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建春 孫茜 李少鵬 王志粉 劉娟



摘 要醫院科研管理體系的建設,是醫院對科研所需人、財、物、信息、制度的統籌調配建設,有效的科研管理體系既能充分調動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也能為醫院實現科技強院,我院由結果管理轉換為過程控制管理,將過程控制理論在所在醫院的科研管理體系建設中進行了具體實踐,對高校非直屬附屬醫院如何完善科研管理體系進行探討,實現由結果化管理向過程化管理的轉變,助推醫院科研實力穩步提升。
關鍵詞科研管理;高校非直屬附屬醫院;過程控制
醫院科研管理目標是有效地利用人、財、物、信息等資源,促進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促進科研水平、醫療技術和醫療質量的不斷提高[1]。過程控制理論是通過各過程、各環節間的接口進行管控,一個環節的輸出會直接成為下一個環節的輸入,形成自動控制系統的鏈,最終實現自控過程。如果上一個過程或環節的輸出和下一個過程或環節的輸入在接口處不相容或不協調,就會出現信號傳遞障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管理上的脫節[2]。將過程控制理論應用于醫院的科研管理,將醫院科研的結果管理轉化為過程管理,通過對關鍵過程和環節進行管控,最終實現科研管理的自我控制,進而提高基礎和臨床科研轉化能力,我們醫院在科研的過程控制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部分成效。
1 多途徑構建醫院的完整科研平臺
構建基礎實驗平臺:通過醫院硬件投入和獲得所在地區資金資助搭建標本庫、動物實驗中心、基礎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測序平臺。構建高校與所在地區的聯合科研基地,搭建高級實驗平臺——精準醫學中心。構建臨床數據庫——臨床數據中心,將臨床標本的實驗數據通過平臺整合,進行標本多數據平臺的整合互聯互通,建立院內的臨床數據庫,詳見圖1。
2 提高科研平臺的使用效率
院內科研平臺作為研究生的培養基地,負責對在院研究生的科研指導。引進平臺管理系統,實現實驗室的24小時運轉,錯峰運轉機制為臨床人員的實驗提供了便利。實現平臺一對多的運營整合模式,一名平臺管理人員與多個臨床科室的對接,為臨床科室進入實驗平臺及后續的實驗過程提供專業的幫助,并在科研平臺內設立專科實驗室,提升專科在科研領域的實驗能力和平臺使用的便攜性。分階段進行平臺利用率的管理,院內實驗外包經歷了三個階段:完全外送檢測——外送檢測+平臺檢測——完全平臺檢測,目前所有需要外送的檢測需要經過平臺論證,且后期報銷經費需要平臺審核,平臺使用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3 多舉措搭建合理的科研人才團隊
通過引進PI制,引進高層次科研人才5名,負責基礎實驗室的管理和全院科研指導。培養醫院的博士團隊:利用高校附屬醫院的優勢,先后與兩所高校達成教學科研培訓基地協議,獲得其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名額,8年內為院內臨床培養了180多名在職博士。醫院目前形成了多層次的科研隊伍,詳見圖2。
4 提升基礎科研支持力度
醫院為促進醫院科技人才的培養,推動學科發展,增強科研儲備和后勁,設立醫院科研發展基金[3]。優先資助四大類科研項目:
1)具有重要學術價值或重要應用前景的研究課題;
2)研究的內容和目標明確具體,方法合理可行,近期內可望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新技術、新方法、新器械、新藥品及新制劑等開發項目;
3)新興、交叉學科課題,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合作研究課題。
4)中青年科研人員暨潛學科帶頭人所申報的課題也在優先資助的范圍,包括引進的博士及出國留學回院人員所申報的課題。此外作為高校附屬醫院,積極與高校對接申報高校的科研啟動資金,三年來共獲得高校科研啟動項目30個,實現資助金額86萬。
5 提升院內科研研究高度
醫院制定了院內科研的五年規劃,通過重點培養科研項目國自然增長點,實現科研研究深度的提升。科研項目書從數量到質量的提升,醫院前期通過下發科研項目書指標,科室按照碩士的1/3,博士的1/2,提交科研計劃。并積極與高校的科研處合作,對項目書進行五年指導,逐步建立起科研項目的研究梯隊,實現每年均有科研項目成熟中標。
6 適時提高職稱聘任中科研成果考核
院內的職稱聘任在科研起步后,2017年進行適度調整,與科研成果掛鉤。實現以成果轉化為主、SCI論文為輔的科研考核機制,院內科研成果數量大幅轉化,逐步形成科研縱向整合優勢。
7 強化院內科研管理
倫理和學術管理:實現倫理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的工作的常規開展,倫理委員會審查研究方案,維護和保護受試者的尊嚴和權益,確保研究不會將受試者暴露于不合理的危險之中;同時對已批準的研究進行監督和檢查,及時處理受試者的投訴和不良事件。學術委員會定期組織課題的開題、中期檢查和結題匯報,主要對所選課題的目的、意義、研究內容和預期目標,關鍵技術及目前的工作基礎和工作情況提出具體的意見。各類科研課題,一經正式批準下達,課題負責人應立即落實課題各項具體事項,學術委員會定期對計劃課題進行檢查,課題負責人應定期匯報進展情況。
8 建立數據的全流程監督制度
基礎科研數據建立從實驗數據到論文刊發的全流程數據及署名管理:院內統一定制科研記錄本上,實現科研數據的可追溯性。臨床數據需要經數據中心調取和核對,并進行電子化存儲。對論文刊發的數據實現院內登記和核對,并進行署名的信息化院內推送。對于已經刊發的文章,院內建立自己的科研文章檢索目錄及原文下載,供院內所有人員學習、監督。
經過我院的實踐表明,高校非直屬附屬醫院要突破自身發展科研的瓶頸[4-5]。通過科研過程管控實現科研的可持續發展,建立與醫院自身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科研激勵機制,并根據實施情況不斷加以完善,在激勵制度中加強科研導向作用,引導高水平的科研產出,詳見圖3。
參考文獻
[1]曹建文,劉越澤.醫院管理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195-209.
[2]戴毅.管理學原理和過程控制理論在改進高等教育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7,22(392):23-24.
[3]徐頑強,李江華,王文彬.醫院科研績效管理研究及其展望[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9,35(7):599-602.
[4]林建青.如何做好醫院的科研管理[J].現代醫院,2012,12(4):3-5.
[5]李朝軍,門殿霞,呂虹,等.新建三甲醫院科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效果初探[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6):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