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賢 李夢然 上海財經大學
經歷了“開門紅”不紅的“最難春天”之后,壽險行業在實現逆勢增長的同時也在尋找自己的突破點。
伴隨著新冠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各行各業都逐漸從“求生”走向“謀變”,保險行業也不例外。無接觸式的運營模式被提上日程,保險業不再局限于在線下模式中尋求自己的發力點。
銀保監會4月2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人身險行業一季度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7%,但相較于2019年一季度21.6%的增速還是存在明顯的下滑。
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原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疫情期間,銀保監會通過發文表示保險公司不可以進行聚眾性的活動,如培訓會、早會、宣講會,這對保險公司業務員的日常管理、業績追蹤以及客戶拜訪都造成較大影響;二是個人防疫意識的提升,原本主要依靠面對面溝通的壽險產品銷售工作遇到了比較大的困難。
據統計,83家壽險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實現盈利的有49家,虧損的有34家。實現盈利的保險公司中,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一季度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60.63億元和170.9億元,分別同比下降42.7%和34.4%。歸結其下降的原因,中國平安披露,主要來自于股市下跌與市場利率下行導致投資收益下降,以及疫情影響下傳統代理人業務發展受阻;中國人壽表示,由于利率下行以及疫情影響,計提保險合同準備金大幅度增加。
由于此次疫情突發,壽險公司紛紛對一些現有產品做出新冠肺炎責任的擴展,如意外險、重疾、壽險、疾病險等產品,都會對新冠肺炎造成的身故、傷殘進行保險責任擴展。
為應對疫情,保險公司對人員隊伍管理也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對于業務員的考核不再是過去壽險典型的“進行了多長時間不出單就會被清退”,疫情期間業務員隊伍穩定,甚至略有增加。某壽險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收入有所降低,但是并沒有像其他部分行業因發生停工停產造成人員失業,我們公司的業務員數量今年3月底與去年12月相比反而略有增加。另一方面,是因為疫情之下人均產能下降,為了減緩業務下降幅度而需要招募更多的業務人員。”
長期以來,保險業務特別是壽險業務的主要營銷模式為線下宣講和面訪,但為了配合新冠疫情防控而做出的出行限制使得疫情爆發以來保險業務的線下宣講難以開展,面訪也受到極大程度的限制。在此情境下,保險行業想要在避免線下接觸的前提下維持業務的順利開展,和其他行業相同,都需要積極探索線上一條龍業務模式。
據悉,疫情期間,多家保險公司在完善線上業務系統方面有了較大進展。陸家嘴國泰人壽企劃部負責人茅健表示,陸家嘴國泰人壽近兩年開始進行數字化轉型的推動,此次疫情實際上起到了外部推動作用,督促企業基本完成了從客戶的約訪到需求分析,再到保單促成、遞送、客戶服務等整個流程的線上化推進。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許多消費者來說,保險產品尚不屬于傳統生活必需品,所以這類產品往往需要銷售人員向消費者進行介紹。此外,保險產品是無形產品,相對于有形產品來說,在銷售過程中建立銷售人員與消費者之間的良好信任關系對于展業十分重要。
線下面對面的講授效果在信任關系建立方面優于線上指導消費者面對機器操作,因此,雖然整個行銷流程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線上運營目前還不能完全替代以往線下營銷的效果。
根據銀保監會已經公布的數據,一季度人身險公司的三個主要險種當中,只有健康險實現了同比正增長。
本次疫情帶來了全民健康風險意識的提高,從短期來看,直接導致健康險業務成為人身險行業起中流砥柱作用的主要業務增長點;長期來看,健康險業務穩定增長的邏輯也符合消費者對健康風險關注度的提高以及國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的時代潮流。

?表1 2019年1—3月人身險公司經營情況表(單位:億元)

?表2 2020年3月人身險公司經營情況表(單位:億元)
數據顯示,過去幾年間,健康險的保費收入增速明顯高于意外險和壽險的增速,本次疫情中健康險增長較快也是延續了近幾年的一個整體趨勢。據統計,健康險2014年在整個壽險保費收入中的占比約是 11%,今年一季度末這個占比上升到了16%。以保障為主的健康險本身基數比較小,提高這5個百分點并不容易,未來健康險的占比可能會有較大幅度的增加。以陸家嘴國泰人壽健康險的規模保費為例,2至4月同比增加近12%,健康險在疫情之下的需求的確有明顯增加。
原保監會在2015年提出“保險姓保”“回歸保障本源”,引導壽險行業向價值型發展的道路回歸,從長期來看,健康險無疑是保險行業發展保障型產品的重要險種之一。

一季度以來壽險業保費收入增長中很大一部分來自健康險,可以說這次疫情亦成為健康險業務占比增長的助推力之一。從客戶需求來看,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收入和消費觀念的變化也是健康險保費近年來一直保持著較高增幅的原因。
長三角地區作為我國經濟最具有活力的地區之一,在統籌疫情防控以及復工復產方面都走在了前面。今年2月,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長三角地區的三省一市召開了兩次視頻會議,確立了七項合作事項以及五項工作機制,建立了長三角地區健康碼互認通用機制、產業鏈復工復產協同互助機制、企業復工復產復市就業招工協調合作機制、跨區域交通等基礎設施加快落地協同會商機制、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區域經濟政策協調通報機制,在遏制疫情的同時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國家稅務總局增值稅發票最新數據顯示,2月24日起,長三角地區企業復工復產發生的實際銷售明顯提速。3月首周長三角地區開票企業數量環比上周提升16.9個百分點,開票金額提升3.7個百分點,復工復產大潮已全面開啟,生產活動正在積極有序回歸常態。
據了解,滬上保險公司于2月3日后陸續安排部分必要崗位人員值班,3月起基本全面恢復了現場辦公。長三角一體化推進的聯防聯控、協同優勢、個人通行信息互認互享等很有效地推動了復工復產,實現了較早的復工,較高的復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