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寧
摘 要: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移動網絡的迅猛發展,微信在很大程度上為各級干部的政務工作提供了便捷。但在日常辦公中由于一些不妥當的行為,使信息安全得不到保證。本文主要探討當前微信政務辦公在安全性、完整性、可控性方面存在風險點,并提出強化干部信息安全意識、科學創建風險管控制度、增強干部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對策措施,搭建一個系統化風險防御體系,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
關鍵詞:微信政務安全;安全風險;風險防御
一、引言
微信政務是指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以及相關工作人員借助于微信平臺開展的事務性工作。當前各單位通過微信傳送文件、照片等工作資料,或使用微信工作群發布通知、工作交流溝通等非常普及。這在給工作人員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
二、當前微信政務辦公主要風險類型
(一)安全性風險
國家秘密有秘密、機密、絕密三個等級,不同密級的文件會向不同身份干部開放,確保政務信息只能為授權干部提供信息支撐,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但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很多機關單位部門建立林林總總的群,在群里有時會共享一些數據表格、重要的通知,甚至還包括上級的文件,這種用轉發代替傳達文件和信息的方式存在一定的風險,對信息和重要數據的保密性帶來了威脅。一是微信群缺少用戶授權校驗。微信軟件通過“發起群聊”的方式成立一個微信群,不管是掃描二維碼進群,還是通過微信邀請進群的,該過程都沒有特定的管理員去審核。干部權限的核實在網絡上具有隨意性,倘若沒有通過授權的用戶混入其中,就會導致信息泄露。同時,基于微信群中的成員通常用個性化的昵稱代表真實姓名,用個性化的圖片代表真實頭像,這就會給微信的校驗工作增加很大難度。二是微信群缺乏信息定密機制。在微信群里實際發起群聊的同時,負責發起通知和重要信息的干部很多時候都屬于臨時受命,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審核上傳的信息資料,干部的技能和保密意識也十分匱乏,不能對上傳的文檔或發送的文本進行審查,因此極容易導致信息泄露。三是政務微信硬件缺乏物理隔離保障。現如今,我國除了公檢法等機構為干部專門配備了辦公專用的智能手機,大部分組織機構仍存在準許干部在辦公和生活上共同使用一部手機的情況。這種現象則增大了微信政務安全的風險,導致硬件的保密性很難得到保障。
(二)完整性風險
政務信息的完整性,即要求信息在傳播過程中不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添加、替換、刪除等惡性操作,進而確保重要的信息數據不失真。我國組織機構的會議通知、文件傳達或是任務分配等活動,在運轉的同時會形成一種強大的線性結構的信息流。韋伯層級官僚制理論指出,組織中人員會根據命令和職位權力的大小形成一種服從關系,并呈金字塔形等級排列,確保管理信息的安全性。在傳統政務處理的同時,該機制保障了政府信息有效輸出。然而,當微信在組織機構中普及后,一是在體系上呈現出一種扁平化的線性拓撲結構。例如,在應用到實際的微信政務后,就會出現負責決策和預判的領導干部直接與承擔技術和業務的普通干部直接通過微信對接,中間干部這個“中間件”就會被省略,從而使政務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利用網狀代替線狀拓撲結構就會使穩定的流轉構架遭到破壞,缺乏中層干部的分解與審核環節,就容易導致政務信息的內容被誤導,信息受到干擾的可能性增加。二是微信使用成本較低的電子媒介傳輸信息流,在實行無紙化辦公的同時,缺乏相應的數據約束,由此則生成了被惡意增加、改動、刪除的安全隱患。例如,有的干部年齡較高,基于對電子產品的使用不熟練或視力不佳等因素,信息在傳輸時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三)可控性風險
干部在從事與電子政務有關的工作時,出于社會管理和國家與機構利益的需要,應確保信息的傳播過程受到科學的監管與防護,也就是確保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具有可控性。但是,微信本質上屬于一個開放式平臺,其核心內容就是即時通信服務,也就是在較大的范圍內實現咨詢傳輸,從微信安裝包內自帶的“搖一搖”“漂流瓶”“朋友圈”等插件的功能上就能夠證實這一點。但是,這些插件在使用的同時也為政務安全帶來了強大的隱患。例如,在2013年11月,網絡上出現多個網站公開發表一份國家機密文件的情況。通過調查得知,是由某機關干部牛某在參加具有保密性質的會議時,違反相關規定擅自拍攝了會議重要的信息,同時把照片傳給了同事趙某,之后又被轉發到了朋友圈和其他微信群里,導致涉密文件廣泛傳播。這個案例進一步證實,微信中的微信群、朋友圈等功能已給政務工作帶來了威脅。最近幾年,微信官方已逐步意識到微信開放性功能對信息可控性的影響,并采取了一些補救的手段,如下線了的“漂流瓶”插件、消息撤回機制、增加敏感詞匯提示服務等,輔助用戶管理信息傳播的途徑。然而,政務信息的人為破壞因素針對于各級干部來講更應該格外注意。一是部分干部缺乏信息安全意識,理所當然地認為在微信上傳播政務信息不會有什么問題,不了解微信傳播具備發酵性和廣泛性的特征,傳播速度和傳播范圍均呈幾何數級,后果根本無法預料,難以控制。二是部分干部把微信當做是休閑娛樂的工具,使用時通常會出現誤操作的現象,發現之后通常超過了允許撤回的時間,間接致使傳播范圍失控。
三、控制微信政務風險的對策
(一)樹立干部的安全意識
加強對機關單位領導及工作人員相關培訓,集中學習保密相關文件,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以及《關于黨政領導干部保密工作責任制的規定》等。以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在辦公過程中會使用微信傳達工作內容作為參考條件,幫助工作人員樹立“業務工作到哪里,保密工作也要到哪里”以及從主觀或客觀條件上避免風險的兩種理念,即保密理念和風險意識。對此,具有特殊性的工作機構,甚至還會要求工作人員簽訂與微信保密工作有關的協議。除此以外,為了實現微信保密工作的目標,應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相關法律作為基準。在此之上聯合隸屬于國家信息安全管理部門,由國內網絡安全行業中具有代表性企業自發設立的網絡安全產業聯盟等相關機構對信息安全以及保密管理工作進行把控,建設具有多種功能,如日志審計以及對流量進行管控的保密系統。
(二)科學創建風險管控制度
以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活動中使用微信的相關狀況作為基礎,針對其設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條例,將需要監測的微信文件劃分為3種等級,即公開、一般以及涉密。其中,公開等級是指涉密程度不高,可以對外公開發布的相關文件信息。一般等級是指政府部門內部的相關文件信息。一般等級的文件信息在具有政府工作人員的微信群內進行轉發時,需先獲取上級領導的批準才可進行。涉密等級的文件信息嚴禁在微信群內下載以及發送。如有特殊情況,需先得到上級領導的批準,再通過政府內線網絡專用的VPN網絡進行操作。除此以外,針對微信保密工作所設立的管理條例中也應添加對于微信群中多媒體視頻以及圖片等相關信息的處理方法。
(三)提升干部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首先,進一步提升干部信息技術應用水平。2019年微信活躍用戶數量已經突破11億,這就意味著國內近90%的人群手機中都安裝使用微信應用程序。微信在同類行業市場中已發展為龐然大物,并逐漸體現出壟斷行為。例如,隨著微信功能的不斷完善,用戶在家就可以通過微信交付水電費用。國內政府部門的上級領導也應針對此種現象,利用科學技術以及相應手段設立數據應急系統或通過其他具有信息共享功能的應用程序進行信息傳遞。其次,微信應用程序所具有的各種功能,政府領導應對其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對自身的抗抵賴性質進行保護。例如,政府內部的組織干部應了解微信功能中怎樣設置備注的操作手段,并將同為政府工作人員的微信好友名稱以及自身名稱通過備注功能進行改變。最后,要嚴格管理各級干部手機系統以及操作程度。目前,Android系統在智能手機市場上的的使用程度占比為86%。為防止相關信息泄露,各級政府干部應定期對手機進行殺毒,不隨意下載并使用非主流app,借此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四、結語
在以移動互聯網為主的信息時代,微信因使用便捷,不受辦公地點限制,信息覆蓋面廣以及功能眾多等特質,廣泛應用于多種政府內部的事務性工作中。因而,全面加強對微信泄密行為防范,提升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保密意識與保密能力,抵御微信政務辦公帶來的風險隱患是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賈哲敏,李文靜.政務新媒體的公眾使用及對政府滿意度的影響[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1-9.
[2]胡襯春.地方政府網站、政務微信、政務微博的使用與公眾政府信任的關系研究[J].電子政務,2017(12):90-101.
[3]李宗富,張向先.政務微信公眾號用戶持續使用意愿的關鍵影響因素識別與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6(14):94-101.
[4]金婷.淺析政務新媒體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電子政務,2015(8):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