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紅英
【摘 要】 目的:分析對二次剖宮產產婦加強護理干預對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方法: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96例二次剖宮產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基礎上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術后疼痛程度、住院時間、初次母乳喂養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結果: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術后VAS評分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住院時間、初次母乳喂養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二次剖宮產產婦加強針對性護理干預利于減輕患者術后疼痛度,促進術后恢復。
【關鍵詞】 二次剖宮產;常規護理;針對性護理;術后疼痛;影響
現階段,隨著人們生活方式改變,分娩過程中剖宮產應用率明顯提高。剖宮產手術能明顯降低胎兒與高危孕婦死亡率,促使生育安全率提高[1-2]。但剖宮產手術會引發組織創傷,再加上產后子宮收縮,會引發劇烈疼痛感,對產后乳汁分泌與產婦身體恢復產生明顯影響,對母嬰健康構成嚴重威脅[3]。隨著二胎分娩產婦數量增多,二次剖宮產率也明顯提高。怎樣對二次剖宮產術后疼痛進行控制,已經發展為產科護理的重點研究問題之一[4]。本研究主要針對二次剖宮產產婦加強護理干預對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進行探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96例二次剖宮產產婦于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分娩,納入標準:1)知情同意;2)二次剖宮產;3)精神正常。排除標準:1)中途退出;2)存在語言與溝通障礙;3)未出現剖宮產指征。隨機將產婦分為兩組,觀察組產婦年齡24~42歲,平均年齡(28.56±1.38)歲,孕周38~41周,平均病程(39.96±1.08)周,共48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5~41歲,平均年齡(28.37±1.42)歲,孕周39~40周,平均病程(39.88±1.05)周,共48例。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對比兩組基礎資料,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行常規護理干預,即產婦入院后,護理人員要向其講解剖宮產可能會引發的相關并發癥以及相關注意事項,提前告知產婦產后會產生疼痛感,使其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強針對性護理干預。1)加強心理干預:一般情況下,術后疼痛感和基礎心理應激水平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術前醫護人員要向產婦介紹醫院環境、醫生技術水平、醫院設施,以此來將其安全感提高,促使患者各種不良情緒消除;提前告知產婦術后可能會出現的一系列生理反應及疼痛感,促使患者提前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并學會對自己心理狀態進行合理調整;術后醫護人員要主動關心產婦,及早行母嬰接觸與吮吸,以此來改善產婦心理狀態,將疼痛耐受力提高。2)營造良好的休養環境:以產婦生活習慣為依據,術后對病房內溫度與濕度進行合理調節,做好定時通風工作,確保室內空氣流通,環境安靜、清潔、整齊;對室內光線進行合理調整,使其處于柔和狀態;產婦皮膚上的血跡與污跡采用溫水清洗干凈,被服、床單及時更換,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休養環境。3)加強體位與飲食護理:術后6h指導產婦取去枕平臥位,6h之后便可以產婦舒適度為依據,幫助其翻身,先采用側臥位,然后再抬高床頭30°~45°,最后再慢慢向坐位、站立位以及自由體位過渡;協助產婦行母乳喂養,在體位限制的情況下,責任護士要幫助產婦取新生兒俯臥位哺乳。為了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術后對產婦加強飲食護理干預十分必要,產婦術后12h之內需禁食,12h之后給予白開水、白米湯等流質,肛門排氣后以產婦個人喜好為依據,指導其攝入富含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易消化及清淡的食物,逐漸增加纖維素含量豐富的食物攝入量,以此來對腸蠕動進行促進,有效預防便秘,將胃腸脹氣程度減輕。4)應用一次性自控鎮痛泵護理:為了對產婦術后疼痛進行有效控制,需采用一次性自控鎮痛泵,醫護人員要向產婦介紹鎮痛泵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加深其對鎮痛泵作用的了解,將其配合度提高,向產婦講解一次性自控鎮痛泵的正確使用方式以及相關注意事項,若有需要,則對其行低流量吸氧治療,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與醫生聯系。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術后疼痛程度、住院時間、初次坐位母乳喂養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術后疼痛采用VAS(視覺模擬疼痛)評分評價,評分在0~10分之間,疼痛度與得分成正比[5]。
1.4 統計學分析
在統計軟件SPSS 20.0中將數據均錄入,計量資料均經t檢驗,計數資料均行χ2檢驗,P<0.05時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后疼痛度
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術后VAS評分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指標
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住院時間、初次坐位母乳喂養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二次剖宮產術會再次傷害已經受損的皮膚組織,提高產婦的痛覺敏感度。除此之外,手術損傷會促使細胞組織大量釋放K+、H+、緩激肽以及組胺等炎性致痛物質,這些物質對深層與淺層痛覺感受器進行作用之后,會產生沖動,并向中樞進行傳遞,進而引發疼痛感[6]。經產婦會產生持續且強烈的宮縮,進而引發明顯宮縮痛,這同樣也是造成二次剖宮產產婦產后疼痛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減輕產婦的產后疼痛度,本研究對其加強了術后針對性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初次坐位母乳喂養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對二次剖宮產產婦加強針對性護理干預利于減輕術后疼痛,縮短產婦產后恢復時間。究其原因,通過對產婦加強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利于減輕產婦心理應激,疼痛度也隨之得到有效緩解。其次,通過為產婦營造良好的休養環境,同時加強體位與飲食護理,利于增強產婦的機體免疫力,減輕疼痛感。一次性自控鎮痛泵的應用在發揮鎮痛效果的同時,還能明顯提高產婦舒適度,促進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對二次剖宮產產婦加強針對性護理干預利于減輕患者術后疼痛度,促進術后恢復。
參考文獻
[1] 鄭麗萍.不同護理干預策略對剖宮產術后初產婦排尿的影響分析[J].浙江醫學,2016,38(12):1033-1035.
[2] 田玉閃,楊會義,劉雯爽,等.護理干預對硬膜外分娩鎮痛中轉剖宮產妊娠期高血壓產婦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6,38(19):3033-3036.
[3] 趙小玉,黃瓊,曾理,等.剖宮產術患者焦慮的心理評估及護理干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7,13(15):1395-1396.
[4] 顧馨,黃云娟,曹曉東,等.冥想訓練在瘢痕子宮再次剖宮產產婦術后康復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16):1242.
[5] 宮卓,馬彩蓮,李曉梅.精細化護理模式對剖宮產產婦康復及產科護理質量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0):115-119.
[6] 魯漢杰,張穗,楊麗.多模式預防性鎮痛對剖宮產術后產婦早期宮縮性疼痛護理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8,35(20):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