起到引導輿論、輸出正確價值觀的作用。
新聞編輯人員應注重提高新聞節目的時效性,在收到素材后,第一時間進行篩選、組稿、編輯、剪輯與排版處理,適當簡化采編交接流程,避免內容上的簡單重復,從而有效節約時間成本,提高新聞工作的時效性。
2.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有機結合。在新媒體時代與市場經濟環境下,想讓電視新聞立于不敗之地,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競爭力,必須努力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有機結合,新聞編輯人員應對新聞素材進行認真采制,將其加工成更連貫的新聞作品,避免出現信息遺漏問題。
基于新媒體時代背景,要想提高廣大觀眾對電視新聞節目的滿意度,必須重視優化媒體產業鏈,新聞編輯人員要在權威媒體平臺獲取數據信息,構建綜合性平臺,加大新聞內容的分發。
3.基于受眾需求創新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為了使電視新聞更加吸引人,電視新聞編輯就必須對以往的新聞傳播形式做出一定的變革,合理選取新聞的背景資料,使受眾深入了解電視新聞中的有效信息,并能展開思考。
對電視新聞編輯而言,想要滿足受眾對新聞的需求,應加強受眾與電視新聞之間的互動,將受眾參與電視新聞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進而提升電視新聞整體傳播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電視新聞編輯應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才能確保新聞傳播更加有效。只有高度關注受眾需求,發現新的細分市場,分析識別潛在受眾的不同需求,才能有針對性地創新新聞理念及節目內容,為電視新聞的發展注入強大的生命力。電視新聞應針對不同受眾階層設計不同產品,開發不同新聞節目,為目標受眾提供更豐富、更多樣、更貼近、更對路的信息產品,滿足多種市場層面。
(作者單位:山西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李文婷.電視新聞編輯的新定位與創新路徑研究[J].記者搖籃,2019(11):39-40;[2]劉立軍.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21):92+135;[3]杜鵬.論電視新聞編輯創新意識與編輯能力[J].傳播力研究,2019,3(3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