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 要】 目的:析連貫性護理健康教育對慢性宮頸炎(簡稱CC)患者的作用及對健康知識了解度的影響。方法:本研究對象為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來院治療的40例CC患者,將其隨機分為A組和B組,分別為21例與19例。A組在連貫性護理的前提下行健康教育,B組行常規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隨訪3個月,A組的復發率為4.76%,B組為31.58%;A組的健康知識了解度為95.24%,B組為61.11%;A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5.24%,B組為68.42%(P<0.05)。結論:在連貫性護理的前提下,為CC患者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知識認知度,減少復發,且護理滿意度高。
【關鍵詞】
連貫性護理;健康教育;慢性宮頸炎;健康知識了解度
CC是婦科多發病,具有復發性,致病因素為性生活不良、個人衛生不潔和流產等[1]。疾病初期,表現為宮頸輕度損害,而后導致宮頸炎性病變。其發病群體為育齡期女性,癥狀為下腹痛、白帶異常等。由于患者對該病的了解度較低,因此在治療的同時,多加用護理干預。本研究選取40例CC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連貫性護理模式下,健康教育的作用,現進行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來院治療的40例CC患者,納入標準為:確診為CC;有性生活史;具備交流能力;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為:年齡<18歲;伴有其他系統合并癥;妊娠期或是哺乳期;參與本院的他項研究。將所有研究對象隨機分為A組和B組,分別為21例與19例。其中,A組年齡為24~49歲,平均(32.58±0.83)歲;病程為0.4~4.0年,平均(2.09±0.71)年;已婚17例,未婚4例。B組年齡為25~48歲,平均(32.41±0.72)歲;病程為0.5~6.9年,平均(2.37±0.57)年;已婚16例,未婚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B組行常規護理,即介紹醫院環境、協助完成檢查、病房護理和病情觀察等。A組在連貫性護理的前提下行健康教育,具體為:
1.2.1 成立教育小組 由婦科護士長擔任組長,5名高年資護理人員擔任組員,共同制定健康教育手冊,通過培訓方式強化護理人員對CC護理知識的掌握度。組內成員利用頭腦風暴法分析健康教育的實施難點與重點,制定針對性教育對策。教育小組每周開展1次討論會,總結近1周的教育情況,制定下周計劃。
1.2.2 疾病知識教育 向患者介紹病區環境與醫護人員,通過一對一交流評估其性格特征與認知水平,制定個體化教育方案。為其發放健康知識手冊,講解重點內容,包括疾病誘因、癥狀表現、治療方案和常見并發癥等,強化其治療意識。協助其完成檢查,講解檢查流程、目的與配合方法,縮短檢查時間。
1.2.3 生活指導 普及不良生活習慣對于疾病進展的影響,使其主動預防疾病。指導患者放松心情,可通過聽音樂、閱讀和深呼吸等方法使情緒平穩。以耐心且溫和的態度與患者交流,多鼓勵與認可患者。向家屬講解疾病護理知識,使其配合患者完成院外護理。治療結束后,告知患者5~7d內不可盆浴或沖洗陰道,加強保暖護理。月經期和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日常生活中應勤換內褲,穿棉質、寬松內褲,定時清洗陰道,保證外陰清潔。清洗藥物應遵醫囑使用,不可擅自用藥。
1.2.4 出院指導 患者出院后,定時進行微信、電話隨訪,評估其自我護理情況,并給予及時指導,告知其復查時間。
1.3 觀察指標
隨訪3個月,記錄復發率;利用自制調查問卷評價健康知識了解度,包括用藥知識、檢查配合方法、自我護理要點、衛生知識、復查時間與項目和并發癥預防,共100分,85分以上為完全了解,50~85分為基本了解,50分以下為不了解。利用自制評價表測評護理滿意度,包括教育行為、服務態度、操作技能與溝通技巧,共100分,分為滿意(75~100分)、較滿意(40~74分)和不滿意(0~39分)。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n,%)和計量資料(±s)分別行卡方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復發率
隨訪3個月,A組的復發率低于B組(P<0.05)。見表1。
2.2 對比健康知識了解度
A組的健康知識了解度為95.24%,B組為61.11%(P<0.05)。見表2。
2.3 對比護理滿意度
A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5.24%,B組為68.42%(P<0.05)。見表3。
3 討論
CC是發病率較高的婦科炎癥,患者的癥狀表現為白帶夾雜血絲和下腹隱痛等,疾病治療延誤或不當,可增加癌變風險[2]。臨床通過藥物治療消除炎性反應,但患者對于疾病知識的認知度低,自我護理能力差,保健意識淡薄,因此復發率較高[3]。連貫性護理是該病的常見護理模式,其要求護理服務的持續性和整體性,根據患者病情給予動態化護理。該護理模式下行健康教育,即根據患者的治療階段進行針對性護理。第一步為組建教育小組,能夠保證護理干預的專業性和權威性,使護理服務順利進行[4]。第二步為提供疾病知識教育和生活指導,該階段為院內教育,能夠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識認知度,規范其生活行為,使其主動糾正不良習慣,預防疾病復發。第三步為出院指導,可提高患者的院外護理能力,通過定期隨訪評價其護理效果,給予科學指導,并能提高其復查依從性[5]。
本研究中,隨訪3個月,A組的復發率低于B組;健康知識了解度與護理滿意度高于B組(P<0.05),說明該項護理可提高患者對于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減少疾病復發,且能夠獲得患者的高度滿意,有一定臨床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靜萍.持續連貫性護理健康教育對慢性宮頸炎患者疾病認知、遵醫行為及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9,26(19):2411-2413.
[2] 柴麗梅.慢性宮頸炎患者護理中連貫性護理模式聯合健康教育實施的效果[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06(16):160-161.
[3] 張文麗,郭丹林,饒翠丹.連貫性護理健康教育用于門診慢性宮頸炎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9,30(10):1773-1774.
[4] 費春香,吳亞香.連貫性護理健康教育用于門診慢性宮頸炎患者的護理效果[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26(01):98-100.
[5] 許俊莉.連貫性護理健康教育在慢性宮頸炎護理中的應用及對滿意度影響體會[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06(10):17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