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妹英
【摘 要】 農村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主要渠道是學校的基礎教育。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素養,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中。在此基礎上,從理解合作學習的內涵和作用出發,通過對不同類型合作學習的分析,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創新精神和思維品質,進而形成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 歷史學科? 合作學習? 素養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為了達到共同的目標,學生之間應該相互合作和交流。每個學生都以自己的思維參與集體學習。成員們齊心協力、共同學習、相互幫助,體現了團隊合作精神,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因此,本文探討了農村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小結合的必要性。
一、合作學習的意義
1.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學生是社會的未來成員。他們需要具備社會人的主觀特征,才能更好地融入未來的社會群體,自覺地為社會發展服務,為社會建設做出貢獻。當學生們進入課堂開始共同生活時,他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特殊的小社會群體。要適應集體生活,在集體生活中充分發揮個人優勢和特長。他們要在參加集體各項活動中學習成長所需的訓練點,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更好地適應班級生活。
2. 有利于激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小組合作學習能使學生從被動接受學習向主動參與學習轉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將一些有價值的內容通過巧妙的設計讓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思維。在報道和交流中,學生會獲得一些知識,這些知識的特點是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獲得的。即使在這個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未解決的問題,即使結論帶有一定的個人色彩,只要老師在交流過程中稍加暗示,學生就會調整自己的結論,這就是學生合作學習的結果和收獲。
3. 有利于促進學生發展的全面性
學校是學生最重要的學習場所。學校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天堂。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要求是獲得自尊和歸屬感。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風格搭建了交流平臺。他們在團隊中相互合作、學習和尊重,共同分享收獲的喜悅和失敗的挫折。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合作中展示自我、提高自我,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合作學習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1. 問題式合作學習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三十人談》中,尹后慶老師在“關于問題化學習”中指出:從以教師講授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課堂,中間的橋梁是“問題化學習”。“問題化學習”讓我們看到,所有的教學必須以學生學習為主線去設計,必須讓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能夠發生并且展開。問題式合作學習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一定的問題情境,在學生答疑解惑中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學習形式。其學習模式可分為師問生答、生問生答、搶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其難易程度屬于“搭梯子”“往上爬”的范疇。同時,還應考慮到須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征設置問題。通過問題式的合作學習,讓學生達到掌握知識、分析問題、合作交流及進行思維品質培養的目的。
2. 討論式合作學習
討論式合作學習即讓學生對某一內容或某一歷史事件進行討論,并在討論的過程中實施自主教育,以期達到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如:在《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一課中,為了加深學生關于歷史人物對社會發展貢獻的了解,教師設計了討論問題:對照學案表格想一想,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在治國方面有哪些共同點?如果讓你給中央領導人獻計獻策,你會提出怎樣的建議呢?在學生們的合作學習后整理出這三位政治家治國的共同點:改革內政:重視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重用人才,完善科舉制度等。通過對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這三個時期政策的比較分析,提取共性,可為分析盛世局面的原因打下基礎。進而引導學生以史為鑒,分析古代盛世之因對我們今天的借鑒意義。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開拓了思路,培養了多角度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提升了歷史學科素養。
3. 論文式合作學習
論文式合作學習是指教師結合一定的歷史知識,讓學生開展相關的調查研究,并指導學生以論文的形式匯報歷史研究的結果。如:在《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一課中,在唐玄宗的評價問題上,教師設計了合作小論文“毛澤東對唐玄宗的評價:‘唐玄宗前期會做皇帝,后期不會做皇帝。你覺得毛澤東的評價對嗎?請結合所學,完成一篇人物評價小論文”。再如:在《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一課中,在學習文學時,教師設計了合作小短文“我來寫經典”,每一部經典的傳承,不僅在于藝術本身巨大的吸引力,更在于我們代代的接力與傳遞。結合教材寫寫你心中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牡丹亭》吧。論文式合作學習體現在“合作”兩字上,小組內的成員通過信息搜集、信息整理、執筆、潤色等具體分工,合作完成一篇質量較高的小論文。
結語
培養中學生的歷史核心素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依靠一線歷史教師不斷更新觀念,努力提高專業水平,在教學中不斷滲透,在課后不斷反思,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總結和積累。只有這樣,小組合作學習才能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發揮其合作交流的作用。只有這樣,小組合作學習才能真正培養學生在歷史教學中的歷史認知和創新思維、優秀品質和思辨能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使農村學生的人文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桂榮英.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三十人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何從洋. 歷史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