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劉智
摘要:仿生造型的裝飾性是中國傳統陶瓷仿生造型的典型特征,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審美觀、民俗心理等方面,具有獨特的東方文化底蘊和審美傾向。中國傳統陶瓷的仿生造型之所以為人們青睞,受人們喜愛,不僅是仿生造型的裝飾美感和功能巧妙,而是它所具有的一種深厚的美,一種包容著豐富的含義的內在的美,即仿生造型的寓意性。
關鍵詞:仿生造型;裝飾性;寓意性
一、中國陶瓷的仿生設計
在中國傳統陶瓷造型的制作中,中國傳統的陶瓷造型在逐步的演變中轉化為模擬或半模擬,并從初級的模擬仿效進入到高級的象形取意階段,并且到現代成為重要的造型方法之一。這種稱為“象形取意”的造型方法實際上就是當今所倡導的仿生設計的方法在傳統陶瓷上的表現。我國傳統的陶瓷造型中有大量的仿生造型,可以說仿生造型在整個中國傳統陶瓷造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
仿生設計學是在仿生學和設計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以自然界中的各種生物的形態、色彩、功能、結構等因素為研究對象,通過模擬的形式來設計出具有類似于生物某方面特征的一種新的設計思維方法。
二、中國陶瓷仿生設計的裝飾性
一般來說,構成陶瓷器物的審美特征有多方面的因素,不僅有功能效用的合理,也有材料和技術方面得當運用與發揮,更重要的是造型和裝飾形式美感的表現。造型決定著陶瓷器物的基本形態,影響著陶瓷器物的功能結構裝飾則起著加強整體形式美感的作用。仿生造型就能較好地診釋這種造型的裝飾美感,它除了追求功能結構的合理性以及各部分的比例關系之外,主要是利用仿生造型形態的自身表現其裝飾美感。
2.1仿生對象的豐富
中國傳統的仿生造型的裝飾題材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以模擬自然界中現實的生物形態。對自然動物形態的模擬是中國傳統陶瓷仿生造型中最為常見的題材。如虎、獅子、青蛙、熊等動物,但是我國人民賦予了它們一定的吉祥寓意。對自然界植物形態的仿生相對動物形態的仿生要少很多,這或許是由于植物特殊的外形結構造成的,一般人們只把植物分為樹或草,再就是按照各部分分為根、莖、葉、花、果它們更多是被運用在陶瓷的裝飾紋樣之中。
此外,對人類自身形態的仿生也是仿生造型的裝飾題材之一。其一也是為數最多的便是對嬰兒、孩童的形態的模擬,一方面由于嬰孩形象可愛,質樸而純凈,人們見到孩童都會生出愛意另一方面便是中國傳統道教的影響,道教的教旨中對嬰孩是非常崇尚和喜愛的。其二還體現在對不存在現實中動物的模擬,即對人們想像中的動物形態的仿生,這里主要談的是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意象動物。如龍、鳳、麒麟等意象動物。這些動物瑞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它們能避邪除群兇,是降妖伏魔、避除邪祟的一種象征。其三是對人為事物形態的模擬。人們通過運用陶瓷材料對人類已經制造出來的現存物體進行仿生。如對船、舟造型的模擬等。經過上面論述,仿生造型的裝飾題材不僅僅包含了對人們所看到的動植物形態的模擬所用到的、熟悉的周圍事物的借鑒也是包括了對人們所想到的、所感覺到的、能引起人們共鳴的意象動物的形態仿生。
2.2仿生造型形態的多樣
模擬生物形態的仿生造型體現在,一種是利用和體現生物平面外形特征,在把握所模擬對象的個性與共性特征的基礎上,選擇符合陶瓷造型功能要求的生物的平面“形”,即對對象的外輪廓形進行模擬、再現或演變、轉化。本文所提出的仿生造型的“形”是指在一定視覺角度體現出的輪廓尺度和外貌特征,是物體客觀的、靜態的物質存在。這里主要指對靜止物體外形的模擬,使仿生造型具有模擬對象的外形特征,如蘋果尊、竹節瓶等。這種仿生造型對稱而平衡,沒有具體的方向性,在整體上缺乏一定的運動感,給人一種安定、平穩的感覺,從各個面看都是靜態的,從造型的實際力學上和視覺心理的平衡上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另一種表現在對生物的不同姿勢或動態狀態的美感特征進行的觀察和概括,尋求其最佳動態豐富形態的視覺效果。即本文所講的仿生造型的“態”,它是對動植物在空間和立體中所呈現的狀態模擬,具有一定的時間特征,是一種表現生物運動的瞬間性動作或持續時間的狀態的模擬。對植物動態的模擬體現在對花瓣、花朵的綻開狀態的仿生。將花朵在盛開時花瓣的起伏狀態運用到陶瓷造型中來,尤其是仿生造型口部起伏的處理,充分地加強了仿生造型的裝飾效果。通過對自然界生物的不同狀態、姿態的模擬增添仿生造型的生動性,不僅豐富了自身造型的視覺效果,也體現出不同于平面紋樣的裝飾美感。靜態中的穩定與安詳,動態中的神氣,是自然形態在仿生造型上的一種生命力的外在體現。
三、中國陶瓷仿生造型的寓意性
在中國傳統陶瓷中,仿生造型在對所模擬對象的選擇是根據民族特殊的喜好選擇題材為其服務的。由于我國古代的宇宙觀也與西方不同,我國是重視在世,熱愛生活而不是用苦行去追求天國,寄予幻想。這就是意識觀念中,產生了一種祝愿。因此,人們賦予花、蟲、鳥、獸等多種生物以吉祥的寓意,并通過模擬這些帶有吉祥寓意的生物的方式,以此來比喻或象征吉祥、寓意等美好意義,以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現實生活的祝愿。
因此,在對動植物的模擬中,常常有著祥瑞吉慶、美意連年的內容和寓意的動植物。這些動植物形象已經和人的思想、感情、性格、行動、聯結在一起,它們被賦予“擬人化”的性格,表現了自然的人化,是中華民族心理的吉祥寓意的文化體現。中國傳統陶瓷的仿生造型中的寓意性,千百年來沉淀在中華民族的陶瓷制作中,形成了一種具有典型東方的文化內涵,成為了一種不可忽視的情感表達符號。
結語
中國傳統陶瓷仿生造型具有裝飾性、寓意性等特征。仿生造型主要是利用形態的自身表現其裝飾美感,通過模擬對象的豐富、仿生造型形態的多樣、等多方面體現出仿生造型的裝飾特征運用自然形態與造型結構融合、結合體現仿生造型功能的巧妙通過宗教和模擬對象的吉祥寓意體現了仿生造型的象征寓意特征。
參考文獻:
[1] ?夏燕靖,中國藝術設計史[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2.
[2] ?徐恒醇.設計美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7.
[3] ?邢慶華.設計美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1.4.
[4] ?中國硅酸鹽學會編.中國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5] ?于曉紅,仿生設計學[D].吉林吉林大學.2004.4.
(作者單位:景德鎮陶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