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學生的跨文化能力主要是通過外語教學來培養的。閱讀需要大量的文本信息輸入,可以構建相應的語言知識框架。本文以“第三空間”理論為基礎,探討了該理論與跨文化外語閱讀的關系,以及該理論在跨文化中學外語閱讀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對中學跨文化外語閱讀教學有一定的啟示。
【關鍵詞】 “第三空間”理論? 跨文化能力? 閱讀教學
引言:
隨著我國對外交流的發展,急需精通外語、了解中外文化的人才,以實現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順利的跨文化交流。在跨文化交流和外語教學領域,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克萊爾·克拉姆施教授于1993年提出了“第三空間”理論這一概念。克拉姆施在《語境與語言教學中的文化》一書中闡述了語言教學與“第三空間”的關系。后來,澳大利亞著名語言教育專家Lo Bianco對這一概念進行了系統的闡釋和推廣,豐富了“第三空間”的跨文化內涵。本文以“第三空間”理論為基礎,對中學跨文化外語閱讀教學的啟示進行了分析。
一、理論介紹
1. “第三空間”理論
“第三空間”理論起源于1989年美國社會學家雷·奧爾登堡的研究。1993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克萊爾·克拉姆施教授將其應用于外語教學和跨文化交際中。1999年,澳大利亞著名語言教育專家Lo Bianco對這一概念進行了系統的闡釋和推廣,豐富了“第三空間”的跨文化內涵。 “第三空間”是原語文化與目的語文化之間的中間地帶。
2. 跨文化外語教學
“跨文化外語教學”這種方法強調教師應將外語教學與文化教學相結合,包括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張紅玲教授指出,跨文化外語教學有兩個目標:語言與文學的目標和人文目標。跨文化閱讀教學是跨文化外語教學的一個分支,是指在跨文化外語教學的指導下,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欣賞文化差異,尋求文化共鳴。
二、“第三空間”理論在跨文化外語教學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跨文化外語教學可以滿足學習者的個人情感和文化需要,在跨文化活動中依靠他們自己的語言和文化知識。在“第三空間”理論的幫助下,學生可以平靜地參與跨文化外語教學,在知識和心理方面都做足了準備,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母語和外語水平,使他們在未來的跨文化活動中更加活躍和自信。他們更可能相信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可以生活在和平、兼收并蓄、創新的“第三世界”。
“第三空間”理論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鼓勵學生與目的語文化進行平等的對話,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外語和目的語文化的過程中保持母語和文化的平等。這可以在兩種語言和文化的交流過程中實現積極的互動。通過它,學生不僅可以加強母語文化,還可以提高目標語文化。由此可見,基于“第三空間”理論的跨文化外語教學可以培養具有中國民族情懷和國際視野的跨文化人才。
三、“第三空間”理論對跨文化外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1. 培養跨文化閱讀意識
跨文化教學強調從跨文化的角度重新理解和解釋中國文學和西方文學經典。跨文化閱讀是一種雙向的、對話式的解讀過程。因此,跨文化閱讀使我們能夠看到許多文本的潛在意義和價值,而這些是很難在單一文化中找到的。
2. 提供背景資料
教師不僅要教授教材的內容,而且還要利用教材提供一些背景知識。教師提供的背景知識應該與文化背景相關,也應該與主題相關,教師應該以生動形象的方式提供背景知識。
3. 引導學生閱讀經典
教師應該啟發和引導學生閱讀經典文學。教師不僅要要求學生在歷史和現實的文化背景下“重讀”經典,而且要要求學生在中西文化的跨文化領域中“重讀”經典。學生可以在“重讀”中找到新的內涵,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精神上的關懷。
4. 引導學生進行文化比較
教師還應選擇包括文化對比和文化碰撞在內的閱讀材料,讓學生找到一個“第三空間”來平衡自己的文化和外國文化,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在比較的過程中,要求學習者具有文化相對性的觀點,消除或弱化民族中心主義,形成開闊、包容、開放的思維方式。
5. 設計寫作活動來強化知識
閱讀后,教師可以以跨文化主題為框架,來引導學生進行跨文化寫作。跨文化寫作分為三個步驟:首先,學習兩種文化;其次,比較我們自己的文化和外國文化;最后,運用語言技巧構建跨文化交際文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頭腦風暴、思維導圖等活動來引導學生進行寫作。
6. 開展相關的角色扮演活動
角色扮演是幫助學生克服文化“疲勞”的一種方式;角色扮演可以促進了跨文化對話的過程,同時提供了口頭交流的機會。教師可以提供許多其他的材料和技術,如閱讀、電影等,幫助學生在課堂上適應文化。教師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幫助學生找到“第三空間”。這是學生感受和體驗外國文化的好方法。
結論
在外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第三空間”理論來提高學生的文化交際能力。這有利于解決中國學生重視外語文化知識,輕視自己的語言文化知識的現象。激發學生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需要和愿望,使他們在進行跨文化交流時,能夠將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和發展到世界各地。
參考文獻
[1] Abastado.C.1982a.Culture et medias. Le Francasi dans le Monde 173.
[2] Claire Kramsch.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 University,1993:224-256.
[3] Cynthia M. Morawski. Teaching students in place: the languages of third place learning [J]. Cultural Studies of Science Education, 2017, Vol.12 (3).
[4] 姜丹.基于“第三空間”理論的跨文化外語教學模式探析[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8 (01).
[5] 謝語.沈童西. 基于“第三空間”理論的跨文化外語教學及技術應用[J].外語教育與翻譯發展創新研究,2018(08).
★作者簡介:陳旭(1996—), 女,漢族,籍貫:四川大邑,年級:2018級,學號:2018210506065,學歷:碩士在讀,單位:重慶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