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通過聲音對電影的重要意義、電影中的聲音的概念及影視聲音三要素的作用、聲音如何為電影創作提供有利條件,為后文對聲音設計的研究做鋪墊。通過對聲音設計的三層概念及聲音設計方法的探討對電影的影響,并結合微電影劇情片《受人與眾》舉例說明如何運用聲音設計塑造藝術形象。
關鍵詞:電影聲音;聲音設計;聲音三要素
目前,在國內的電影創作中,聲音設計還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尤其是微電影的草根性使得創作門檻較低,創作人員往往將主要精力放在劇情或影像上,缺乏聲音設計的意識,認為只要有聲,能聽就行。但恰恰在成本受限的小微電影創作中,在聲音上投入所獲得的產出比例是遠遠大于畫面投入的。在劇情片《受人與眾》中,根據影片黑色幽默的藝術風格,對影片中的語言、音響、音樂進行了總體和細節的聲音設計,以此完成受影片風格制約的藝術形象塑造工作。
一、關于劇情片《受人與眾》的概述
《受人與眾》是一部黑色幽默風格的劇情片。講述了三個各懷鬼胎的綁匪小超、小石、小莫綁錯了一位聲稱自己為官清廉的陸局長并以此獲得贖金,發生的一系列怪誕的、扭曲的故事。“黑色幽默”的電影風格是指通過銀幕和音響傳達一種“非常規”的幽默,這種“幽默”相比于常規的幽默更具有人文思想和寓意。其作為反對電影作為政治宣傳的工具,對典型的人物形象批評和嘲諷。
二、語言的設計構思
語言是影片中所有角色運用的有聲語言的總稱,通過語言的音色、音量、音高、節奏等結合后反映出其表現力。雖然前期劇本構思時語言就由編劇和導演規定好了,但是演員表演臺詞時要用什么語氣和語調卻是由于聲音設計師提出建議。所以,對整部作品的語言提出自己的見解是聲音設計的重要部分。
比如在《受人與眾》中 有一個場景是老陸剛被小超、小石、小莫三人綁架到廢棄工廠,老陸的獨白,這里老陸用一種命令的口吻表現出了一高高在上的感覺,而遭到小超的襲擊后,語調變得低下且語速也較慢。這前后形成了戲劇性的對比,也刻畫了老陸欺軟怕硬、恃強凌弱、見風使舵的人物形象,為后文老陸想要通過被綁架一事從妻子處獲利的故事做了鋪墊。
三、音樂的設計構思
影視中的音樂具有強大的感染力,能夠表達人物內心世界。影視音樂的創作受到畫面所表達的情節、內容、情緒、色彩等的制約,同樣,影視音中的音樂也影響著畫面,從而與畫面共同影響觀眾的情緒。在《受人與眾》中,筆者根據每個場景畫面所要傳達的情緒和渲染的氣氛,選擇了恰當的音樂,一定程度上更加深化了影片“黑色幽默”的主題。
在影片結尾處的音樂設計:這個場景中小石發現外出的小超和小莫已經回到廢工廠,他意識到了事情的不妙,而此時的音樂采用了向上的級進式,即二度音程間的行進。這種旋律向上的行進方式有著某種推動力,力量的逐漸遞增,將下一個場景的情緒逐漸推向高潮。下一個場景中,他跑進廢工廠,發現老陸已經被小超擊倒,小莫見機把贖金提著就往外跑,小超見狀就上前擊倒了小莫,此時的小石看到了,也被小超掐死了,最后正在小超沾沾自喜地放聲大笑,以為所有的錢都歸自己時,意想不到的是玉蘭從背后偷襲了小超。此時的音樂旋律行進方式又變為向下的級,逐漸讓緊張的情緒得到緩解,所有的事情都歸于平靜,像是一切都沒發生過,可是卻一切都變了。
四、音響的設計構思
音響進入到影視中,主要起到了加強畫面的真實感的功能,但這并不意味著音響只是重復畫面內容上的發聲,音響作為一種藝術手段,它還可以參與敘事,渲染情緒,起到揭示人物心態等諸多作用。在影片《受人與眾》中,除了跟隨畫面內容、使畫面有聲有色的音響之外,還加入了一些表現性的音響,深化了影片的主題。
關于烏鴉叫揭示了人物心態和感染觀眾情緒的音響設計:在廖無人煙的山上,夜晚廢棄的工廠,出奇的安靜,顯得毫無生機可言,偶爾傳來四只烏鴉的叫聲。烏鴉自古就被視為不祥之鳥,烏鴉食腐肉,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烏鴉能夠嗅出死亡和腐敗的氣味,并由此預言人類的惡毒和詭計多端。在西方的說法里,烏鴉的血液是承傳的毒藥,對于敵人也對于自己。在本片中加入烏鴉的叫聲,不僅渲染了懸疑的氣氛,更傳達了一種腐敗的情緒,刻畫了小超、小石、小莫、老陸四人的詭計多端的形象。烏鴉的血液能夠毒害敵人也會傷害到自己,恰好傳達了一種“多行不義必自斃”的思想內容。
五、總結
電影發展到今天,隨著聲音設計這一概念的出現,越來越多的創作者開始意識到聲音對畫面有著如何的影響力。筆者通過對聲音設計的研究以及聲音設計在微電影創作實踐中的運用,充分論證了聲音必須作為像畫面一樣的元素去創造。所謂的電影中的聲音不再只局限于聲音素材的拾取,而是需要“做”出來,這便是聲音設計師的工作——對聲音元素進行構成和藝術性的創作。需要注意的是,聲音設計不僅僅與技術有關,而是與設計者的藝術修養是密切相關的。作為一名聲音工作者我們在充分了解技術的基礎上,還需要設計者善于觀察生活以此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在《受人與眾》中前期的聲音構思通過中期的同期聲拾取和后期的藝術創作共同完成了整部片子的聲音設計,充分體現了這一論點。《受人與眾》作為一部小成本的學生微電影,不僅僅是單純的記錄聲音和將畫面與聲音結合,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將聲音放在和畫面平等的位置上,甚至發揮了畫面所不能及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姚國強.影視錄音—聲音創作與技術制作[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88-120
[2] ?姜燕.影視聲音藝術與制作[M]. 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70-168
[3] ?大衛.索南夏因.聲音設計—電影中語言、音樂和音響的表現力[M]. 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40-80
[4] ?狄其安.電影中的音樂[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75-89
[5] ?林達悃.影視錄音心理學[M].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56-58
作者簡介:方昭清,1995年12月28日出生,女,彝,云南省元陽縣,碩士,學生,研究方向:影視聲音創作。
(作者單位:云南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