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公武
在潘主蘭先生百年誕辰之際,海內外社會各界舉行了各種紀念活動,媒體也作了連續的宣傳報道,學術界、藝術界的專家學者連續發表了評論,來緬懷這位名顯當代、典型后人的八閩通人。“蓋棺定論”是史學界評價人物的方法。時逢潘先生百年誕辰,我們來回顧其書法歷史地位與影響,評析其在20世紀的藝術價值,是合適的。
對一個人物的評價,需用史的眼光來加以定位。這就要求我們在時空上將其置于某一領域、某一門類、某一流派中進行橫縱的客觀比較,用事實說話,而非主觀地濫用名家、大師等頭銜套稱。以下通過三方面的定位來談談潘先生之歷史地位。
潘先生出身于書香門第,從小就接受嚴格的舊學教育,治學廣泛,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于古詩文、經學、語言文字學、古籍版本學、金石學、書畫印等無所不通,著作頗豐,橫跨數個國學領域,堪稱舊學的傳承者。先生一生都在傳統文化中治學治藝,沒有一日離開舊學的范疇,是典型的傳統文化人。潘先生立身處世以中國優良的傳統道德、操行為典則,躬行體驗,重氣節,講修身養性,于詩文推崇屈原、韓愈、杜甫、蘇軾、陸游,于畫推崇倪云林、鄭所南,于書法推崇文天祥、黃道周。九人均以高風亮節為后人所敬仰。從中,顯見潘先生的人生觀和道德觀。潘先生無愧為20世紀文化精英,是這一世紀輝煌文化碩果的體現者。他既是舊學的傳承者,又是現時代文化的耕耘者。
1899年,甲骨文被發現之后,漢字又增添了全新的一種古文字形體,令書法家興奮不已,為書法創新拓展了新的門徑、新的視野、新的里程。百年來,在甲骨文書法創作領域中,能夠確立地位并產生影響的書家,大多是甲骨文字學專家,而以甲骨文為書法創作的職業書家卻未見有成功之作。羅振玉不但是甲骨文字學的奠基人,同時也是將甲骨文字引入書法創作的開先河者。他所書寫的大量殷墟文字聯和1927年手書印行的《集殷墟文字楹聯》,對甲骨文書法的開拓傳播之功,當居首席。當然,羅振玉所書寫的甲骨文,其筆法、體勢,皆胎息金文,可謂“金文形態”的甲骨文。他早年從金文入手且功力深厚,中年方臨寫甲骨文。故其所書甲骨文,金文的痕跡顯露,或許也是他對甲骨文書法創作的見解。王襄是我國殷墟甲骨文的最早鑒定和購藏者之一,所編的《簠齋殷契類纂》是甲骨學史上的第一部字典,唯其甲骨文書作仍擺脫不了金文圓潤渾厚的底面。葉玉森也是我國著名的早期甲骨學者,著有《殷契鉤沉》《說契·研契枝譚》等書。葉氏于甲骨文書法的創作無論在運筆或線條上都著意接近甲骨文的契刻與瘦硬的味道,這正是他的卓識之處??墒撬趧撟魇址ㄉ蠀s過分追求平穩勻稱的表現形式,以秦代刻石篆書規矩甲骨文的形體和布局,寫出了方方整整、大小如一的甲骨文字,有失神趣。丁仁,為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近代出版家、金石書畫家,著有《商卜文集聯》。他所書的甲骨文,于線條運筆上,更刻意纖細尖利,起筆收筆也顯見運筆如刀的技巧。但他反而將葉玉森的失誤強化為長處,變成“甲骨文美術字”。但羅、王、葉、丁氏及一些清末民國時期書家在甲骨文書法藝術的研究和實踐中所做出的開拓性貢獻,他們的成果和經驗,是中國書法藝術寶庫中的珍貴遺產。
潘主蘭先生在汲取甲骨文書法開創者的成果基礎上,認真分析了他們的創作技法之得失,認為欲得甲骨文書法精髓,要在不違背甲骨文形體前提下,務求運筆如用刀,著墨似契刻。先生書作甲骨文,直接取法乎上,注重原形原味,嚴格遵循契刻卜文的形體、線條,不作變形創體,而且在用字上嚴謹地用甲骨文能識之字,不造字、不拼湊、不嫁接,沒有的字用假借。在用筆上、落墨上體現錯落、排列、章法,專精線條筆觸,把甲骨文形體特征和盤托出,善于將刀刻之瘦硬鋒利之風貌以長鋒羊毫畢露于紙上,將契刻文字古老性奇妙地轉化為“筆墨當隨時代”的現代性。這就是潘先生的甲骨文書法意識。羅、王等人開創了甲骨文書法,但在書寫上卻是“自由”地發揮,進行變體變形,而潘先生既沿著他們的路走下去,又是“保守”的,尊古入古,追求的是甲骨文書法的本真,挖掘出甲骨文書法的文化內涵精神。當然時至今日,還有“激進”之風,一些書寫者將甲骨文寫成不倫不類之古文字,而成為“鬼畫符”。
宋詩人梅堯臣說:“作詩無古今,惟造平淡難?!睔W陽修也認為“古淡有真味”。蕭散簡遠,簡古淡泊,是中國歷代文人書畫家一再強調的審美意境與最高藝術境界。潘先生所寫的甲骨文書法自然平淡,卻形神兼備,筆簡形具,面目是古老的,但予人以新的感覺,凸顯新的生命力。他將甲骨文變為現實的藝術欣賞的審美對象,使人們能如實面對四千多年前的古文字,引起心靈的震撼,人人能接受,人人都欣賞,人人都言好,人人認為是難得之書法精品,人人都覺得精妙、有魅力。當然,我們在研究潘先生甲骨文書法何以能臻此造詣時,有兩個決定性因素不可忽視:一是先生書法功力(各體兼善)的深化整合,二是先生學養的轉化融合。二者深透、集聚于甲骨文書法之中,即所謂其學博而之藝術精。
在20世紀下半葉,潘先生甲骨文書法開一代風氣,立一代書風,促進了當代對甲骨文書法的認識、研究與重視、愛好,引領了當代甲骨文書法的發展和繁榮。

潘主蘭 甲骨文臨甲骨文拓本 104cm×29.5cm 紙本 1947年釋文: 國維先生屬。丁亥八月,弟潘主蘭書殷墟斷甲四版。鈐印:長安樂(白) 主蘭(朱) 三代文字之一(白)說印第一(白)
福建歷代書法家,能于中國書壇樹幟立派的,在書法史上占一席之地的大家,宋朝有蔡襄,被稱為宋代巨擘,與蘇軾、黃庭堅、米芾同列“宋四家”。明朝有黃道周,其書意氣密麗,如飛鴻舞鶴,直逼鐘、王。張瑞圖書法奇逸,獨標風格,于鐘、王之外,獨辟蹊徑。清有伊秉綬,在開拓隸書藝術新天地中,成為漢之后學隸能自開面目第一家,康有為稱其“分分隸之治,啟碑法之門,開山作祖”。民國鄭孝胥,集近代碑學帖學之大成者,其書楷隸相參,逾越唐楷藩籬,而成自家風貌。此數家,所擅長之書體,或楷或行或草或隸。唯潘主蘭先生以甲骨文書法(廣義上也稱篆書)起左海,成一代巨匠,萬流仰止,為八閩古今以篆書名世第一人。

潘主蘭 行書天地江山五言聯 133cm×32cm×2 紙本 1998年釋文: 天地有正氣,江山不夕陽。潘主蘭年九十。鈐印:潘(白) 蘭(朱) 長樂人(白)

潘主蘭 秋林山居圖 63cm×33.5cm 紙本墨筆 1980年款識: 秋后疏林巘后澌,起居自適筑寒簃。將無個事明朝我,半賣青山半賣詩。潘主蘭。庚申十二月。鈐印:潘(白) 詩人(朱) 子孫永保(朱) 荔水鄰居(朱)

潘主蘭甲骨文臨甲骨 文76 cm×30 c m紙本1987年釋文 :于母庚貞兄辛丑卜庚子卜貞歸俘士俘?!惰F云藏龜》第一百二十七葉,卜第庚一子版 卜文貞有歸左俘右士行俘。 。據』孫按詒,讓『前士輩』《字契當文釋舉為例『》牲釋』曰。:潘『主于蘭母臨庚并貞識兄。辛丑鈐印:潘(白)主蘭(白)爰契我龜(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