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爽 薩如拉 王相睿 劉玘晗 王子予 郭瑾



摘? 要: 古詩詞學習的重要性日益顯著,在內蒙古地區蒙漢雙語教學時,由于語言存在差異,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不全面。為了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和學習能力,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創作古詩詞動畫,實現古詩詞在蒙漢雙語教學地區的數字化傳承。其特色在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結合蒙漢雙語,以動畫的形式演繹古詩詞,使更多人深切感受中華詩詞的魅力。
關鍵詞: 古詩詞; 國學; 蒙語; 數字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TP31?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8228(2020)04-101-04
Digitalized inheritance of ancient poetry in Mongolian
Zhang Shuang1, Sa Rula1, Wang Xiangrui2, Liu Qihan2, Wang Ziyu2, Guo Jin2
(1. School of Literature,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81, China;
2.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ancient poetry learn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On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f Mongolian and Chinese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because of the language differences,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ancient poetry is not comprehensive.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ability of ancient poetry, the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used to create the animation of ancient poetry, so as to realize the digitalized inheritance of ancient poetry in Mongolian Chinese bilingual teaching area.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ombination of Mongolian and Chinese, and in the form of animation to interpret ancient poems, which makes the more people feel the charm of the Chinese poetry.
Key words: ancient poetry; studies of Chinese ancient civilization; Mongolian; digitalized inheritance
0 引言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為表現的數字化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種發展不僅體現在工業技術上,也體現在文化傳承上。當下,大語文時代的到來,使得人們越發地認識到國學、歷史文化的重要性。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讀史可以明智,而古典詩詞就是歷史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近年來,“數字化”、“信息技術”等詞語出現在大眾的眼中,利用數字化對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方面的項目有很多,例如 ,藝術品數字化元數據模型建構[1],古村落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2]都是利用數字化的手段對其傳承。本文則是致力于探討在內蒙古雙語教學地區利用動畫、移動客戶端等信息技術對古詩詞進行更有效的學習。
1 背景
1.1 國內古詩詞學習背景
國家文化的力量在日益發展的現實世界中嶄露頭角,其重要性日益顯現。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所在,國家沒了文化就沒有了人們予以寄托的精神載體,而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國度的文化源于它深厚的歷史積累,文化積累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就是詩詞。
國家層面對于國學文化極為重視。從2015年9月起,由北師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負責主編的北京市義務教育語文教材整個小學階段古詩不少于100篇。與此同時,全國各地教材中詩詞總量也會大幅提升,高考中將增加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考核,因此學生從小就要打好學習古詩的基礎。
當然,學習古詩詞不只是為了應對考試,更多的是自我情操的陶冶,從詩中體味人生的悲喜與境界、社會的變遷、山水的美妙,從而提升自我。以此觀之,古典詩詞不學不可。
1.2 信息技術用于教學方面的現狀
學科教學應用信息技術已是大勢所趨,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提高信息技術應用效果和學科教學效果成為當前教育界的研究熱點[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能夠促進學生課上、課下聯動學習。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式各式各樣,例如基于翻轉課堂的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改革模式構建,從教學內容模塊設計、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多元化教學手段等四方面入手[4]。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將傳統教學的知識傳授與知識內化這兩個階段顛覆,知識傳授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后完成,知識內化則在課堂中經老師的幫助與同學的協助而完成,從而形成翻轉課堂[5]。
1.3 蒙古族同胞學習古詩詞現狀
目前,內蒙古地區蒙語雙語教學義務教育階段,古詩文教學要求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了解大概內容。同時,要注重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適當地增加閱讀量;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拓展學生學習漢語的空間[6]。
為真實客觀地了解蒙族雙語教學地區古詩詞學習現狀,對蒙語雙語教學地區的學習者學習古詩詞的情況進行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問卷一共發放100份,收回100份有效問卷,有效率為100%。表1給出調查樣本基本信息統計情況。
2 古典詩詞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學習預期
“動畫‘賦予生命的意思,它是創造生命的手段——使得原本沒有生命的形象獲得生命與性格”[7]。動畫以其動作的靈活性、流暢性、新奇性,以及對學生的強大吸引力,漸漸被教育工作者所認同。因此,將蒙語動畫與古詩結合,讓學生擺脫抽象的詩詞環境,體會詩詞中物象與情感,形象地了解詩詞。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被動學習古詩詞的情況。
表2給出本次調查問卷中是否愿意采用信息化手段學習古詩詞的統計數據。79.49%的被調查者表示愿意接受利用動畫視頻進行學習。相比于其他教學方法,視頻教學更利于學生理解與記憶。
如今,人們可以用智能手機看視頻、學知識,我們將詩詞融入動畫的同時,研發手機APP,以便捷的方式融入百姓生活中,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打開APP學習。表2還給出本次調查問卷中是否愿意采用信息化手段學習古詩詞的統計數據。有73.08%的被調查者愿意采用移動客戶端學習古詩詞。此外,使用手機學習受眾更加廣泛,受眾不僅是蒙族學生,也可以是任何想要接受詩詞熏染的蒙族同胞。
3 古詩詞蒙語中數字化傳承信息技術手段
3.1 基于需求進行移動客戶端的設計
3.1.1 需求分析與系統總體設計
本設計的主要任務是在Java語言基礎下,基于Android集成環境來實現Android客戶端。該程序所需要的數據全部來源于該項目自身,從本地的布局文件上,通過滑動點擊來選擇用戶想要了解的古詩詞時,能顯示該古詩詞的雙語視頻。用戶下拉時可以進行刷新獲取新的數據。需要實現的功能主要包含使用RecycleView布局來顯示出不同的古詩詞名稱及簡略的視頻信息,所選視頻信息的傳遞,及時的響應用戶的點擊,將用戶感興趣的古詩詞視頻進行播放等。圖1為總體設計的框架結構圖,圖2為Androd客戶端程序的執行流程圖。
3.1.2 程序詳細設計
UI主界面使用DrawerLayout布局,DrawerLayout布局類似與拉抽屜的效果,該布局在左側或右側有一個抽屜,這個抽屜大多是隱藏的,當用戶向左滑動時,左側的抽屜就顯示出來了,在使用時必須把DrawaerLayout作為布局的根布局,其中包含兩個視圖,圖3主界面布為內容視圖,圖4抽屜布局為抽屜視圖。
此外,在程序中加以滑動界面、下拉刷新與分頁加載。其中滑動界面采用ViewPager和FragmentPagerAdapter來實現。ViewPager用于實現左右滑動切換View效果。該類位于android-support-v4.jar包中,繼承自ViewGroup,ViewPager的實現需要兩個步驟,分別是在布局中定義,為ViewPager設置Adapter。在布局定義時要使用android.support.v4.view。ViewPager切換頁面時默認情況下非相鄰的頁面會被銷毀掉[8]。下拉刷新則是通過SwipeRefrshLayout可以實現下拉刷新的效果,它是Google官方更新的一個控件,它集成自ViewGroup在support-v4兼容包下。
完成整個程序設計后,用戶對某一個古詩詞視頻感興趣時,可以點擊列表項,跳到另一個活動,列表項可以使用OnItemListener進行監聽。活動在跳轉的過程中,用Intent攜帶視頻的信息,把用戶選擇的視頻傳到新的Activity中。播放視頻的活動接收到傳遞的信息后,使用VideoView組件來顯示[9]。
3.2 古詩詞二維動畫制作
首先通過Ps手繪完成對前期場景圖及人物的架構,實現由外框到色彩的完整性表現;其次通過導入Flash位圖素材將場景及人物進行有效銜接,完成對基礎畫面的構建。通過對人物骨骼的組建實現身體各部位的獨立并以人物頸部為錨點進行調整,完成對人物頭部動態的表現。同時,在軟件內部進行對畫面元素的制作及動畫生成,如明月的升起和星星的閃爍,并在最后Flash組接過程中,將各部分畫面元素進行有序分配,實現整體動畫效果的完整呈現;最后,在AE軟件中運用“打字機”特效,完成對作品相關文字的生動展現,增添作品感染力。
此外,利用AU音頻軟件,選擇適合詩歌的配樂,本小組蒙族同學對動畫進行配音,接著將配音插入所制作動畫中,完成詩歌動畫制作,視頻播放詳情界面如圖5所示。
4 結束語
本文是以我國古詩詞在蒙族中的傳承以及蒙語的保護為目的進行研究,主要以視頻播放融入課堂的形式來實現。采用視頻形式,令知識展示更加生動形象。利用蒙語傳播古詩詞,在內蒙古地區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與發展空間[10]。以此為基點,結合蒙語教學與應用中古詩詞的學習實際,通過APP的開發與應用,為更多的少數民族提供古詩詞的學習手段和平臺。并且,在未來會利用三維動畫技術讓人們感受到更加形象逼真的詩詞形象。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更加透徹地學習古詩詞,增強學生個人的國學素養,繼而增強我們的文化軟實力和綜合國力,為傳承中華名族的傳統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方法。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翁子揚,李卓然.藝術品數字化元數據建構[J].技術與應用,2019.6:11-17
[2] 羅楊,張凱,梁繼紅,張朔.古村落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J].文化縱橫,2019.2:134-137
[3] 宋金生,徐文麗.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0:164-165
[4] 程紅霞,孔珊.基于翻轉課堂的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計算機時代,2018.1:80-82
[5] 姚巧紅,褚蕓蕓,王晶.現代教育技術[M].科學出版社,2016.
[6] 漢語課程標準制定組.民族中小學漢語課程標準(義務教育)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7] 秦喜杰.中國動畫片的產業經濟學研究[M].中國市場出版社,2006.
[8] Naftalin M. Mastering Lambdas[J].McGraw-Hill,2015.
[9] Walnycky D, Baggili I, Marrington A, et al. Network and device forensic analysis of Android social-messaging applications[J]. Digital Investigatio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Forensics & Incident Response,2015.14(S1):S77-S84
[10] 陳浩,索南尖措.基于三維動畫制作的藏族傳統民間故事保護與傳播研究[J].計算機時代,2019.8: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