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妍
[摘 要] 當今企業更加期望在組織架構、運營工具、流程規范等各方面完善的基礎上,機構能夠貫徹執行正確方案,并通過持續分析過去的業務績效和事件,獲得驅動業務決策和行動措施的前瞻性洞察。商業分析預測模式能夠使機構達到這一目標。對商業分析預測模式的內涵、優勢、貫徹原則及應用關鍵幾個方面進行分析闡述,以期為機構計劃和落實行動方案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 商業;分析;預測
[中圖分類號] F4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04-0118-02
眾所周知,蘋果公司的史蒂夫.喬布斯曾直言不諱地否定了那些為了設計新產品而進行調研的專家小組的價值,最終推陳出新世界暢銷的蘋果產品。我們如何解釋這個僅依據經驗而得出結論的情形?可以理解為,當不存在足夠或適當的數據來形成理論的時候,人們會接受喬布斯的意見,如同接受一位具有創造性的科學家的開拓性結論一樣。人們意識到,對于全新的將改變用戶體驗或行為的新產品,不應相信從未使用過產品的那些人的主觀評論和反應,而應依靠經驗數據決策。這個基于經驗和分析的決策方法并非基于直覺、預感、超強第六感等,決策制定者在重視經驗主義的同時富有創造性、預見性并能夠使其他人信任并執行。
未來基于經驗和分析來制定決策的公司,確實與以住的企業迥然不同。當今企業更加期望在組織架構、運營工具、流程規范等各方面完善的基礎上,機構能夠貫徹執行正確方案,并通過持續分析過去的業務績效和事件,獲得驅動業務決策和行動措施的前瞻性洞察。越來越多的機構正在尋求更優的流程和工具來保證恰當的人在適當的時間擁有適當的信息,從而能制定更智能的決策。商業分析預測(PBA—Prognosisin Business Analysis)流程能使決策更加明晰高效,并確保預測分析的應用與所有組織職能部門相關。從本質上說,這一流程反映了組織跨多個核心功能領域提升管理決策的能力。近年來,已有機構開發和部署了這一有效流程來獲取和篩選前瞻性措施,這些前瞻性措施使企業領導者能更好理解關鍵因素的重要模式、關系和趨勢,促使其制定更具有洞察力的適于未來的決策。此流程包含預測分析、業務分析、基于驅動因子的預測等等。PBA將這些分析、預測進行有機組合,使其在機構中有效地應用、轉化和傳播,從而計劃和落實行動方案。
一、商業分析預測模式內涵
商業分析預測(PBA)本質上是前瞻性的,是以對相關業務數據以及與財務成果和業務績效有較強追蹤性聯系的任務驅動因子分析為基礎的。任務驅動因子既可以是財務層面的也可以是經營層面的,既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內部的。這樣的驅動因子有許多:有些因子反映隨著時間變動發生的變化,如樓盤銷售量、新產品銷量、貸款違約數和取消抵押品贖回權數;另有些因子反映在某個具體時段內發生的變化,如新出生人口數、新車銷售量、新崗位數量;還有些因子反映在一個具體時間點的變化,如利率、燃油價格、稅率和銷售提成的變化率。PBA應當能夠使管理層意識到企業新的成長發展機會,同時也強調修正措施和可能采取的戰略。
在過去一些經濟動蕩和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份里,已經有機構意識到創建可行的PBA流程的必要和優勢,并且應用它來預測和指導運營,從而得到卓有成效的成果。與此相反,一些機構由于缺失PBA流程或者沒有充分開發相關PBA流程而破產倒閉。有效的PBA流程,通常是指使用決策支持系統、商業智能、統計和預測模型來建立公司競爭優勢的流程,高績效的公司應用它來提升其經營業績及利潤水平。
二、商業分析預測模式的優勢
(一)處理事務主動,運營流程高效
在最近的一個對公共部門和私營企業的400多名高級財務領導人的調研中發現,高績效公司與低績效公司相比在銷售增長率、成本利潤率等關鍵業績指標方面高出54%,在預警或警告系統、基于驅動因子的預測和數據挖掘的使用方面有效性高出43%。這使他們對異常事件的處理更具有主動性,而不是對出現的問題和不良狀況被動接受。高績效公司還通過利用關聯和可控績效指標,使業務驅動的關聯問責方面的有效性高出44%。行之有效的績效報告工具之一是績效計分卡,績效計分卡如果恰當使用,能夠提供關鍵績效指標(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的視圖。這些KPI提供了驅動因子與戰略成果、運營流程和關鍵業務舉措之間的因果關系。
(二)提升指標,深度挖掘行動方案
PBA不同于其他傳統商業智能模式。傳統模式上,商業智能聚焦于使用一套持續性指標來衡量既往績效,同時也為制定業務計劃提供指引,它是以數據和統計方法為基礎。此外,數據挖掘有時被當作是預測分析或者檢索“大數據”,聚焦于消費者行為模式。傳統商業智能模式主要是用來實現查詢和報告,而像查詢、報告、在線分析流程(OLAP)和預警工具這些功能只能回答譬如“發生了什么、數量、頻率、問題在哪里、需要采取何種行動”這些問題。PBA則可以解答像“為什么會發生、如果該趨勢持續下去將會發生什么、最好情況是什么以及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學到什么,如果可以的話,我們應當采取何種行動、做出何種調整”諸如此類問題。
(三)協調組織機構密切合作
我們可以將通過商業分析預測驅動基于事實的決策這個應用過程與人體的體驗過程相對比,它的整個功能實現與人體的體驗過程極為相似。在人體體驗中,人們用大腦去理解,用心去信任,用身體實際操作。而商業分析預測實現的過程也與之相類似:因為機構對因果關系揭示的洞察結果有很強的信心(大腦),機構會相信這些判斷,給予信任(心臟),而實際的組織架構和運營部門就會開始執行(肌肉)。這與人體的體驗過程相類似,身體不會做大腦沒有驅動它去做的事,而大腦只有在當它信任和理解的時候才會發起這個驅動過程。由此可見,商業分析預測模式是一個精細的需要各部門密切配合的系統工程。
三、模式的貫徹原則及應用關鍵
(一)模式及流程的貫徹原則
如何貫徹運行PBA流程,一個有效的啟動方式是堅持一套能夠引導PBA功能與機構相結合的原則。
1.確定強因果關系因素。為了能夠預測結果,衡量和監控何種驅動因子或事件最可能導致發生的結果非常重要。
2.財務和非財務、內部和外部相結合的一套平衡測量措施。以往管理層報告總是聚焦于內部財務結果,如收入、成本,而對于影響財務的非財務行為或者其他組織對機構看法等外部驅動指標卻關注較少。PBA流程下應盡量平衡各項關系和因素,保證預測的全面、可行。
3.制定決策是相關、可靠且及時的。PBA應當能在用戶需要的時候、在恰當的地點、按照用戶想要的方式提供出來,預測分析應當與其業務、行業或職能相關。對于關鍵問題的闡述必須有適當的實效性和可靠性,即它應該是“適用于目的”。
4.保證數據的整體性。必須絕對保證數據的整體性,機構建立數據標準和數據質量實施的能力必須能夠支持數據整體性,這是建立一個受信任、被接受的PBA的基礎。
5.可獲得性,且組織有序。為了使PBA能夠對管理決策和行動做出貢獻,需要能夠通過用戶界面友好的工具和技術去輕松實現PBA模式操作,并通過能夠影響業務模式的方式進行組織實施。
6.融入管理流程。PBA以及前瞻性的績效測量指標應當與經營責任緊密關聯、與運營結果和績效考評相聯系,并且是管理審核流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7.驅動行為和結果。PBA必須能夠強化那些機構所期望和提倡的行為,例如創新、團隊協作、互利共贏、承擔風險等等。相應地,PBA與認定及獎勵流程相結合就十分必要了。
(二)商業分析預測模式的應用關鍵
PBA的主要目的是識別未來狀況將會如何以及接下來需要采取何種行動,確定財務決策和經營決策,從而影響未來財務和運營結果,促進戰略執行。這顯然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在模式執行過程中有諸多任務需要完成,包括:第一,在既定的當前狀態下預測結果;第二,評估在當前策略和運營計劃下,采取修正措施后的變化;第三,在相互依存的組織或實體之間達成共同愿景,互利共贏;第四,除提供數據預測外,也監督任務執行和變化情況;第五,基于業務驅動因子變化粗略估計結果,提供給經營負責人幾項可行的實施方案用于討論和制定決策。
PBA模式能夠支持機構預測未來事件,判定可能的結果,選擇影響其業務結果、運行能力的行動方案以及制定決策、對市場變化和行業動態做出反應,并實現對關鍵人員、技術、能力的保持和提升。以某消費金融公司對PBA模式的應用為例,消費金融公司通過許多關鍵的內外部屬性監控未償付信用卡余額。譬如,內部屬性包括賬齡、相對于最低還款額的償還等級、地理位置和人口統計特征等;外部屬性包括就業率、失業保險賠償、信用評分等。在這些屬性形成的業務模型中應用PBA模式并將其分析預測結果轉化為系列決策和行動能力。
為使此流程能夠產生實際應用價值,有幾項必要的關鍵因素:
1.信息的質量。例如,數據是否值得信賴,因果關系是偶然的還是持續的。
2.工具和信息獲取。例如,圖表是否生動直觀,是否能夠簡單迅速地獲取信息。
3.在指定的經營責任級別上獲取、驗證、配比和分析相關數據,建立績效考核、推動決策的業務流程。
4.擁有技術熟練、知識淵博、了解戰略部署或運營結果及其含義的關鍵人員。例如,判定發生了什么及為什么會發生;是異常情況或者是必然趨勢;如果是趨勢,該趨勢是否會持續。
5.提高認知,采用適當可行的管理流程確定行動方案和制定決策,實施衡量和監控這些行動有效性的規范措施。
[參考文獻]
[1]王忠玉.大數據時代從商業智能到商業數據分析學——商業智能、商業數據分析學及分析學的比較研究[J].數量經濟研究,2015(1):107-116.
[2]韓勝男.我國互聯網保險商業模式的案例分析及啟示[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1):30-35.
[3]韓向東.構建基于商業智能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J].財務與會計,2015(9):12-13.
[4]陳盼.大數據背景下商業分析學對現代管理會計信息化決策的影響[J].現代商業,2018(5):195-196.
[責任編輯:史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