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芹
【摘 要】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人的生命的發展、提高生命的質量,探尋生命的意義。英語教學尊重生命的特征,才能真正實現對生命的解放,營造自由、寬廣的發展空間,從而從根本上上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實現生命教育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 生命化教育? 英語教學? 教育認識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人的生命的發展、提高生命的質量,探尋生命的意義。尊重生命的特性,促進生命的可持續發展。尊重生命,教育才能真正實現對生命的解放,營造自由、寬廣的發展空間。在尊崇生命教育特性基礎上的英語教學才會更加科學、高效,才能散發出光彩?;谏逃砟钕碌某踔杏⒄Z教學,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強化英語學習信心,順應時代發展需求
英語作為世界通用的語言,面向世界的學習和交流,跟世界各國交流合作方面,都有其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部分學生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的欠缺,導致初中階段英語學習就已經分化,需要進一步強化英語學習信心,切實解決學習中的困惑。比如:如何通過音標教學,自然拼讀法,大聲朗讀等方法,讓學生體驗到單詞記憶的成效,減輕學生對背單詞的畏難情緒,用讓學生逐漸體驗到可得性與收獲感的方式,增強英語學習信心。
二、增強快樂學習體驗,崇尚生命質量
生命崇尚質量,快樂與成就感是生命的陽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一方面,在英語教學中,無論老師的課堂還是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指導,都要遵循輕松、快樂的原則。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讓學生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讓學生的學習生活充滿愉悅與陽光。在英語教學中,我將表演、配音、音樂、繪畫、看美劇等等都融進課堂教學,鼓勵學生設計、創新與突破,學生們興趣盎然,個個都積極參與,體驗了高效的英語學習過程。比如:牛津初中英語七下課文 The ghost in the park這一課,學生自由分組進行話劇表演,聲情并茂,角色創新,每組學生的表演特色各不相同。以至于在學習后面的課文前學生總是一再詢問:老師是否需要表演?后面的愛麗絲夢游仙境等課文由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教和學都變得輕松而簡單。另一方面,有英語學習的成就感也是快樂體驗,提高學習生命質量的一個重要核心。這需要教師給予切實有效的幫助,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逐漸體驗進步與收獲。
三、注重習慣與方法,面向終身發展
貫穿生命發展全程的教育具有終身教育的特點,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和廣闊的領域。初中學生正處于基礎教育階段,這一階段的教育應當為生命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既是知識又是技能,需要長期的積累與訓練,因此,在指導學生掌握英語學習方法的基礎上,養成持續不斷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據了解發現,初中起始階段,學生英語學科薄弱的主要原因為兩個方面:1. 未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比如:不會朗讀就忙著為了應付老師檢查就背單詞;沒有不大聲朗讀的習慣,只是用眼睛看來背單詞,等等。2. 沒有堅持每天學習英語的習慣,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導致看不到進步,學習效率低下。教師在教學中明確教會學生科學地學英語,并堅持成為良好的習慣,學生逐漸可以做到自主學習,從而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分層教學與要求,尊重個體差異
每個生命都有其獨特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同樣不可以過分強調集體性,不可以忽視個體差異。我們的教育至今仍然存在抑制學生個性發展的現象。英語教學中不可以使用單一的評價指標,無論是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還是教學進度、教學手段與方法,都是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在課堂上不設框架,鼓勵學生提問,鼓勵獨特性思維。只有尊重生命、推行生命化教育。才能承認和理解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才能接納和珍視生命的多樣性,才能寬容學生的叛逆、過失和不完美。才能使英語教學真正適應學生發展的要求。
五、激發創新動力,釋放自由精神
鼓勵與幫助學生,給予自由發展的空間,并結合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其一,在英語教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不要一味地按照教材來做,而是學會從中選擇并結合自己的想法,最后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另外,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事情別人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自己親自實踐,所以老師只是引路人,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創新體驗中去。比如:七上第八單元Fashion教師激發學生:If you don?蒺t need to wear school uniforms, What kind of clothes do you want to wear? Do you think it is fashion? 然后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喜歡的服裝,并用英語介紹設計了什么,為什么如此設計?要求制作成英文小報進行呈現。因為充分給予了自由的空間,學生的積極性高漲,也變得有話可說。那么老師想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最開始這些可以在老師的監督下完成,因為這樣既可以檢驗他們的狀況、避免偷懶,也可以為日后學生自己獨立實踐時奠定基礎。
結語
生命教育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而我們寓生命化教育于英語教學中去,就會使英語教學完全切合學生生命實際,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增強快樂體驗,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率,提高學習質量與學生生命的質量,從而實現生命教育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 馮建軍.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J].思想·理論·教育,2006:25-29.
[2] 劉濟良.生命教育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