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 白桂芳 黃少欣

【摘 要】 目的:探討出院準備計劃在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延續性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2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41例和對照組41例。對照組行常規性出院指導及出院后延續性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出院準備計劃。對兩組患者術后3d、術后7d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以及術后3d、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的生活質量得分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日常生活能力得分、生活質量得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出院準備計劃可提高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術后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提升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延續性護理效果,改善健康結局。
【關鍵詞】
出院準備計劃;延續性護理;婦科惡性腫瘤
婦科惡性腫瘤常需手術、放化療等,患者身心承受手術、身體缺陷、疾病本身、放化療、家庭等諸多問題,對其住院期間乃至出院后的生活質量造成了一定影響。出院準備計劃是醫護人員通過整合所需的健康資源,有計劃地向患者提供適當的健康照顧,使患者及家屬得到完整且持續性的照顧[1],是延續性護理的一種新的實施途徑[2]。有研究[3-5]表明,出院準備計劃的實施可以提高患者的一般自我管理能力、滿意度,縮短其住院時間、節約醫療成本,改善患者健康結局等。本研究為了探討出院準備計劃在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延續性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將具體內容及應用效果作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2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納入標準:本科存在婦科惡性腫瘤手術適應證者;意識清楚,無智力、精神等因素所致溝通、認知功能及嚴重的器官功能障礙;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加入本研究者,可配合完成相關檢查及問卷調查。排除標準:存在藥物依賴者;參與其他臨床研究者;因治療過程中未做手術、干預過程中失訪或其他原因未完成全程調查者;癌灶出現轉移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觀察組患者年齡33~68歲,平均年齡(45.98±8.18)歲;主要診斷:宮頸癌18例,卵巢癌12例,子宮內膜癌11例;文化程度:文盲3例,小學18例,初中9例,中專及以上11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9~66歲,平均年齡(47.20±6.94)歲,主要診斷:宮頸癌17例,卵巢癌9例,子宮內膜癌15例;文化程度:文盲1例,小學14例,初中15例,中專及以上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實施方法
本研究成員由本科室工作5年以上的1名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3名主治醫師、4名N4級責任護士、以及4名N3級責任護士組成,均經嚴格篩選,所有參與調查人員均對研究相關內容經過系統培訓。術后由責任護士指導兩組患者分別于術后第3天、第7天測評相對應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問卷、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或生活質量評分;出院后1個月、3個月仍對患者進行生活質量進行隨訪測評。對照組行常規性出院指導及出院后電話、微信隨訪;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出院準備計劃。
1.3 出院準備計劃的內容及實施方法
研究小組成員查閱相關資料[6]以及在婦科惡性腫瘤相關知識的基礎上,以科室疾病臨床路徑為指導,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將出院準備計劃分為四部分,依次是,1)入院早期:由主治醫生評估患者病情,并完成相關輔助檢查,責任護士評估患者的疾病認知,根據患者的認知和需求針對性的實施疾病相關知識講解、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介紹輔助檢查方法及目的。2)術前:術前1~2d評估患者圍手術期的認識和需求,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干預,如腸道準備、術前用物準備、術前健康教育(防跌倒三部曲、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踝泵運動、提肛運動、膝胸臥位、術后翻身方法)、心理疏導等。3)術后:著重術后病情觀察,評估患者情況,對術后護理重點內容如管道護理、疼痛護理、傷口護理、會陰部護理、引流液觀察及記錄、飲食指導、術后早期下床活動、術后并發癥的護理等護理問題進行重點指導。4)出院預備期:出院前評估患者生理、心理情況以及對術后恢復期相關知識的需求,進行針對性指導,如疼痛護理、傷口護理、會陰部護理、陰道流血情況觀察、盆底功能訓練、營養飲食與運動、復診等內容。
1.4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第3天、術后第7天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日常生活能力水平,以及術后第3天、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的生活質量情況。
1.5 測量工具
1)本研究選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7]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進行調查,得分越高則表示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2)運用Barthel指數測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自理能力越好[8],已廣泛應用于出院準備計劃患者層面的效果評估[5];3)使用癌癥康復評價量表(CARES-SF)[9]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該量表由生理、心理社會、醫務關系、婚姻關系、性關系5個維度共34個條目組成,總分越高提示患者相關生活質量越差。
1.6 資料收集方法
根據納入排除標準選取研究對象,征得其同意并配合后,分別于患者術后第3天、術后第7天、術后1個月以及術后3個月分階段進行問卷發放、調查,并將所有問卷按照相對應患者姓名及住院后時間采集并記錄;所有參與調查人員均經過系統培訓,統一指導語;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82份,有效問卷82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本研究設計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7 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3.1軟件建立數據庫,所有數據雙人錄入并查錯,運用SPSS 22.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分析中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以t檢驗等。以α=0.05為雙側檢驗水準。
2 結果
從表1可知于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性出院指導及出院后延續性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出院準備計劃,其術后第3天、術后第7天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日常生活能力平均得分均高于對照組,術后第3天、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的生活質量得分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日常生活能力水平以及生活質量同時期得分情況之間比較均顯示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婦科惡性腫瘤發病率逐步上升,也日漸年輕化,其特殊性和治療手段,如手術時間長,范圍大等因素可使部分患者的泌尿功能、性功能以及生育能力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患者身心將承受手術、身體缺陷、疾病本身、放化療、家庭等諸多問題,術后需較長時間的恢復,給患者住院期間乃至出院后的生活質量造成一定影響[10-13]。在研究過程中,對干預組患者在常規性出院指導及出院后延續性護理的基礎之上實施出院準備計劃,積極主動、科學合理的按步驟分階段協助患者做好出院以及出院后關于疾病知識、管道、傷口、會陰部、飲食、運動等方面的準備,指導患者在術后康復期增強自我管理,提高患者康復的自信心。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予患者實施出院準備計劃,可提高術后3~7d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見表1),提高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延續性護理效果,改善患者健康結局,促進患者健康。這與秦素萍及吳含書等[4,14-16]的相關研究結果一致。制定出院準備計劃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日常生活能力水平以及生活質量,其原因可能是,在制定出院準備計劃過程中,充分考慮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的各種需求,積極主動且針對性地解決患者的各種問題,增強了患者對于疾病的相關知識,增強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配合程度,增強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強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滿足患者的身心需要,進而改善其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出院準備計劃可提高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術后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提升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延續性護理效果,改善健康結局,促進患者健康。
參考文獻
[1] 蔣超,蒲杰,謝靜.我國臺灣地區醫院出院準備服務的特點及啟示[J].中國醫療管理科學,2017,07(02):27-30.
[2] Zhu Q M,Liu J,Hu H Y,et al.Effectiveness of nurse-led early discharge planning programmes forhospital in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 or rehabilitation need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5,24(19-20):2993-3005.
[3] Henke R M,Karaca Z,Jackson P,et al.Discharge planning and hospital readmissions[J].Medical Care Research&Review Mcrr,2017,74(03):345-368.
[4] 王志霞,徐惠麗,王飛杰,等.出院準備計劃在長期臥床患者壓力性損傷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8,33(16):15-17.
[5] 何桂平,柳韋華,張桂芹,等.出院準備計劃應用于延續性護理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05):411-414.
[6] 龔瑩瑩,史雯嘉,蔡莉.以家庭照護者需求為導向的出院準備計劃在先天性巨結腸患兒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26(03):113-115.
[7] 王才康,胡中鋒,劉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1,(01):37-40.
[8] 熊芝蘭.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采用自我評定版Barthel指數的效度[J].國外醫學: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冊,1996,(01):17-18.
[9] 胡雁,Ken Sellick.癌癥康復評價系統簡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20(02):76-81.
[10]王彩,李英勇.Fascin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在婦科惡性腫瘤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03):460-463.
[11]Shah N,Andrews J,Goodnough LT.Transfusions for anemia in adult and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malignacies[J].Blood Revies,2015,29(05):291-299.
[12]操帥,謝莉玲,楊志敏,等.婦科癌癥患者不同治療階段支持性照顧需求的調查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17,17(03):199-201.
[13]付菊芳,李嬋娟,張茹英,等.晚期癌癥病人需求評估問卷的綜合評價[J].護理研究,2005,19(11A):2274-2277.
[14]秦素萍,高雅琨,高靜,等.腦卒中患者出院準備計劃與居家護理的效果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1):1337-1342.
[15]劉梅艷,代忠雨,孫妍.腦卒中患者出院準備計劃與居家護理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1):180-181.
[16]吳含書,曹順.顱腦損傷患者出院準備計劃及出院后持續居家護理[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9,05(05):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