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夏
摘 要:當前我國社會發展對民航類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學習階段是培養未來民航員工的重要時期,高職時期的職業道德教育可以培養高素質的學生,對民航業以及社會和國家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入手,并體出優化職業道德教育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民航類;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優化
一、引言
2019年,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印發的《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中指出:“隨著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的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1]。高職院校的使命就是要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培養德技并修的建設者,就要在教育中進一步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二、民航類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現狀
(一)職業道德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績
近年來,國家以及教育界、學術界各方對職業道德教育給予了高度重視,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也取得了很多成績。
1.職業道德教育方法多元化
職業道德教育應注重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專業課程教學同向同行的方式學習職業道德理論。理論課講授的重點是闡明職業道德的基礎理論,研究職業道德的現象、問題,揭示職業道德的一般規律,明確所學職業道德知識的要義。專業課程從側面為學生講授行業內的職業道德規范,引導學生注重職業道德修養。職業道德課堂除了傳統的理論講授方法以外,視頻教學也走進學生的職業道德課堂。通過榜樣教育引導學生以榜樣的道德精神為基礎,調整自己的認知并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2.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有顯著提高
近年來,通過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以及職業院校自身對職業道德教育的積極探索,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有顯著提高。比如,對學生進行褒揚,設置文明禮儀之星、優秀班集體、優秀班干部、優秀黨員等獎項,能夠激發學生自覺提高思想政治素養,創造積極正能量的校園文化環境,向榜樣學習、向優秀看齊。每學期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相關的課程和講座,對學生交流學習、知識提升具有很大的輔助作用。
(二)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不足
1.教育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創新開拓不夠
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主要以00后為主,他們接受新事物較快,思想比較活躍,但又伴隨著熱情與孤傲,獨立性與依賴性,心理承受能力不強,人際交往存在缺陷等新的特點,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已不能滿足教學需求。職業道德課堂教學效果不好的原因教學方法創新不夠、教學內容陳舊和教育內容時代性不強等方面
2.職業道德教育的培養方案不完善
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在人才培養方案方面還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沒有專門開設職業道德課程。二是職業道德教育形式主要依賴課堂講授。三是考核評價形式過于簡單。考核機制和形式應該有所調整,應融入實踐環節以及師生互評、企業考評等多方面的考核形式,形成“評價-反饋-改進”的持續改進機制,避免考核形式單一化、教條化。
3.受教者的職業道德踐行機會少
中國職業教育中歷來存在“企業不積極,學校獨角戲”“學校熱,企業冷”等企業參與辦學動力不足、受教育者進入企業實踐機會較少的尷尬局面。由于大部分高職院校處于發展期,在校生源數量與日俱增,但同時為了節約開支,在師資人員配備上都非常精減,基本上教師工作任務都是非常飽和的狀態,人力資源得不到及時有效地均衡,若安排教師到企業去帶隊實踐學習,會影響基本的教學秩序;再則由于民航的特殊安全性,一般普通人員不能進入民航系統實習觀摩。
三、優化民航類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對策
世界正在變化,社會不斷經歷著變革,因此教育也必須進行創新優化,以培養學生當今和未來社會所需要的能力。
(一)強化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重視優化職業道德教育體系
1.加強職業道德師資隊伍建設
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是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的基礎,通過教師示范、表率帶頭、樹立典范、全面推廣對提高學生職業道德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民航類高職院校應該著力于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學養深厚、功底扎實、專業精湛、安心教學、潛心治學、育人水平高超和方法技術嫻熟的專兼職相結合、數量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2.深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提高教學質量是21世紀的時代命題,誰輕視質量,誰將被淘汰出局。高職院校的職業道德教育更要迎難而上,主動出擊,努力打造創新性、高階性的金課,堅決淘汰陳舊性、沒含量的水課。高職院校自身應該系統地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管理,深入研究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加強學生自律性、崗位責任感、吃苦耐勞精神等職業道德精神教育。
(二)科學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增強課程思想提升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合力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職院校落實黨和國家關于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總體要求的總綱領,對培養學生起著指導性作用。
1.全面構建“課程思政”格局
2018年,《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指出:“強化課程思政,在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過程中,著力推動高校全面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做好整體設計,根據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特點和專業能力素質要求,科學合理設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強化每一位教師的立德樹人意識,在每一門課程中有機融入思想政治職業道德教育。”[2]學校可通過思政課程使學生教育、管理育人等方面同向同行、相互協調,構建工作合力。
2.倡導民航專業技能培訓與考證機制
2018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支持企業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全面加強企業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民航類高職院校應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模式改革,啟動1+X證書制度(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登記證書),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有關內容及要求有機融合到專業課程中,實現書證融通,可以將取得的國家認可的職業技能證書或社會和企業認可度高的證書按學院規定折算成學歷教育相應學分或實行免考政策,鼓勵學生多考取相關證書,提升自身職業技能水平。
3.提高實踐實訓實習規劃管理水平
高職院校學生在職業道德教育培養過程中,必須強化實踐實訓實習環節。通過加強實習或者實踐來接觸社會,從而親身體會所學專業的職業特點與職業規范;增加實習實踐內容,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的含義和夯實技能,升華職業道德精神。此外,高職院校應創造良好的實踐實訓環境,優化理論實踐實訓比例,強化實踐實訓環節,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
(三)深度推進校企“雙元”育人模式,夯實學生職業道德踐行實踐
民航類高職院校應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探索“教育+實業”的辦學思路,根據自身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主動與具備條件的民航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合作。
1.校企師資雙向流動,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
高職院校與企業應鼓勵校企人員雙向流動,校企雙方互聘互用人才,可以化解產教融合的師資障礙,促進產教融合順利發展。高職院校可以聘請企業中素質過硬的能工巧匠、高精尖人才作為導師,強化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培養適應企業發展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3]。
2.發揮“工學交替,產教融合”優勢,激發學生的職業道德精神
高職院校學生應利用工學交替、產教融合的有利形式,積極參與企業實習實訓,盡快適應企業化運作模式,加快實現由學生向員工角色轉變。學校應按照企業的崗位需求和行業標準在學校中開設對應課程,設置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目標,然后讓學生到企業一線工作崗位上實習實訓,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加深對所學專業的認識以及將來所從事行業的認識,使學生的知識得到鞏固、技能得到強化。
參考文獻:
[1]張鳳.民航職業道德建設[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2]曹巧玲.也談員工職業道德建設[J].民航政工,2008(5):7.
[3]嚴云.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