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路秀華 馮志芳



摘? 要: 分析了數據結構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基于學習通軟件,給出了線上線下教學的示例;并把本原性問題應用在了線下教學中。實踐證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數據結構課程; 本原性問題; 學習通軟件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8228(2020)04-87-03
Reform on teaching of data structure with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
Li Li, Lu Xiuhua, Feng Zhifang
(College of Science, Langfang Normal University, Langfang, Hebei 065000, China)
Abstrac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ctual teaching of data structure course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Learning Through" software, an example of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is given; and the original problem is applied in offline teaching.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students' enthusiasm is aroused and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is improved with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 data structure course; original problem; "Learning Through" software
0 引言
教育部提出了本科教學改革的倡議和要求;廊坊師范學院提出了“線上”超星網絡教學與“線下”傳統面授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數據結構課程內容繁雜、晦澀難懂。任課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教學,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課程的興趣[1]。
為了響應學校的號召,本人以“數據結構”這門課作為教學改革的重點課程,應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 理論基礎
數據結構是一門研究非數值計算的程序設計問題中計算機的操作對象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和操作等的學科[2]。數據結構是指相互之間存在一定關系的數據元素的集合。
線上線下(Online to Offline,O2O)來源于美國,起初是一種線上和線下相互結合的新型商業運營模式,使產品和服務實現線上線下無縫對接,知心化,個性化,將線上業務與線下業務進行整合,優化用戶體驗,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和收益。如今,在教學中運用商業中的O2O模式,結合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方向[3-4]。
“本原”是本體論中的一個術語,指一切事物的最初根源或構成世界的最根本實體。從學科教學的角度來探討促進學生深刻理解學科內容及其本質的“本原性問題”,即考慮對師生尤其是學生而言,哪些問題反映了該學習主題中最為原始、樸素、本質的觀念、思想和方法。“問題驅動”是從教學法設計角度而言的,“問題”是人類天然好奇心的表現,也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5]。
2 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⑴ 課程內容繁多且難懂。該課程理論性強、內容抽象難懂,要求學生有一定的數學邏輯思維和計算分析能力。
⑵ 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差。只能做驗證性實驗,稍微變動就出問題了,直接自己編程難度就更大了。
⑶ 實踐部分考核難度大。平時以實驗報告為主,而實驗報告中代碼大多是驗證性的,導致實驗報告千篇一律;考核以程序填空為主,編程為輔,失分較多。
⑷ 學生不愿意主動學習,不善于思考問題,有一點點小問題就尋求老師的幫助。
3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3.1 線上教學
本文以廊坊師范學院建議教師使用的學習通軟件為例,利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實踐改革。
⑴ 方便靈活的簽到
簽到方式靈活多變,不僅節省了課堂時間,還能更容易地讓學生進入上課氛圍。
⑵ 靈活的作業發布
線上作業(尤其是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節省了課上出題時間,學生看題更方便,不會出現看不清黑板字的情況,作業批改更快更好。成績統計方便,便于教師查看教學效果,及時處理學生出現的問題。
⑶ 隨機選人
其余還包括課堂情況統計等等。該功能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
3.2 線下教學
⑴ 制作好的的PPT,以引起學生的聽課興趣。
⑵ 懂得取舍。太難的知識點進行簡介,對感興趣的同學課下一起討論;詳細講解學生容易理解的、和生活相關的、考研要考的知識點。
⑶ 設計好的本原性問題,以學習通討論題的形式或qq、微信等多種方式發給學生,以此引導大學生高效地操作學習內容,得到數據結構整體性理解效果。
此部分的難點是老師給出本原性問題,對老師的能力要求很高。由于能力有限,這部分還有待提高。
⑷ 強化實踐教學。在實踐環節,分別從實踐內容和實踐考評方法兩方面進行探討和改進。
4 結束語
實踐證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下的數據結構課堂教學改革,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到課率、聽課質量以及實際動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仍需根據學生的個性及差異來開展教學,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也要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需要想辦法把學生對玩手機的興趣延伸到課程學習中。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張惠珍,馬淑嬌.“數據結構”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進探討[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174-178
[2] 霍玲玲,王智,孫江.數據結構教學方法的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5.2:73-76
[3] 劉剛,李佳,梁晗.“互聯網+”時代高校教學創新的思考與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17.2:93-98
[4] 蘇曉萍.基于O2O的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17.8(3):76-79
[5] 楊玉東職初教師與經驗教師教學過程比較研究[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