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穎 周曉
關鍵詞 政府購買 公共文化服務 安徽省
作者簡介:于志穎,安徽大學管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周曉,安徽大學管理學院本科。
中圖分類號:D6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291
國外最早開始了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把原先由政府所生產供給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在市場的原則下,進行公開招標,提供公平競爭的手段將這些產品以及服務進行合同約定,外包給社會主體甚至是私人承完成國家服務的購買。為加強新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在政策綱要的要求下,我國政府不斷改進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購買情況,但總體上還存在許多不足[1]。例如我國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先進且齊全,而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和需求矛盾突出。現在國家進一步加強供給側改革,希望在財政資金提供上加強保障,保證農村公共文化產品的有效供給,提高政府在購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環節的效率,節約人力物力,縮小城鄉之間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差距,從而緩解公共文化供需矛盾。
(一)相關概念界定
1.政府購買公共服務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指的是利用市場的巨大功能,把原先與政府相關的公共服務項目或產品,在遵循雙方約定同意的方式和程序后,交給那些經濟能力和發展能力成熟的社會組織、相關事業單位、個體來承擔,同時政府按照簽訂的契約支付給這些負擔主體一定的經費[2]。本文認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就是集中財政資金,在遵循市場化原則的前提下,在社會上公開招標和營利性組織和非營利性組織以及其他社會公共服務機構等主體簽訂合同,以此來購買公共物品的一個過程。
2.公共文化服務
這個概念的內容廣泛豐富。在我國,王富軍認為:通過公共財政的支持,由社會力量以及個人參與的公益性事業[3]。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務的最重要的提供者,但卻通過合理的方式交由社會力量甚至私人來負責,以提高資源利用率。政府在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過程中既可以充當生產者也可以將生產的機會承包給非政府組織等其他生產者來實現公共文化的購買,并且需要體現公共和基本性。既然是公共文化服務,就不該把營利性放在首位,顧及百姓的真正需要。社會貧富差距懸殊,但越是如此就越要加大對公共服務公平分配的重視。公共文化服務是全民參與全民共享的,應該保障百姓的獲取途徑便利。
3.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
此概念是說在市場力量的幫助下,把政府承擔的購買責任交由社會第三方組織進行提供,以推進我國的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和供給能力。堅持公益性、公平公開公正、擴大供給、便民利民和量力而行的原則,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政府工作的進行。
(一)專業人才隊伍缺乏
安徽省政府在購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過程中細節問題處理不到位,即使制訂了一些實施辦法,但具體實踐流程操作起來不夠優化。定遠縣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方面比較落后,文化站的管理人員資質不夠,甚至很多人身兼數職,導致從上到下的每一次購買實踐都會存在阻礙。表演隊伍的專業性不強,不能及時傳達出社會主義的新風尚,也沒能結合當地特色,使得表演文化對于村民來說陌生且僵硬,無法切實體會到政府所進行的公共服務的意義。公共文化服務的相關人員年齡大,操作笨拙,對于“互聯網+”的現代科技運用不到位,因此無法讓老百姓享受到信息化帶來的便利。
(二)承接主體不成熟
我省社會組織群體不夠壯大,有能力承擔政府轉移的主體也很有限。而且在我省一些非營利性社會組織的發展還對政府存在依賴性,具有較強的行政色彩,缺乏市場競爭意識。承接主體不夠成熟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延遲政府購買的效率和預期的目標。自2017年起,文化大院的發展逐漸豐富了公共文化購買的方式。但是在無為縣的農村地區,文化大院主要是由鄉民自己進行動員,號召大家參與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過程中來,鄉民的文化素質比起專業團隊相去甚遠。供給主體過度地關注公共文化演出的數量,質量遠遠不達標。
(三)購買資金后期投入不足
政府在購買過程中,沒有發揮好社會力量甚至個人的作用,過分膨脹自身的力量。因為沒有足夠的監督約束,政府在專項財政資金的使用上會出現腐敗思想,權力沒有及時關進制度的籠子,導致原本用于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資金流向不明,人才引進和基礎設施建設都跟不上人們的需求。在安徽安慶,雖然是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代表地區,總的政府購買資金上確實不少,但行政村的數量多,導致平均到每個村的公共文化服務資金金額有限,甚至在有的地區鄉民還要自掏腰包彌補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資金的不足。既然后期經費不足,就算當時在農村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的完備,卻沒有流動的資金來使得這些設施運作,就是對公共文化資金的浪費。不能保障百姓日常享有政府和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文化福利,只是在重大節日勉強進行活動的開展,而平時卻形同擺設。
(四)監督和評估機制不健全
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調全面依法治國,但就政府購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方面相關的法律不夠健全,和地方公共文化事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在資金以及服務項目等方面缺少有效保障。據了解,目前基于行政機關的內部考核存在一些不科學、操作性不強、不規范的現象。比如,考核中多重視鄉鎮文化站、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設施的建設及設備的配置等硬性指標,看陣地面積是否達標,設備是否齊全,而對于文化設施的使用情況、文化活動的開展、產生的效果等缺乏有效的考核方法。財政資金和基礎設施的管理不完善,管理人員積極性不高,缺乏相應的預警和應對方案。不僅如此,一個政策的制定、傳達到執行存在時間錯位,簡言之,政策在實際落實中存在滯后的現象,這影響到政策一開始的評估預期,政策的效果不能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按照規定的程序達到預期估計的效果。
(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政府要把財政支出向農村地區傾斜,在城鄉之間能夠更加合理有效地進行財政資源配置,吸引人才資源向農村地區的流入”[4]。加強對文化工作人員的素質培養,提升他們對農村地區公共文化服務的認知,擴大農村公共文化人員的隊伍。文藝表演者也要不斷地改進自己的表演方式以及內容,把農民的文化訴求注入到每一個文藝作品里來,廣大百姓的認可和共享才是最大的肯定。不僅是專業人員的培訓,當地的人才也可以進行培養挖掘。有的地方老百姓分農忙和休息兩個階段,那么像那些送戲進村的項目就需要考慮到這一點,在他們農忙結束之后,統一安排演出服務。在人口密集地區,不論是老年人口還是年輕人都會占不同的比例,需要構建老年人的活動場所,對于年輕人,可以對他們進行教育培訓,這樣就可以直接在當地進行服務人員的篩選,不僅增加了他們的收入,也更加貼近基層,便于政府的政策落實。
(二)大力培育社會組織
社會組織作為承接方和供給方,他們的迅速發展不僅在提高政府購買質量和效率上產生積極作用,而且也豐富了政府購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所以在向他們購買的同時也需要對這些組織進行扶持,例如政策優惠、資金支持、積極引導社會上人才進入這些組織,推進社會組織的發展壯大。優秀的主體必定會在未來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上節約資源,降低成本,按照實際情況進行項目的一步步完成。除了政府的積極引導,自身也要不斷學習進步。提高服務能力和專業化水平,特別是在對項目進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處理能力。
(三)各方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安徽省在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方面,早就進行不斷地嘗試,但是在全國的公共文化服務購買實踐現狀來看,安徽省依然居于中下的位置。北上廣深幾大地區在發展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努力上,總是起到了帶頭示范作用。一個地區的進步和發展,經濟是決定因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算在理論上關于政府購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構思很完善,但沒有資金的注入,想要將理論轉變為現實就會是紙上談兵。此外,資金的投入需要保持,不能因為一時的表演或者文化服務的開展就調動資金來幫助項目運作,而要一直保證資金的充足,因為老百姓需要隨時享受到政府的惠民政策。對于那些關于百姓迫切需要的服務,不僅要保障機構的正常操作,還要保證供給的公共文化服務的資金充足。防止資金亂用,確保每一分錢都要用到實處,用到和農民有關的公共文化服務上面。既然政府在購買農村公共文化上不斷創新,那就要充分發揮好社會力量的作用,對社會組織進行政策傾斜,幫助他們進行宣傳,號召廣大社會力量和個人力量加入到公共文化的偉大建設工程中,解決政府的資金不足問題。
(四)建立完善的監督評價機制
管理理念的更新需要人才的積極推動。需要他們將這些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活動中,保障政府每一次購買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實現效益最大化。建立健全完備的預警機制和應對方案,讓每一筆錢都用到正確的地方,都是為老百姓所使用的。加強工作人員和村民對公共文化產品的重視,增強他們對公共物品的保護觀念,形成一套科學完整的管理模式。將政府的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對于國家用于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專項財政資金,必須運用到位,堅決杜絕貪污行為。對于村民,政府要積極的宣傳法律思想,增加群眾對法律知識的儲備和積累,讓村民自己拿起法律的武器來捍衛自己的基本文化權益。政府購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進一步完善需要政府、社會力量、村民的共同努力,從而提高農村公共服務供給質量與效益。
政府購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探索將會對農村地區的文明和諧發展意義重大。本文首先對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等相關概念進行了界定,再通過安徽省部分地區的實踐案例的分析總結,論述了安徽省政府購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建設歷程和成效,并在安徽省政府購買現狀的基礎上概括政府購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措施。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人口的文化素質也在不斷提高,這就對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提出新的要求,安徽省政府購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已經取得相對應的成效,但是在供給的數量、質量以及工作效率方面都亟待進一步提高。安徽省政府在購買公共文化服務上不斷地努力,但是一方的力量總是有限的,需要社會力量和群眾的積極參與和配合才能實現最初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海燕,劉倩倩.我國政府購買農村公共服務的理論、現狀以及實踐原則[J].前言,2011(1):148-151.
[2]李山.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現實困境與改革路徑[J].湘潭大學學報,2014(5):25-26.
[3]保羅·薩繆爾森.公共支出的純理論[M].人民出版社,1954:89-91.
[4]張屹立.新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構建中的政府職責[J].安徽農業科學,2009(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