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紀檢監察程序 刑事司法程序 銜接 監察委員會
作者簡介:邸浩,中鐵物資集團有限公司,政工師,研究方向:紀檢監察。
中圖分類號:D926.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277
(一)紀檢監察程序運行機制的錯位
雖然我國長期實行紀檢監察機關聯合行動,但黨的紀檢監察機關的職能與國家行政監察機關不同。前者負責行使黨內檢查權,負責查處違紀黨員;后者負責行使國家行政機關內部監督權,負責監督公職人員。但是,在實踐中,兩個機關的權力往往是相互交織的,紀檢監察權與國家監察權是相互混淆的。進行了體制改革之后,這有助于消除當地對反腐敗程序的干預,并增強了司法機構和檢察院的能力,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重要的一環是司法機構與檢察官之間難以協調。在實踐中,學術界學者和官員都指出,司法機構和檢察官在調查腐敗案件方面的管轄權重疊,導致了反復的調查和沖突。
此外,即使在管轄權明確的情況下,這種重復的調查仍然存在。盡管司法機構有權調查涉及黨員的腐敗案件,但這種權力是從黨派獲得的,在中國法律體系中并未得到承認。根據中國的《刑事訴訟法》,只有檢察官才具有調查公共腐敗案件的合法權力。
因此,對于最初由司法機構進行調查并隨后移交給檢察官的案件,由于司法機構所收集的證據缺乏合法性,因此無法直接進入以下刑事訴訟程序。檢察官必須重新進行調查程序以重新收集證據,以便他們能夠獲得合法性以用于刑事審判[1]。但是,司法機構希望確保根據司法機構的調查對以下案件進行刑事審判,因此不希望檢察官進行真正的重新調查。然后,由于司法機構在反腐敗工作中的主導作用,他們影響了檢察官,并使許多此類重新調查形式化,其唯一目的是將司法機構收集的證據轉變為形式上合法且可以接受的。
因此,隨著司法機構在最近的競選活動中處理的案件數量顯著增加,這種重復性和形式主義的調查同時增加,大大降低了反腐敗工作的效率。
(二)監督程序上的不公正
在“雙軌制”制度下,第一步是由司法機構調查案件,主要是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內部紀律事項,然后決定是否將案件移交給檢察官。第二條軌道是司法制度,檢察官負責調查普通的腐敗案件并起訴所有腐敗案件。這樣的“雙軌制”制度未能有效地打擊地方腐敗,因為兩條軌線都主要由地方黨的領導人控制,這使得地方反腐敗機構受到本應監督的機構的影響和“俘獲”。先前的研究表明,由于這些制度和結構上的弱點,這樣的系統無法正常運行[2]。尤其是,盡管反腐運動頻頻發生,但中國主要反腐敗機構(即司法機構)由于地方領導的干擾而導致的職能失靈被認為是中國持續嚴重的集團犯罪的主要原因。
另一個關鍵問題是司法機構的主導作用,因此也要吸收檢察官在反腐敗工作中的作用。由于雙重領導體制下缺乏獨立性和能力以及司法機構在反腐敗工作中的主導作用,人們認為地方檢察院未能有效地調查和起訴腐敗,從而導致反腐敗工作無效。有文章討論了中央和地方司法機構的歷史,主導作用和當前組織;這種結構的問題,包括法律機構的作用分散,政治選擇性和寬大的懲罰;缺乏防止利益沖突的措施。由于對紀檢監察機關的辦案方式和適用政策的法律后果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制約,紀檢監察機關采取的調查方法和寬嚴相濟政策的適用空間很大。
(一)利用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之契機完善紀檢監察程序的運行機制
201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關于在北京、山西、浙江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在試點地區設立監察委員會,行使監察權[3]。這次設立監察委員會的決議,是中國紀檢監察體制的重大改革,也開啟了中國紀檢監察體制法治化進程。如果《決定》中的計劃真正付諸實踐,檢察官在反腐敗中的權力將大大降低,因為它將無法再調查任何腐敗案件,而中國以前的雙軌反腐敗體系將成為單一的反腐敗模式。截至2017年5月,已經在北京、山西和浙江建立了所有省級監察機構,以及大多數城市級和縣級監察機構。移送的檢察官包括檢察院反腐敗部門的所有黨員檢察官,包括賄賂/貪污犯罪和瀆職罪調查部門,以及負責這些調查的董事和副檢察長。結果,在移交之后,檢察院沒有剩余的力量調查腐敗案件。監察機構建立在相應司法機構的基礎上,這意味著它們位于司法機構所在的位置,其結構遵循司法機構的組織,并且移交的檢察官已逐漸移入司法機構的大樓,并由司法機構領導。盡管也有一些副檢察長被任命為最高法院的領導職務,但在司法機構的領導下,他們只占一小部分,并且大多已成為副主任。移交的檢察官沒有保持其原有的組織結構。相反,它們已被分離并插入了司法機構的不同部門(移交的檢察官沒有保持其原有的組織結構)[4]。
因此,隨著轉移的完成,檢察院在三個實驗地點的反腐敗力量被吸收到了司法機構中,并命名為監察機構。三地的雙軌制反腐敗體系已轉變為單一的反腐敗機構體系,而監察機構/司法機構是唯一的反腐敗機構。
(二)明確監察委員會對涉嫌犯罪案件調查活動的刑事偵查權
從《決定》的有關規定和刑事訴訟法暫時調整、暫停執行的規定來看,監事會行使涉嫌犯罪偵查權具有刑事偵查的性質。因此,我國可以通過立法的形式,明確規定監察委員會在涉嫌犯罪偵查中的刑事偵查權。監察委員會對涉嫌犯罪的刑事偵查權一經確定,紀檢監察程序與刑事司法程序的銜接就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由于監察委員會在調查涉嫌刑事案件時具有刑事偵查權,可以直接將其調查所得的證據轉化為刑事訴訟證據,作為刑事訴訟起訴和終結的依據,從而避免紀檢監察機關和司法機關重復調查取證浪費司法資源的缺點是被訴人容易撤回供述[5]。最重要的是在試點地區設立監督委員會,行使監督權。這次設立監察委員會的決議,是中國紀檢監察體制的重大改革,也開啟了中國紀檢監察體制法治化進程。
中國黨中央于2016年11月決定建立檢察機構系統(北京,2016年)。后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NPC檢察機構)通過了《關于在北京,山西和浙江省暫定設立監督委員會(檢察機構)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在北京建立檢察機構系統的決定》。兩項決定均指出,檢察機構將整合多個反腐敗力量以提高效率,而國家檢察機構則位于省級和市級,而檢察機構則位于最高級別,而檢察機構則位于兩到三個較低級別。以前,司法機構和檢察官都是中國的常規反腐敗力量。中央和省級司法機構在高級官員或腐敗案件中起著主導作用,檢察官是打擊普通地方腐敗的重要人物,并且擁有強大的人員隊伍和良好的裝備。根據這兩項決定,中國以前的多個反腐敗機構將統一為一個檢察機構系統,與司法機構擁有相同的工作人員,并擁有兩個職位。選擇北京,山西和浙江省作為最初進行改革的三個實驗地點,將檢察院的反腐敗部門移至相應的司法機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2016年),并為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做黨的十九屆全會改革的內容(最近由檢察院移交給北京的最高法院的兩名部門領導人的專訪,2017年)。這些決定表明了中國反腐敗體系的根本性結構改革。如果按照決定中的指示執行計劃,檢察官和司法機構的反腐敗力量將合并成為一個單一的反腐敗機構,而中國舊的雙軌制將轉變為一個單一的反腐敗機構系統。在對北京、山西和浙江的檢察官和地方司法機構官員進行了一系列采訪之后,并對內部散發的文件進行了一些實地觀察和內容分析,本文認為,判決中指示的計劃已經穩步執行三個實驗地點的反腐敗制度和三個地方的反腐敗制度已經轉變為單一的反腐敗代理制度。
參考文獻:
[1]賈文鵬.刑事訴訟中的價值沖突與平衡問題——實體正義、程序正義與程序效率的價值評析[J].理論探索, 2005(1):126-128.
[2]方斌.作為治療性法律方法的警察面談——以美國警方認知面談為中心[J].證據學論壇,2011.
[3]張全印.我國監察體制改革視角下的紀檢監察程序與刑事司法程序銜接研究[J].法治論壇,2018(2):240-251.
[4]陳磊.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背景下職務犯罪境外追贓追逃長效機制構建[J].刑法論叢,2018.
[5]狄小華.多元恢復性刑事解紛機制研究[J].刑事法評論,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