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恒定原則 民事訴訟 適用問題 舉措
作者簡介:王蔚,浙江陽明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研究方向:民商事。
中圖分類號:D9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279
在民事訴訟發生的過程中,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發生了轉移,那么在過程中當事人的法律權益是否得到了保障,這一事件是否得到探究等,都需要得到法律部門的重視,并且立足于當事人的事件本身予以探索。那么在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發生轉移的過程中,出讓人為了受讓人的有關利益,就會成為法定的訴訟擔當人,從而保持恒定原則。一般在恒定原則的指導下,能夠保障我國民事訴訟的穩定正常進行,并且對于各種民事糾紛一次性的處理,有效的規避重復的訴訟紛爭,影響當事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恒定原則就得到了我國法律部門的重視和強化,并且在實際民事訴訟過程中依照當事人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使用,從而保障當事人的基本法律權益,優化民事訴訟環境,從而推動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健康發展進程。
在民事訴訟中對恒定原則的使用從本質上來說是事件主體對當事人帶來了影響,借助恒定原則能夠保障民事訴訟的穩定和順利進行,并且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較大程度上高效地運用司法資源。強化民事訴訟效果。但是這一原則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需要得到有關法律部門的重視和改進。
(一)缺少案外人法律程序保障觀的支持
在民事訴訟當事人使用恒定原則的過程中,不光會受到事件本身對當事人的影響,還會受到案外人員對當事人的議論和非議,此目的在于保障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對于案外人員實行相關的法律保護。
一是需要讓受讓人參與民事訴訟,但是一些受讓人沒有相關的法律權益,在民事訴訟的過程中僅僅起到了輔助作用,其不能夠因為自己的個人利益而獨自訴訟。
二是在一些特殊的民事訴訟案件中,法律有關部門需要更換當事人,但是這種權益是被法院賦予的唯一的渠道。
三是對于案件以外的人員如果有涉及的情況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并且對其實行約束。
四是對于受讓人而言,其沒有權利參與有關其自身的民事訴訟案件,并且對其實行直接的判決,這種法律程序在一定程度上現實出了不公平的現象。
(二)辯論主義和處分權主義的意模糊不清
對于辯論權主義而言,主要是在特定的民事訴訟案件中,只有當事人可以提出訴訟,如果是其他人提出,就表明民事訴訟不成立;對于處分權主義而言,其是不論當事人是否提出訴訟或者是私下解決,法律流程和最終的結果都需要以當事人為主,可是在恒定原則的基礎下,當事人沒有直接訴訟的權利,也無法使用民事訴訟案件中的所有資料,可是最終的審判結果卻是以當事人為主,這就在較大程度上不符合辯論主義和處分權主義的實際情況。
(三)缺少完善的第三人制度指引
在我國的立法進程中,第三人并沒有獨自參與民事訴訟的權利,而是需要通過其他途徑參與,而且第三人的法律權利模糊不清,很難得到法律的保障。這就與恒定原則的使用息息相關,第一點是不允許第三人代替當事人提出民事訴訟,應該在當事人的主導下進行;第二點是在最終民事訴訟結束之后,第三人的各種權益和義務也被第三人機制約束,無法使用恒定原則,最終影響了民事訴訟的效果。
(四)立法存在缺陷
恒定原則在我國民事訴訟案件中對當事人使用時,缺少有關法律的指引和引導,這屬于我國立法方面的缺陷,主要是因為這種法律很難在現實生活中實現,即使存在,也會導致當事人出現恒定主義思想,影響最終的民事訴訟結果,對于當事人的權利保障非常不利。
在我國民事訴審判進程中,相關法律人員需要立足于當事人的實際發展現狀,以及當地的人文風俗,從而創設公平公正的民事訴訟審判環境,對于恒定原則在民事訴訟當事人適用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予以優化和處理,減少矛盾紛爭。在民事訴訟中對恒定原則的使用從本質上來說是事件主體對當事人帶來了影響,借助恒定原則能夠保障民事訴訟的穩定和順利進行,并且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較大程度上高效地運用司法資源。強化民事訴訟效果。并且在此基礎上,我國有關法律部門需要及時的完善我國民事訴訟法律,自主的參考其他地區或者是其他國家成功的案例,逐步細化我國法律法規,強化恒定原則在民事訴訟當事人中的適用效果。
(一)強化民事訴訟的判斷精準性
在我國當下的民事訴訟安全判斷進程中,缺少專業的法律、機制引導,雖然說人民法院對民事訴訟實行了判決和處理,也給受讓人帶來了一定的約束,但是這僅僅是在我國立法背景上實行的判決,如果想要從源頭上處理民事訴訟案件,就需要提升法院的判決精準性,借助既判力的基準,拓展民事訴訟的判斷張力,高效地處理民事訴訟中的各種糾紛和矛盾,強化民事訴訟效果,保障當事人的法律權益能夠在恒定原則的保護下得以發揮。所以說,在此進程中,民事訴訟當事人主要是以恒定原則為基準點,保障其自身可以順利的參與民事訴訟案件的整個審判流程,從而對有關人員實行法律約束或者是處罰,但是在此進程中,并不能剝奪受讓人的所有權利,也需要讓其依照自己的行為實行自辯,或者是邀請律師為自己辯護。
換句話說,雖然說對于受讓人需要實行處罰,但是也要在恒定原則的指引下,給當事人和受讓人公平公正的審判環境,讓受讓人針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予以描述和反省,從而保障其自身的權益,而后經過專業法律人員的裁判和審判,決定最終的民事訴訟結果,給當事人相對公平的處理結果。
(二)保障案外受讓人的法律程序
在民事訴訟開展的過程中,不光需要保障案件內的受讓人權利,還需要保障案外受讓人的法律程序,首先需要始終堅持訴訟系屬登記制度的引導,也就是說,對于民事訴訟案件中的相關人員的權益予以保障,做好統查和記錄,讓當事人持相關證明和文件,到法院提出訴訟,這樣就可以讓當事人了解到自己的基礎原則以及在恒定原則的保障下參與民事訴訟的全過程,以此來減少民事訴訟案件中錯綜復雜的案件糾紛。
其次是需要緊密融合訴訟告知制度和職權通知制度,在此背景下,法院會在基本了解民事訴訟案件之后會擬定相應的法律文件,通知受讓人,并且讓受讓人自己決定需不需要出庭,如果出庭的話就需要對法院百分之百的信任,在此過程中需要依照相關的法律法規辦事;假如受讓人不參與民事訴訟,那么訴訟就會產生效力,受讓人會受到參加效力的限制,在此過程中如果受讓人選擇參與訴訟但是中途放棄了,那么這時效力也會充分發揮其作用,做好法律保障。
對于職權通知制度而言,其是法院在民事訴訟進程中的書面文件表達,主要是向受讓人傳達民事訴訟的經過,并且予以一些案外人員有關法律權利,減少出讓方與受讓方合謀的情況發生,減輕對民事訴訟帶來的損失和矛盾。如果發生此種現象,人民法院一定要通過合理的法律途徑予以處理和直接干預,在保障受讓人的法律權利基礎上,對違反法律的人員實行針對性的處理,逐步強化人民法院的民事訴訟效果,減少與當事人有關的糾紛,并且爭取一次性處理。最后是需要對民事訴訟案外訴訟法律加以完善和優化,在我國憲法的基礎上,民事訴訟受讓人只可以以第三方的身份參與民事訴訟案件的審判現場,在此進程中與原告的權益相差甚遠,其不能放棄、撤銷和反駁民事訴訟的任何法律程序,只是作為一種輔助參與民事訴訟,對民事訴訟最終的判決效果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這種情況對于案件以外的人員是一種限制,其很難真正的實現自己的法律權益保障,特別是對于其中不良的思想和行為,無法快速的約束和限制。因此,我國法律有關部門在案外法律保障的基礎上,需要高效地運用臺灣地區的民事訴訟法中的共同訴訟性質的輔助參加身份,逐步強化案外人員的有關法律權利,優化我國民事訴訟效果。
在恒定原則的指引下,民事訴訟當事人的權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和強化,其優質的運用不光能夠打破我國傳統民事訴訟在審判過程中的缺陷,還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彌補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空缺,維持民事訴訟過程中受讓人和當事人的基本法律權益,這是我國民事訴訟法律完善進程中的重要保障,也是必然發展之路。所以說,在我國民事訴審判進程中,相關法律人員需要立足于當事人的實際發展現狀,以及當地的人文風俗,從而創設公平公正的民事訴訟審判環境,對于恒定原則在民事訴訟當事人適用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予以優化和處理,減少矛盾紛爭。并且在此基礎上,我國有關法律部門需要及時的完善我國民事訴訟法律,自主的參考其他地區或者是其他國家成功的案例,逐步細化我國法律法規,強化恒定原則在民事訴訟當事人中的適用效果,優化法律在民事訴訟中的運用進程,給我國人民群眾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提供重要的前提保障,為我國和諧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和支持。
參考文獻:
[1]林小惠.論我國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恒定主義[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2):78-83.
[2]韓佳秀.準確理解和適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恒定原則——以民事訴訟法《解釋》249條為視角[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版),2016,17(2):30-33.
[3]李貝貝.論當事人恒定原則[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32(2):23-27.
[4]胡軼.論民事訴訟當事人恒定原則——兼評《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249條之適用[J].天中學刊,2016(2):50-55.
[5]杜萬華.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實務指南[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5:400.
[6]趙沛沛.訴訟承擔之既判力思考——對當事人恒定主義與訴訟繼受主義的評析[J].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8):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