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鳳
摘? 要: 針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和存在問題,通過研究對分課堂的經典教學模式,設計出適合本院學生實際水平的教學模式。借助對分易平臺構建對分課堂所需的各種教學資源,并將設計的教學模式應用于課堂實踐中。調查結果顯示,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初見成效。
關鍵詞: 對分課堂; 慕課; 對分易平臺;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8228(2020)04-92-02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PAD Class in the basic computer teaching
Zhang Qingfe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Yuncheng University, Yuncheng, Shanxi 044000,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 of the computer basic courses in our university, by studying the classical teaching mode of PAD Class, the PAD Class teaching mode suitable for the level of students in our university is designed. Various teaching resources needed by PAD Class are constructed with the help of "Duifene" platform, and the designed teaching mode is applied to teaching practice.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ed teaching mode has achieved initial results in improving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ability.
Key words: PAD Class; MOOC; "Duifene" platform; teaching mode
0 引言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我院本科生一門必修的通識課,是計算機教育中第一層次的課程。該課程的開設旨在普及本科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培養計算機文化意識、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技能,以滿足和適應信息化社會對大學生基本素質的要求,為其他學科提供更好的服務。近年來隨著課改的推進,對分課堂也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和應用。
1 我院大學生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和問題
國內外學校掀起了一陣課改熱潮,自主課堂、翻轉課堂、慕課、雨課堂受多種因素所限,并未給傳統的課堂教學帶來實質性的變化。許多教師申請了院級、省級的課改項目,并嘗試在課堂上做一些課改嘗試,但學生習慣了傳統教學模式,在老師實施課改過程中配合不夠積極主動,影響教師的教改積極性。另外翻轉課堂和慕課的實施需要學生在課外花大量的時間自主學習,這對于在學習上缺乏自主能動性的一些學生無疑是一種挑戰,是翻轉課堂和慕課在我院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中一直不能全面展開的深層原因。
目前我院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從原來的64個學時逐漸壓縮到32個學時,通常是合班教學,而且多數是不同專業,甚至是不同系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計算機應用水平參差不齊,盡管教師對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做了改革的嘗試,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2 對分課堂概述
對分課堂是復旦大學張學新2014年提出的一種高校課堂改革新模式[1],它通過重新定義課堂及師生關系,是融匯傳統教育智慧和全新創造性的新型課堂[2]。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經過幾年推廣,迅速進入基礎教育領域和高校課堂,成為與慕課、翻轉課堂并駕齊驅的新型教改模式之一。
對分課堂的最根本的出發點是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留出部分課堂時間讓學生主宰,形成師生“平分天下”的課堂格局[3]。對分課堂注重教學流程的師生高度互動,在講授部分教師是面向所有學生,分組討論環節不需要教師參與[4],對分課堂對班級人數未做限制,比較適合我院計算機基礎課程合班教學的現狀。
對分課堂的教學流程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課堂講授環節,完成課程內容框架式的講解內容、重點難點的剖析;第二階段為課外完成環節,實現個性化學習、消化第一階段講授內容;第三階段為討論環節,通過分組討論的形式,實現課堂內容的深入挖掘[5]。老師在講授中強調要精講留白,主要講解學習任務和方法、提供學習材料、拓展思路、實時監督,使學生學習通過多渠道分階段實現。
3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實踐
針對我院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教學中嘗試通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既能保證知識體系傳遞的效率,又能給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創新研究提供一定的空間,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和協同功能,讓學生在引導中探索研究,在探究學習中創新。
3.1 對分課堂的總體思路
結合我院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金融1806班、材料1801/02兩個輪次作為實踐對象,通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對分課堂的教學應用實踐,借助對分易平臺設計適合我院學生的教學模式,記錄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調整和完善設計方案、優化教學資源、追蹤學生的興趣點和討論主題。
3.2 對分課堂設計方案及流程
⑴ 加強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相關理論研究
關注并及時掌握對分課堂應用的最新動態,為對分課堂的實踐奠定理論基礎,充分預見對分課堂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
⑵ 設計適合我院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
課堂內以對分課堂流程為主,課堂外采用翻轉課堂和慕課的優質資源,進行課堂內外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改革模式。將對分課堂的講授、吸收、討論三個環節放在課堂內完成:第一階段完成框架講解和重點難點精講(30分鐘),第二階段完成設計的課堂作業,實現個性化學習的環節(50分鐘),第三階段完成本講內容的總結和討論(10分鐘),第四階段課堂外完成課后提升和反饋互動階段,借助對分易平臺設置調查問卷、推送優質教學資源、討論主題。
⑶ 發揮對分易平臺優勢
借助對分易平臺完成對分課堂的實踐環節,實現課內課外的資源共享和隨時的溝通交流,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資源保障。
⑷ 對比總結,拓展推廣
對比實驗班和普通班的教學效果,總結前期的經驗和數據,將反復實踐完善形成的設計方案進一步拓展和推廣到其他班級,進而推廣到其他的計算機課程教學中。
4 實施效果分析
從2018年9月開始,將對分易平臺引入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在吸取經典對分課堂的精華的基礎上,做了一些調整和改進,故教學模式針對性強,適合于我院學生計算機應用的實際水平,適用于我院目前計算機基礎課程合班教學的現狀。問卷調查顯示,92%以上的學生認可這種教學模式。對分易的手機版和電腦版均操作方便、簡單易用,是教改的實施具備軟硬件環境的保障。
5 結束語
經過兩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對分課堂模式的優勢已經初見成效。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對分課堂讓自己的獨立學習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本學期在“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中繼續使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并根據課程特點對實施過程細節問題進行了調整,進一步推廣對分課堂在其他課程的應用。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4.12.
[2] 杜艷飛,劉立娜,劉鑫馨.PAD課堂在心理學理論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與反思[J].高教學刊,2016.11.
[3] 寧建花.網絡環境中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與翻轉課堂的整合[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6.5.
[4] 王璐明,羅曉穎,韓天放等.基于教學案例探討對分課堂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價值[J].教育教學論壇,2018.2.
[5] 阮冰,劉光蓉,劉冬.“對分”模式在線上學習-實體課堂融合教學中的實踐[J].武漢輕工大學學報,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