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梅
【摘 要】 目的:探討以護士勝任崗位能力為導向,運用PDCA循環結合情景演練教學法在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方法:將2017年與2018年本院新入職的80例護士作為研究對象,2017年新入職護士為對照組(n=35),2018年新入職護士為觀察組(n=45),對照組采用傳統的集中授課教學法,觀察組以護士勝任崗位能力為導向,運用PDCA循環結合情景演練教學法進行培訓,觀察對比其結果。結果:PDCA循環結合情景演練教學法用于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中的效果明顯優于傳統集中授課教學法,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PDCA循環與情景演練教學法用于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中的價值頗高。
【關鍵詞】
PDCA結合情景演練;新入職護士;培訓;應用價值
隨著醫院的快速發展,患者對護理工作的需求不斷提高,護士逐漸由單元化向多元化轉變,人們對護士角色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1],年輕護士是醫院中的主要群體,也是人力資源管理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保證護理質量與效果的重要方面[2]。培養并提高新入職護士的水平是護士規范化中的一項重要任務,2018年本院在新入職護士的培訓中,采用了PDCA循環結合情景演練教學,提升護士的勝任崗位能力,持續改進培訓方法,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2018年新入職護士,2017年護士為對照組(n=35),2018年護士為觀察組(n=45)。對照組年齡:20~23歲,平均年齡為(21.58±8.36)歲;女護士31名,男護士4名;本科生2名,大專生33名。觀察組年齡:21~25歲,平均年齡為(23.58±8.36)歲;女護士42名,男護士3名;本科生5名,大專生40名。兩組護士性別、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培訓方法
1.2.1 P(計劃階段) 先采用理論集中授課,后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案例情景演練方法,制定出為期1年時間的培訓計劃。脫產集中培訓1個月,其中,崗前理論培訓1周,技能強化訓練3周,在結束后,進行理論及技能考核,對于不合格者,給予補考直至其合格,方可以進入下一期的培訓。
1.2.2 D(實施階段) 新護士培訓,分為2個階段進行:1)在護理部成立培訓考核小組,聯合多部門,依據新護士個人的情況,將醫院環境、技能操作等各個方面進行為期1個月時間的集中脫產培訓。理論培訓1周并考核;在進行護理實踐技能培訓期間,將人員分成數個小組,每組選定1名組長,在老師的指導下,融入相關的護理操作、護理理論,并分別扮演相應的角色,進行訓練。老師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導與糾正,學生輪流訓練,互相監督,相互促進,在每項培訓結束后,老師給予考核與點評,以達到護理操作的規范化、同質化。2)在所輪轉的科室內進行主要為專業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培訓。護士長制定出相應的培訓計劃。老師根據計劃內容先讓護士熟悉流程,并進行演練,直至熟練的程度,指導學生運用護理程序對病人實施整體護理,護士長跟班檢查其工作落實的情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改進,逐步提高其專業知識及臨床能力,為期12個月。
培訓方法:護理流程、操作、應急預案采用情景演練教學法,即培訓老師演示——新入職護士練習——老師評價。
1.2.3 C(檢查階段) 主要包括日常檢查、階段考核(主要包括護理部與科室考核相結合的班次考核及月考,2個月1次的護理部考核以及年底醫院的年度考核,并將每1次考核的成績記錄在護士個人的手冊上。)、最終考核(由護士長、帶教老師在培訓結束時對每一位參訓人員進行理論和操作考核。以最終成績評出優秀、良好、不合格。)以及老師和學生的互評(相關的內容:①老師對學生進行的評議主要包括:工作態度、動手能力、溝通能力、服務態度4個方面;②學生對老師進行的評議主要包括:教學態度、業務水平、操作規范、溝通能力4個方面)。
1.2.4 A(處理階段) 在進行培訓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分析進行持續改進,一方面考核新護士的業務能力,另一方面了解各個科室的帶教效果。不斷征求學生及帶教老師、科室護士長的意見和建議,根據收集的信息及培訓考核的成績,修訂培訓計劃,調整培訓內容及方法。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018年新入職的護士參加培訓的考核成績均高于2017年新入職的護士,進行對比具有十分顯著的差異性(P<0.05)。見下表1。
3 討論
PDCA循環結合情景演練教學法是一種利用多媒體、視頻、互動教學、場景模擬等教學方法的培訓形式,具有實踐性強、趣味性強、互動性高以及開放性高等特征,激發了護士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其評判性思維能力,增強了培訓的質量與效果[3-4]。在進行培訓的過程中,靈活設置教學課程,遵循PDCA循環法結合情景模擬演練的原則,每一個階段都給予考核與評價,不斷調整培訓內容及方法,不僅強調護理理論知識的學習,又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側重臨床綜合能力的培養,使新護士熟練掌握各項護理操作、護理工作流程、護理常規、溝通能力及應急能力等,盡快適應病區的工作要求,勝任崗位工作,促進護士快速成長,縮短到科室能夠獨立當班的時間[5]。2018年護士成績顯著高于2017年護士(P<0.05),表明團隊協作意識得到強化,持續改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綜上,PDCA循環與情景演練教學法用于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中的價值頗高。
參考文獻
[1] 張遠波,鄧海波,邵華.新護士角色適應的研究現狀[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08):990-992.
[2] 李小衛,王志穩,李淑迦,等.我國新畢業護士培訓現狀及思考[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07):487-489.
[3] 宋琳琳,馬文江.運用PCDA循環促進臨床路徑關鍵環節的持續改進[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29(03):179-181.
[4] 劉丹,林平,薛友儒.情景模擬教學在新入職護士培訓中的應用現狀與思考[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23):2745-2747.
[5] 陳桂蘭,魏大瓊,龍春花,等.教師標準化病人在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應急能力培養中的應用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6,16(10):70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