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洪梅
【摘 要】 目的:探析泌乳素水平變化與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癥之間的關系。方法:從本院擇取35例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癥患者作為研究組,又根據月經周期紊亂情況將其分成兩組,20例月經周期紊亂患者作為研究一組,15例無月經周期紊亂患者作為研究二組,并擇取35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對三組泌乳素水平進行測定,對泌乳素水平變化與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癥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結果:研究組泌乳素水平、卵泡刺激素、促黃體激素均高于對照組,睪酮、雌二醇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一組泌乳素水平、卵泡刺激素、促黃體激素均高于研究二組,P<0.05;研究一組和研究二組的睪酮水平和雌二醇水平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泌乳素與卵泡雌激素、促黃體激素呈正向相關關系,與雌二醇呈負向相關關系,與睪酮水平無明顯相關性。結論: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癥患者泌乳素水平明顯比健康體檢者高,與卵泡刺激素、促黃體激素、雌二醇有相關性,因此泌乳素水平變化檢測可以作為診斷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癥的一個重要指標,臨床價值顯著。
【關鍵詞】
泌乳素水平;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癥;月經周期紊亂
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癥通常是因下丘腦-垂體-卵巢軸調節功能紊亂而導致,出現黃體功能不全、無排卵等現象,最終可導致流產或不孕[1]。這一疾病發生率比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在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癥檢查中,泌乳素水平是重要內容之一。據相關研究指出,如果泌乳素水平升高,則會使育齡期婦女出現泌乳和月經失調等癥狀,進而導致不孕[2]。本文作者探析泌乳素水平變化與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癥之間的關系,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本院擇取35例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癥患者作為研究組,又根據月經周期紊亂情況將其分成兩組,20例月經周期紊亂患者作為研究一組,15例無月經周期紊亂患者作為研究二組,并擇取35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研究對象均從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擇取,均與WHO制定診斷標準相符合,排除合并其他婦科疾病患者、內分泌疾病史、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史、免疫性疾病史等患者。研究組病例年齡為23~40歲,平均(27.52±4.13)歲,對照組研究對象年齡為24~38歲,平均(26.96±4.18)歲,在年齡等方面上,組間無統計學差異,可比。
1.2 方法
對兩組泌乳素水平分別進行測定,于研究對象經期第13~14天進行檢測,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并在-70℃條件下進行保存,待所有患者均完成樣本采集之后,再進行統一解凍和檢測操作。血液樣本經解凍處理,15min之后對血清進行分離,選用人泌乳素檢測試劑盒、人卵泡刺激素檢測試劑盒、人睪酮檢測試劑盒、人雌二醇檢測試劑盒、人促黃體激素檢測試劑盒。通過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定量檢測泌乳素水平、卵泡刺激素、睪酮、促黃體激素、雌二醇水平。
1.3 統計學方法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通過(±s)表達,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通過(%)表達,用χ2檢驗,若P<0.05確認組間數據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對照組和研究組各項指標檢測結果對比
研究組泌乳素水平為(16.38±2.20)U/L、卵泡刺激素為(19.93±3.88)U/L、睪酮為(47.17±6.40)ng/dL、促黃體激素為(14.73±2.28)U/L、雌二醇水平為(70.93±18.28)pg/mL;對照組泌乳素水平為(5.29±0.99)U/L、卵泡刺激素為(6.36±1.42)U/L、睪酮為(61.17±7.38)ng/dL、促黃體激素為(10.27±1.38)U/L、雌二醇水平為(166.33±35.19)pg/mL,研究組泌乳素水平、卵泡刺激素、促黃體激素均高于對照組,睪酮、雌二醇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
2.2 研究一組和研究二組各項指標檢測結果對比
研究一組泌乳素水平為(17.29±2.14)U/L、卵泡刺激素為(20.85±3.53)U/L、睪酮為(47.60±6.53)ng/dL、促黃體激素為(15.24±1.18)U/L、雌二醇水平為(71.54±16.65)pg/mL;研究二組泌乳素水平為(15.20±2.09)U/L、卵泡刺激素為(18.96±3.69)U/L、睪酮為(46.27±5.43)ng/dL、促黃體激素為(13.29±1.86)U/L、雌二醇水平為(70.22±15.92)pg/mL,研究一組泌乳素水平、卵泡刺激素、促黃體激素均高于研究二組,P<0.05;研究一組和研究二組的睪酮水平和雌二醇水平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2.3 泌乳素與各項指標相關性分析
泌乳素與卵泡雌激素、促黃體激素呈正向相關關系(r=0.529、0.528,P=0.000、0.000),與雌二醇呈負向相關關系(r=-0.548,P=0.000),與睪酮水平無明顯相關性。
3 討論
泌乳素作為多肽類激素中的一種,由垂體催乳素細胞分泌而來,對乳房發育有促進作用。泌乳素水平隨著卵泡成熟而提高,同時伴隨刺激卵泡發育而形成排卵前卵泡,泌乳素受體在卵泡刺激素刺激作用下產生,泌乳素可以與受體相結合,對卵泡刺激素分泌有抑制作用,同時可以起到抗性腺激素的效果,影響性功能[3]。同時其對促黃體激素生成有促進作用,促黃體激素和受體結合之后,對孕激素和雌激素分泌有促進作用,可以促進黃體生成,進而促進排卵[4]。低水平泌乳素對卵巢激素形成、孕激素有促進作用,大量泌乳素將會對激素分泌產生抑制作用。身體健康的非妊娠期、非哺乳期婦女泌乳素水平低,通常為18.0~30.0ng/mL,如果泌乳素水平過高,則不僅會對婦女的卵巢功能產生影響,而且還會對下丘腦功能產生影響,影響排卵,進而導致不孕[5]。因此對泌乳素水平進行檢測,可以為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癥診斷提供參考。
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癥患者泌乳素水平明顯比健康體檢者高,與卵泡刺激素、促黃體激素、雌二醇有相關性,因此泌乳素水平變化檢測可以作為診斷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癥的一個重要指標,臨床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何琦.高泌乳素與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癥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22):3850-3852.
[2] 駱玉婷.泌乳素水平變化與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癥的關系研究[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9,32(01):31-32.
[3] 高丹鳳,成佳景,宋力雯,等.內分泌失調所致不孕癥與高泌乳血癥的相關性[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17):2100-2102.
[4] 徐輝.高泌乳素與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癥的相關性探討[J].黑龍江科學,2017,08(16):14-15.
[5] 胡美玲,王彩霞,賈艷艷,等.PRL水平變化與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癥相關性研究[J].中國性科學,2017,26(07):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