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個體工商戶債務 夫妻共同債務 完善對策
作者簡介:閔婕,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
中圖分類號:D92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265
個體工商戶是我國經濟中的一個特別的概念,也是我國經濟中一種特殊的經營形式。個體工商戶是指城鄉公民以個人財產或家庭財產作為營業資本,依法登記并在法定范圍內從事經營活動的個人或家庭。這既是我國經濟生活中的一類特殊的經濟主體或經營形式,又是我國《民法總則》所確立的自然人主體之中的一個特殊類型。我國《民法總則》和《個體工商戶條例》規定了個體工商戶的定義和組織形式,歸納起來可以看出個體工商戶具有如下四個特征:(1)在法律主體上仍屬于“自然人”。它既可以是一個自然人,也可以是若干自然人組成的一戶家庭,但不具有企業或其他組織的性質。(2)經營業務性質上必須依法從事工商業。顧名思義,個體工商戶,就是從事工商業,往往表現為集投資、經營、勞動為一身。(3)資格上必須依法設立。個體工商戶的成立必須依法核準登記,必須履行商事登記手續才能獲得經營資格,領取營業執照后方可經營。(4)可以享有字號權。個體工商戶可以起“字號”(當然,也可以不起字號),其法律關系往往以其所特有的“字號”與其他經濟主體發生業務往來,由此體現了其與其他自然人在權利能力上的區別。(5)承擔民事責任的特征。由于個體工商戶屬于自然人范疇,其對外承擔民事責任則應該屬于無限責任。
在實際申請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時,盡管可以以家庭成員的名稱去填寫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的經營者一欄,但在現實中,往往申請者在申請時多數只會填寫夫或妻一人名稱來規避風險,因為家庭形式申請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則毫無疑問的就要以家庭全部財產來對債務進行清償。但在具體實踐中,采取家庭夫妻兩人作為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上申報的主體的情形很少,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上往往僅有一個自然人。
如果個體工商戶對外發生債務,由于多數情形下是以夫妻二人為主的一戶家庭開展經營或民事活動,自然涉及到夫妻二人是不是對有關債務共同承擔清償義務。于是,個體工商戶與夫妻共同債務便發生了交集,表現在部分由夫妻參與的個體工商戶產生的夫妻共同債務糾紛,便會與普通夫妻共同債務糾紛的重合。由此會引發該類糾紛在法律適用上的差異。對此,有必要對兩個夫妻共同債務認定標準及對司法實務中問題加以比較與分析,以利于促進司法公正。
(一)在《民法總則》中的認定標準
根據我國《民法總則》第五十六條規定,個體工商戶的債務承擔被分成了三種情況:(1)個體工商戶一人經營個人財產承擔債務;(2)個體工商戶家庭經營家庭財產承擔債務;(3)如果無法區分,那么用家庭財產來承擔債務。該規定雖然區分了個人經營和家庭經營,但“家庭經營”仍有模糊之處,是指僅在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中注冊的家庭形式,還是實質以家庭財產進行經營?對此,縱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民通意見)有關司法解釋,還是尊重實質經營特征的,如果是個人名義申請,但以家庭財產投資,或者收益大部分被家庭成員花費,則該筆債務為共同債務。另外,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經營所得的收入為夫妻共同財產的,產生的債務也為共同債務。由此可見,對于以公民個人名義申請登記的個體工商戶債務是否應以夫妻共同財產清償,應滿足下列三個認定標準的其中一條:(1)個體工商戶的債務是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產生的,其收入作為夫妻共有財產的;(2)個體工商戶是用家庭共有財產對經營進行投資;(3)個體工商戶收益的主要部分是供家庭成員享用的。
(二)在《婚姻法》夫妻債務司法解釋中的認定標準
家庭經營的個體工商戶債務的認定,顯然也脫離不了婚姻法的規范。最高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有關解釋》認為認定夫妻共同債務需滿足以下三個標準中的其中一條:(1)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2)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3)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解釋強調夫妻共同債務“共債共簽”,也就是說,夫妻合意是認定夫妻共同債務的重要考量之一,而對于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則需要債權人舉證證明,即如果債權人能夠舉證證明夫妻一方所負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經營,或者系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可以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否則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三)兩個標準的區別與平衡
上述可見,兩個標準還是是有所差別的,主要集中在對《婚姻法》第四十一條“共同生活標準”的把握上。司法實踐中,存在著認定困難的問題,主要表現有三:(1)共同生活標準。對個體工商戶“收益的主要部分供家庭成員享用的”這種情形,主要部分的認定切不可一刀切,而應該具體案情結合當地經濟水平而定。如:對于經濟不發達地區來說,一百萬可能超出了共同生活的標準,但對于經濟發達地區來說,一百萬也可能只是一套房子的首付款,不同地區、不同法院層級的法官在判斷是否用于“共同生活標準”時,往往會形成不一樣的結論,這就很可能造成相似的兩個案情,結論大相徑庭的結果。共同生活標準具備很強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因而在面對這類案件的“共同生活的標準”的把握上,要結合具體案情和當地生活水平。(2)時間標準。對于“在婚姻存續期間產生的債務”的認定標準而言,由于婚姻家庭的私密性,債權人存在較大的舉證困難,不宜對債權人要求過高的舉證責任。(3)家庭日常生活標準。原則上,該標準應以該家庭維持正常生活需要為限,但是,各個家庭情況不同,應以該家生活縱向比較而言,也不宜某地市民平均生活水平或最低生活水平為標準。
對于個體工商戶夫妻共同債務的主張,在立案、審判、執行諸環節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惑,借此加以分析并提出完善對策。
(一)立案:有必要適度放寬個體工商戶作為被告的把握標準
立案環節中,對于特殊的民事訴訟案件,例如勞動爭議糾紛,由于個體工商戶可以招聘勞動者而形成勞動關系,若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上登記有字號的,尤其必要以其登記字號為被告,便于認定勞動關系,否則,可能認定勞務關系,不利于更有效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于普通的民事訴訟案件,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上所填寫的自然人經營者就是訴訟活動中的當事人;若登記有字號的,應以其登記字號為當事人,列明登記的經營者,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者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列為共同原告或共同被告。實務中,對于夫妻二人的個體工商戶作為被告,盡管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上所填寫的自然人經營者往往是一個人丈夫或妻子,原告往往想把夫妻二人均作為被告,而法院對此往往不允許。筆者認為,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對“明確的被告”,亦即旨在確定便于確定責任人與與節省司法資源,法院有必要允許原告這樣做的,至少允許原告以登記的經營者與實際經營者作為共同被告參與訴訟,而且這樣符合立法本意,不會加重被告的責任負擔,同時有利于查明事實,節省司法資源。
(二)審判:有必要查明與認定個體工商戶有關經營事實
審判環節中,往往出現就案辦案現象,個體工商戶對外所欠債務,作為被告應訴之后,法院一般只審理債務本身成立與否,忽略了個體工商戶作為民事活動是個人經營或家庭經營的審查,這樣則必然造成其后執行環節的困惑。因為兩個經營形式的責任承擔存在較大差別,往往出現名義上個人經營掩蓋家庭經營的現象,以逃避家庭成員所應共同承擔的民事責任。嚴格說,對于個體工商戶經營事實認定,尤其涉及夫妻共同承擔債務糾紛的審理,人民法院是有義務審查個體工商戶登記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戶內的家庭成員狀況,鎖定夫妻關系的存續事實,盡管不能直接判決“幕后家庭成員”承擔民事責任,但也為其后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提供事實依據與可靠保障。否則,一些個體工商戶極可能一面被動應訴債務糾紛,另一面抓緊主動協議離婚,以逃避債務的承擔。
(三)執行:應加大對于個體工商戶家庭經營債務的執行力度
執行環節中,對于個體工商戶家庭經營債務執行的要求,有些法院過于苛刻,往往以普通夫妻共同債務執行的要求標準而套用至個體工商戶家庭經營債務執行,甚至錯誤地認為涉個體工商戶債務被執行人就是裁判文書載明的義務人本人,如果申請人要求執行個體工商戶全家或者其配偶的財產時,有的法院要求其另行申請裁決是否追加被執行人,導致該類案件執行不力。然而,事實上,最高法院對此也早有規定,對于用家庭共有財產投資或其收益的主要部分供家庭成員享用的個體工商戶,其債務應以家庭共有財產清償。而最新頒布的根《民法總則》第五十六條進一步規定,若個人經營與家庭經營無法區分的,應以家庭財產對外承擔債務。所以,對此,很有必要加以糾正。
司法實踐中,對于個體工商戶內部涉及夫妻共同債務與普通夫妻共同債務既有區別又有交集,司法實踐中我們要認真把握立法精神,自覺規范司法行為,從而彰顯公平正義。
注釋:
我國《民法通則》第29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2條、第43條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十二條規定:“以公民個人名義申請登記的個體工商戶和個人承包的農村承包經營戶,用家庭共有財產投資,或者收益的主要部分供家庭成員享用的,其債務應以家庭共有財產清償?!?/p>
參考文獻:
[1]沈德詠.《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條文理解與適用[M].人民法院出版社,2017:427.
[2]熊向東.個體工商戶與夫妻共同債務責任問題及法律實務探討[J].法制博覽,2018(31):192.
[3]蘇和生.試論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以2018年新司法解釋為切入點[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