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祖偉


摘 要工程訓練是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機械類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如何有效提高學生時間利用率,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安全保障,是工程訓練實訓過程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本文以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工程訓練電焊實訓課程為例,將實訓場地分為理論學習區與動手實踐區,便于學生在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中雙向切換,以知促行,以行踐知,達到知行合一。同時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同學設置為不同崗位,實行組內循環輪崗,讓學生在輪崗過程中熟悉每個崗位功能,減少學生的無效學習時間,提高學生技術水平與安全水平,建立了一套工程訓練創新教學管理模式。
關鍵詞工程訓練;教學管理模式;應用型本科高校;電焊實訓
0 前言
浙江高等教育將構建從高職院校、應用型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應用型人才區別于傳統普通高校的學生的特點之一就是具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并且能把所學的理論知識付諸企業生產實踐的人才。工程實踐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工科類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主要方法。工程訓練是實踐性比較強的技術基礎課,是提高工科類應用型人才專業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該課程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進行了高度結合,主要工種涉及鉗、銑、車、焊等,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工程意識、產品意識、質量意識、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等方面起著積極作用[1]。
1 工程訓練實踐教學管理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1 學生實訓安全缺乏一定的保障
工程訓練中,安全是擺在第一位的。對于車工、焊工、銑工等工種,存在一定的危險,常常是幾個學生一組,輪流使用一臺設備,容易導致一個學生在操作,另外幾個學生基本圍觀的現象,并沒有安排專門的學生去維護操作設備的學生的安全,部分學生安全意識淡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1.2 實訓過程中學生時間利用率較低
工程訓練中,幾個學生輪流使用一臺設備,導致一位學生在操作,同組的其余學生空閑下來,部分學生會聊天、看手機甚至在實訓場地嬉戲打鬧,不利于學生在實訓中的時間利用率。
1.3 實訓工作服缺乏有效管理
因為工程訓練是專業程度相對比較高的幾個工種組成,部分工種就會有專門的工作服提供給學生,實訓結束后,時常出現學生工作服折疊不規范、不折疊甚至工作服丟失的現象,需要進一步對實訓工作服進行規范管理。
2 工程訓練電焊實訓教學管理模式的改進方案
以浙江水利水電學院焊接實訓為例,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每次參加焊接實訓的學生人數大約20人,本文以20人為例進行介紹。
2.1 實訓場地進行分區與崗位設置
從知識分為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角度,把電焊實訓場地分為理論學習區與動手實踐區。將20位分成4組,每組5人,按照學號順序分別編號1,2,3,4,5。1號同學擔任焊接員,進行電焊的實踐操作;2號同學擔任安全員,負責維護焊接員在電焊實訓中的安全;3號同學擔任技術觀察員,負責觀察焊接員電焊過程中引弧、運條、收尾三個動作的準確程度,并給出相應的建議。4號同學和5號同學擔任學習員,在理論學習區學習教材中電焊實訓的相關部分并完成實習報告中的電焊相關題目。理論學習區有4張學習桌,學習桌按擺放順序依次貼上數字標簽1~4號。每張學習桌可容納2位學生,即學習員1和學習員2。動手實踐區對應4組學生,每組學生1個工位,每個工位有焊接員,安全員,技術觀察員等3位學生,并且每個工位按位置順序依次貼上數字標簽1~4號。工位號碼與學習桌號碼一一對應,如1號工位學生輪轉出來進入1號學習桌。
2.2 輪轉時間的確定與崗位輪轉模式
根據觀察并計算,焊接員每焊1根焊條要經歷引弧、運條、收尾、敲焊渣、清焊渣、觀察焊縫,時間大約是2.5分鐘。考慮到學生在理論學習區的時間不宜太短,否則無法專心學習;不宜太長,否則容易產生學生玩手機現象,所以按照上述崗位輪轉模式,每焊3根焊條換下一位同學為宜,平均每個學生在理論學習區的時間為15分鐘。
崗位輪轉模式就是,1號學生焊完3根焊條后,讓2號學生擔任焊接員,3號學生擔任安全員,4號學生擔任技術觀察員,5號學生依舊在理論學習區,1號學生進入理論學習區。當學生輪轉進入理論學習區時,可以抽空去上廁所或者適當休息。這種輪轉模式要求實訓教師基本全程在場,起到監督與指導作用。
2.3 焊工服標簽化管理
在焊接實訓室內,為了保護學生的安全,每位學生必須穿白色電焊防護服。焊接實訓室共有防護服25套,在防護服的上衣背后依次貼上數字標簽1~25。主要有兩個作用。
2.3.1 便于實訓課堂的學生管理
進入焊接實訓室,每位學生穿好焊工實訓服后,在點名冊上學生名字旁標注上對應的號碼,這樣教師便可以根據防護服上衣背后的號碼知道每個學生名字,如果學生在實訓場地有不符合安全規定或者課堂紀律規定的行為,教師不必詢問學生姓名,可根據防護服上衣的號碼進行扣分。
2.3.2 便于電焊防護服的管理
每次電焊實訓完成都需要將電焊防護服折疊并擺放整齊,如果有防護服沒有折疊好或者防護服有丟失,教師可根據課堂點名冊上學生名字旁標注的防護服號碼,迅速找到對應的學生進行詢問。
3 工程訓練電焊實訓教學管理模式的改進成效
3.1 有效提升了學生實訓課堂時間利用率
從2019年4月開始,我校電焊實訓課程開始實施該實踐教學管理模式,每組學生中的每個同學都承擔了相應崗位,并且不斷地輪換,有效減少了學生在實訓課堂上的空閑時間,同時學生可以在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中來回切換,以知促行,以行踐知,進一步達到了工程訓練教學的目的。
3.2 學生安全得到進一步保障
在工程訓練實訓課堂中,特地在學生小組中設置了安全員角色,安全員的唯一職責就是在保護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維護同組學生們的安全,并且在這過程中也增加了安全員本身的安全意識,為提高工程訓練安全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3 實訓工作服管理規范化
對實訓工作服用數字進行標記化后,學生不折疊、亂折疊工作服的現象大大減少了,工作服丟失的現象也杜絕了。另外,每個學生工作服上的數字在實訓教師點名冊上有標注,如果有學生在實訓課堂中有違規行為的話,實訓教師可以在不必詢問的情況下,知道每個學生的名字并進行相應的扣分,方便了實訓教師對實訓課堂的管理,有效地規范了學生的實訓課堂行為。
參考文獻
[1]蔣胤冰,李漫漫,陳磊.應用型本科大學《金工實習》課程教學改進的探究[J].智庫時代智庫理論,2018,41:243.
[2]劉宏,黃河,趙穎娟,魯昀.基礎實驗教學精細化管理初探[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 ,2011(11).
[3]朱淑梅,王廣勛,謝鷗,等.高校金工實習存在的問題和改革措施[J].高教學刊,2016(17):143-144.
[4]方海生,樓建忠,趙夏明,葛建華.基于能力遞進的金工實習創新改革與實踐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6):157-60.
[5]李雙壽,李生錄.工程實踐和創新教學探索與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