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敏
【摘 要】 近年來,我國各行各業都在大力推崇創新,只有創新才能使國家進步,才能推動國家的發展。中學生作為國家的新鮮血液,在日常學習中也應具備創新能力,要在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合理的培養策略下,敢于創新,進而使我國真正地進步,向更好的未來發展。
【關鍵詞】 中學? 數學? 創新能力
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當代社會中每個公民為適應日常生活、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而且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探究新知識、新方法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數學教育應讓每個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和發展。
一、創設問題情境
教學情境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展心理品質的重要源泉,是溝通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的橋梁。“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好奇是學生的天性,有目的地創設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既體現了教材的創新利用,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新穎的教學情境,不斷激發思維的熱情和情趣,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思維的狀態。布魯納指出:探索是數學教學的生命線。數學教學與學習活動的核心是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能力。問題解決的過程是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交互轉換的內隱認知過程。數學教學中一是要引導、鼓勵、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獲取知識;二是要通過問題解決的探索活動,激發其內在潛能,使其敢于質疑,動手動腦,發現探索,善于質疑,創新求異,另辟蹊徑。教師一定要善于創設思維情境,寓“情”于“發現”之中。
二、利用有趣導入
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導入新課時應新穎多變,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產生懸念。如故事導入、創設問題情境導入等.利用數學中的歷史人物、典故、數學家的童年趣事、某個結論的產生等激發學生們創新興趣。學生一般喜歡聽趣人趣事,教學中結合學習內容講述數學發展歷史和歷史上數學家的故事,如數學理論所經歷的滄桑,數學家成長的事跡,數學家在科技進步中的貢獻,數學中某些結論的來歷,既可以了解數學歷史,豐富知識,又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學習其中的創新精神。實踐證明,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要使學生學習積極性持久和鞏固,唯有不斷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地去鉆研和探索,從而逐步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學生學習最終目標,應該是能利用所學數學知識,數學思維方法去觀察,分析現實,解決日常生活中問題進而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精神。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有計劃、有目的,組織學生參與生活實際背景的數學活動。通過生活問題的解決,使自己的數學思維得以發展,創新意識得以提升,數學素養得以升華。
四、 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質疑,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求知欲、一種探索精神,孕育著創造。我國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前輩謂學貴為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從疑生,疑解則學成”等觀點.教師要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探索環境,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尋根問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親自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帶著問題追根究底,把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轉化為學生思維活動的過程.例如,在講解“兩角和與差的余弦”時,我是這樣開始新課的:“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數,我們知道它也是一種運算。在以前的運算中,有乘法分配公式a(b+c)=ab+ac,那么cos(α+β)=cosα+cosβ是否也成立呢?如果成立,請說明理由;如果不成立,請找出正確的分解式。”這一系列問題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自主思考,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五、培養學生直覺思維
直覺思維是對事物的一種迅速的識別、理解和判斷。它是數學發現中的關鍵因素,具有直接性、猜想性和不可解釋性的特點。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比如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尋找規律。在“表面積的變化”教學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根據圖形的拼接得到增加的面數,兩個正方體拼接在一起增加了兩個面,三個正方體拼接在一起增加四個面……然后填表,學生根據圖形與數據觀察分析尋找其中隱含的數學關系,從而對這一問題有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六、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指出,學生顯著的個體差異,教師指導質量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必將導致學生創造能力,創造性人格的顯著差異。因此,教師設計課堂教學時應有層次性,盡可能地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指導策略。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評價學生的創新思維。建立一種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諧師生關系,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示自己的個性特征和創新信心。采取開放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都能有較多的發展空間,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提出不同的見解,新穎的見解。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從而增強其探索性學習數學的興趣。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創新信心。
結語
總之,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深切地體會到:要在中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朝夕之功,需要數學教師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水平,采用啟發、引導、積極參與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持之以恒地做出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馮愛強.試談中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語數外學習,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