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梅 黃伶 玉茜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居住小區的安全和便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智慧小區概念出現并蓬勃發展。打造智慧小區是我國建立創新型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建設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本文以南寧市智慧小區建設為例,思考與研究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建設智慧小區,從而為智慧小區的建設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智慧小區;智能化;信息技術
一、智慧小區的含義
物業小區是現代城鎮人居住統一、規劃、基礎生活設施配套、相對獨立的住宅區域。當前,傳統的物業小區面臨著管理滯后、安全壓力、服務缺失、競爭加劇等挑戰。智慧小區是新形勢下社會管理創新的一種模式,建立在物業小區基礎上,充分利用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智能終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為小區住戶提供安全、舒適、便捷的現代化、智慧化生活小區環境,進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小區管理與服務的一站式新型管理與形態的居住空間。
二、當前南寧智慧小區建設的困境
南寧市共有城市社區222個,服務常住人口超過350萬人。2017年,南寧市政府發布《2017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把南寧市建設為“把南寧市打造成為中國新型智慧城市的標桿和面向東盟國家智慧城市的樣板”新型智慧城市。根據問卷調查,人們認為,智慧小區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缺乏整體規劃,社區資源、服務整合困難。這些“智慧小區”往往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不能滿足智慧管理和居民生活的多種需要。當前,南寧在新竹、鳳嶺北、蓉茉、萬力等社區推行智慧社區及社區信息化試點,建設“愛南寧”App等,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智慧小區建設也面臨著發展困境。
1.智慧小區建設缺乏權責利統一的責任主體,無人擔責對小區資源進行全面整合開發。目前,南寧市智慧小區建設沒有統一標準,責任主體不明確,大部分是房地產開發商為了樓盤銷售制造噱頭,以智慧小區為賣點。而當房子賣出去之后,開發商對智慧小區的建設到最后則是敷衍了事,小區周邊商業、教育等資源無人整合利用,真正的智慧小區成為海市蜃樓。
2.缺乏統一信息管理平臺。目前,所有產品企業各自為政,不同產品之間的APP不兼容,各自埋頭苦干。此外,南寧市公安、人社、民政、住房、衛計、財政、司法、總工會、民委、殘聯等部門缺乏通力合作,政務等信息資源尚未整合入小區業務系統,政商、特定行業領域的專業信息整合的全市信息統一管理平臺亟待構建。
3.小區建設缺少高層設計和系統協調,建設目標智能化而非智慧化。縱觀現有的智慧小區,無論是軟件商家、安防產品,還是互聯網企業,均沒有形成緊密合作,打造智慧小區產業鏈,沒有將物業管理、智慧停車、可視對講、報警、消防等系統結合進行有機聯動,系統協調性差。很多小區只能稱之為智能化,距離智慧化還有很大的差距。
4.小區運維人員嚴重不足,既有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難以勝任崗位需求。智慧小區的核心技術主要是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從智慧小區系統的智能化和技術先進性來看,小區物業人員流動性大,缺乏專業人才,小區物業建設工作者業務水平不高,其素質與崗位匹配度有待提高。
三、智慧小區發展建議
1.明確主體責任,設立統一標準。智慧小區建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PPP等模式引導企業、社會組織參與智慧社區建設,建立智慧小區建設的統一標準;落實政府、房地產開發商以及物業企業等主體責任,劃清職責界線。政府方面,制定出臺加快小區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及措施,做好試點和推廣工作;落實任務分工,建立上下聯動左右聯合的智慧小區建設工作機制,并將智慧小區建設工作納入縣區政府和有關部門績效考核體系。
2.建立全市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除了政府各部門加強合作、基礎運營商提供技術支持以外,還應鼓勵社區居民、社會組織、物業企業,以及提供社區個性化服務的企業有效參與到智慧社區建設中來,相互加強合作,如此一來,不僅將與居民相關的政務信息、便民服務事項和小區商務信息等資源整合到“一張網”上,還提高智慧小區服務平臺運轉效率,從而降低成本。
3.以小區云平臺搭建政府、物業、商家、業主間的橋梁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新基建”出現、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智慧小區的發展前景逐漸顯現。在這種大環境下,智慧小區云平臺成為主旋律。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技術打造智慧小區云平臺,加強智慧小區各個參與方的合作,整合小區周邊資源,打造智慧小區產業鏈。通過云平臺,提供小區管理、設備管理、車位管理、物業費收繳、智能設備管理等物業服務;小區居民通過智慧小區APP,即可在線呼叫物業、多種方式開門、快遞收取、報事報修、社區家政等便利功能;為社區商業營銷提供多種運營支持,提升小區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物業管理水平和服務品質,促進安平、溫暖、誠信的智慧小區建設,為實現社區居民需求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最終讓政府、物業、商家、業主各取所得,實現合作共贏發展,資源綜合優化,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4.借鑒他人經驗,注重人才培養。南寧智慧小區的建設可借鑒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借助專業企業、社會組織的培訓力量,注重物業服務工作者的物業水平培訓,提高其業務水平。據悉,南寧市社會組織超過4300家,實名認證志愿者人數約46萬人。此外,南寧有眾多駐邕高校學生社團,智慧小區建設可充分利用其人才優勢,建立有效機制對口支援智慧社區建設。
參考文獻:
[1] ?南寧日報.南寧市出臺《2017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南寧日報,2017-05-23.
[2] ?廣西南寧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南寧市出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實施方案 .廣西南寧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2017-05-12.
[3] ?南寧買房參考.【南寧加快推行智慧社區建設】將在新竹、鳳嶺北、蓉茉、萬力等社區進行試點.南寧買房參考,2018-01-16.
[4] ?羅智波.【聚焦】智慧小區建設發展的策略與思路.中國安防協會,2018-11-14.
[5] ?黃麗霞,陳瀟源.智慧城市地方政府治理現代化提升路徑——以智慧南寧為例[J].現代商業,2018(26):83-85.
(作者單位:廣西財經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