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夏莉
摘要:《草葉集》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思想十分豐富、龐雜,但基本的主題可大致歸結為:自我、創造和名族。
關鍵詞:自我;創造;民族;心靈
1引言
“我悠哉游哉邀請我的靈魂,彎腰閑看一片夏天的草葉。”這是惠特曼《草葉集》中《自己之歌》篇首的一句話,筆者揣測,或許這便是這本《草葉集》想要傳達給讀者的寓意吧。有水有土之地,便有草葉生長,草葉來自泥土和空氣,象征著生命力,在詩人眼中,草葉的生長與星球的運行一樣重要。這本書,我讀出來惠特曼自由赤誠且質樸健康的靈魂,他有目空一切凌駕萬物的膽量,卻也能為一片草葉所折服。
2《草葉集》涉及的領域
《草葉集》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思想十分豐富、龐雜,但基本的主題可大致歸結為:自我、創造和名族。向有眾多讀者評《草葉集》,引眾說法,可知《草葉集》不只是一本詩集,也是惠特曼對美國人民吹響的前進號角,為國家和民族不斷吶喊,其次,在鼓舞美國人心的同時,《草葉集》也針砭時弊,警告危機。《草葉集》也是一座自然、歷史博物館,其中包含了山川湖海、日月星辰,動植物、肉體的、精神的、古往今來的,遠到中國皇帝和孔子,近到耳邊蟲鳴鳥啼。
3淺析《草葉集》對當代青年人精神的一些指導
今日筆者讀《草葉集》,亦有諸多感慨,愿以淺顯見知淺析《草葉集》對當代青年人精神的一些指導作用,正如課本中寫到:“在詩人看來,健康而完美的自我應當是心靈與肉體、頭腦與感官和諧發展的自我,而不應該是感傷、冥想的自我。”這種看法正是我讀《草葉集》關于個人精神感慨的精確總結,健康的自我需立足于現實的土壤,做個實干家,擁有質樸強韌的生命力,不要怨天尤人,盡管命運不會時時順意,換句話說,命運何時給過誰時時順心的生活呢?既如此,強健斗爭遠比羸弱服從得到的多。
很多人眼中90后是羸弱的一代,現如今的90后,大多數已經步入社會,成為正在興起的一代,90后從來不是缺少斗志,縱情聲色而垮掉的一代,他們大多數或是因為家庭贍養壓力或是因為房車束縛也或是教育的因素,當然也有自身拼搏或者理想的力量,都具備很強烈的奮斗意識,21世紀的青年不是缺乏斗志,而且缺乏自信、耐心以及平常心。他們中有人斗志昂揚上路,卻屢屢碰壁,在多次挫敗時壓力發酵轉變成他們的自信摧殘劑,這個時候,時代變化過快,已經沒有那么多人駐足觀察一個人內心的變化,所以很多年輕人的抑郁情緒還無法排解,就已經被生存壓力裹挾向前。這種情況下,很需要一個健康的心靈和肉體,我們要學會與自己和解,除去意外病癥,健康的身體易得,健康的心理卻不易。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若我們能沉下心來,肯定自我,讀一讀《草葉集》或許能給自己很多的啟示。
4自信和平常心是尤為重要的
《草葉集》的確沒有如它名字第一眼傳達給你的那種溫柔細膩的感受,他甚至有些粗實,你要知道,所有柔嫩的綠葉,都長成于溫暖的泥土,雖然,泥土從外表看,是有些骯臟的。但他要表現的樂觀與愛,都蘊含在這種質樸的情感中,面對很多難題,我們不用那么需要感傷的,自我冥想的情感,我們需要的是赤誠的,健康的心態,面對困難與壓力,我們就如同大樹和野獸置身于黑暗中,如何應付,方法總是會有的,但我們必須隨時“沉著冷靜,坦然駐足于大自然中”,職業,貧窮都不是限制我們生命力的泥潭,它不過平坦路上的一個水洼,或許會濺你一身泥,但是時間是永恒如前的,那些水洼,跨過便風輕云淡了。故,面對這些困苦,自信和平常心是尤為重要的。
平常心,不止體現在此,還體現在能夠接受自己的平凡上。世間萬千生人,幾人的事業和名望能成為人中龍鳳?若是盡一生所能,只為追求這些“身外事”,人生苦短,莫不是太不劃算?及時行樂的態度不能說就是向往糜爛的人生。惠特曼在《草葉集》中,并不是一個簡單否定追逐名利肯定清心寡欲修行的鼓吹者,他肯定世間萬物,這些事物的好壞來自于人們或虛假或真理般的區分,它們會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它們性質的好與壞,沒有永恒的定論,所以,無論你追求什么,你首先做到坦然,承認自己的追求,它若在現在歸屬于“俗”,也無需擔心,因為坦然才是健康的基礎,其次,擁有平常心,當達不到自己想象中自己的模樣,需要和自己和解,平常是這個世界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前面說到惠特曼并不盲目鼓吹那些冠冕堂皇的東西,卻不代表他沒有自己鮮明的價值取向特點,在《自己之歌》中,惠特曼寫到那個逃跑到“他”家門口的奴隸時,他充滿了溫柔,對待他也是完完全全的平等,他邀請奴隸和他并排坐在桌子上吃飯,他的火槍靠在墻角,他的憐憫心來源于平等,來源于對自我的肯定,同時來源于對和他平等的他人的肯定。這或許,也是這本詩集何以命名為《草葉集》的原因之一。
5《草葉集》中的自我肯定
“自我”,是《草葉集》的一大創作主題,雖然他寫作于19世紀,于今日我們相隔兩百年,但他的確是一個合格的“預言家”,他的預言不只是他自己所說的那兩句,準確的說《草葉集》便是他的預言,筆者此文著重論述他的“自我”主題,他在《草葉集》中的自我肯定,跨越時空,受用現今,便有它自身的時代價值,不敢說任何時空,現如今的,我所觀察到的社會,需要青年人充分的自我肯定,這種自我肯定,在于惠特曼一樣的,首先肯定這個世界,筆者認為,這個世界無法定義為一個簡單的名詞,它本就復雜,我們身在其中,肯定它的方方面面,才能談去適應他。其次,在肯定萬物的基礎上,有我們明確的追求,每一個人都理應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但如惠特曼在《草葉集》一樣,筆者也肯定這個世界的健康和活力,真情與愛,肯定自我的自由,這種自由在筆者看來,并不是簡單的政治上的民主,它更多的是象征心理上的自由,沒有束縛,這也就是前面論述的“坦然”,擁有這樣坦然的平常心,一切得失,便能輕松應之,未必是清心寡欲,而是得之,我幸,失之,不恨的心態。
孤獨,排除那些真正擁有這種情感享受這種情感的人以外,這個名詞,是這個時代大多數人用來描述狀態或者解答疑問或者用來自命不凡的標簽,殊不知,這個詞,并不是完全褒義,所以我推崇《草葉集》中那種健康活力且質樸的靈魂,讀它,在有些人眼中,其實是俗的,因為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那讀起來流暢優美卻毫無道理的句子,在他們看來,這樣就讓自身的審美低俗了。筆者不以為然,如果低俗是以此評判,那正道又是什么?這也是筆者最后提倡的一個關于自我肯定的精神,那便是真實。著名作家謝有順老師曾到筆者學校做過一次演講,筆者至今記得謝老師給讀者的建議:“讀書,就是要讀大家,要讀名著,劍走偏鋒,險怪生僻的書為什么沒有被大眾理解,不一定就是它的極高價值沒有被發現,很有可能是在大千世界里,并不受用。”筆者深以為鑒。真實的自我,由自我認定,并不因潮流的風向改變而改變,也不會因為站在大眾的對立面標新立異來追求自己的獨特,惠特曼尚且敢談自己的鄙陋之面,仍然以歌待之,真實,就是讓坦然的自我,駐足于大自然中。
6從《草葉集》中讀出的思考
千百年易逝,經典卻堪耐磨,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從那些真正受用的書籍或知識中,找到人生的意義,并不是天方夜譚,正如兩百年后,便有人再從《草葉集》中讀出人生的意義,筆者便是其中一人。
參考文獻:
[1] ?《草葉集》是美國詩人沃爾特·惠特曼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于1855年.
[2] ?《自己之歌》美國19世紀杰出的民主詩人華爾特·惠特曼的作品.
[3] ?(美)沃爾特·惠特曼著;鄒仲之譯. 草葉集[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04.版權頁.
(作者單位:蘭州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