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宏

【摘要】目的 分析在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中開展細節護理模式對提高其滿意度的作用。方法 選擇2016年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內科進行治療的4933例病患為樣本,采取隨機排列表法將其分成對照組(2466例)以及研究組(2467例)。對照組病患實施基礎護理措施,研究組病患實施基礎護理聯合細節護理,比較每組病患所收集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數據。結果 研究組與對照組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數據分別是99.27%、93.59%(P<0.05)。結論 對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實施基礎護理聯合細節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住院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滿意度;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細節護理;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1..02
柳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是柳州市重點專科,目前在申報廣西重點專科項目。其診治的疾病類型較多,如高血壓、心絞痛、心律失常等,該類疾病均具有較高的死亡率[1]。心血管疾病具有發病急、病情變化快以及易復發等特點,因此,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還要提高對病患的護理質量[2]。由于病患對疾病的認知程度較低,加之機體的嚴重不適,極易導致其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嚴重影響疾病治療。因此,本研究對研究組病患實施細節護理干預,效果突出,現闡明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4933例病患為樣本,采取隨機排列表法將其分成研究組(2467例)以及對照組(2466例)。研究組與對照組男女比值分別是1200:1208、1267:1258;年齡平均值分別是58.58 10.26歲、58.39 10.03歲。兩組基線資料經檢驗顯示P>0.05,可進行分組討論研究。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病患實施基礎護理措施,包括生命體征測量、風險因素評估及告知、病情觀察、藥物指導等。研究組病患實施基礎護理聯合細節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當病患進入科室后,責任護士要熱情接待,介紹主治醫生,引導病友之間相互認識、溝通,減少病患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2)向患者介紹住院設施(床頭鈴、床欄檔、衛生間應急鈴等)的功能及使用方法,確保病患及其家屬操作正確,完全掌握。(3)心內科病患大多存在部分自理能力喪失情況,對住院患者進行生活自理能力及相關危險因素的評估,包括:墜床、跌倒危險因素評估、管道滑脫危險因素評估等,對高危因素患者給予警示標識,中危使用橘紅色標識,高危使用紅色標識,其次對病患采取警示教育,進行防范措施指導,讓患者及家屬能自我做好防范;(4)患者每天膳食需經責任護士評估,給予病患營養豐富符合治療需求的食物攝入,提高機體營養狀況,增強抵抗力;(5)出入量是心血管內科重要的病情觀察項目,醫生確定患者每天飲水量,責任護士負責監控實施。其次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的排泄習慣及時遞送便器,協助患者進行排泄照護;(6)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大多數合并糖尿病、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藥物種類較多,經常出現漏服藥情況,責任護士做到核對、發藥并協助患者服藥到口,避免漏服藥事件的發生;(7)提高病患對疾病的認知度,使用健康宣教手冊及暖屏等方式介紹疾病的治療、預后以及注意事項,使其了解積極配合治療的重要性,確保治療以及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8)心內科病患在長期治療過程中極易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護士要鼓勵病患述說自身焦慮問題,邀請具有心理咨詢師資質的醫師幫助病患緩解負性情緒,還可通過舉辦病友交流會來促進病患之間相互交流,增強病患對疾病治療的信心;(9)針對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的介入手術特點,提升患者術肢的舒適度,責任護士帶領患者進行橈動脈PCI術后手指康復操、起搏器術肢康復操鍛煉。
1.3 觀察項目
使用自制的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表對每組病患進行滿意度調查,滿分一百分,九十分至一百分為優;八十分至八十九分為良;七十至七十九分為尚可;低于七十分則為差。本文將優、良、尚可歸納為總滿意度。
1.4 數據處理
計數數據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利用SPSS 18.0軟件進行x2檢驗,當顯示P<0.05時,表示組間差異突出。
2 研究結果
對照組與研究組護理服務總滿意度分別是93.59%、99.27%(P<0.05)。見下表1。
3 討 論
伴隨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也不斷提高,使得人們對醫療服務水平的要求逐年上升。由于心血管疾病存在患病年齡差距較大、病情變化較快以及種類較多等情況,加之疾病對病患機體的影響較大,極易導致病患出現負性情緒,加重其心理負擔,這同樣也對心內科護理工作帶來巨大挑戰[3]。
對心血管內科住院患實施細節護理干預,從多方面對其進行干預措施,保障護理質量的全面提升。由于心內科收治的病患中大多數為老年人,其日常生活能力較差,所以協助其進行日常的生活護理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質量[4];護理人員在指導病患服藥時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避免漏服、錯服情況發生;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營養狀況較差,并且其需要根據自身疾病情況進行合理飲食,針對其不合理的飲食習慣予以糾正,改善其機體營養狀況,從而提高病患機體抵抗力,但需指導病患家屬配合飲食指導,才可從根本上對病患進行合理飲食調整[5];由于疾病病情發展較快,加之病患對疾病的認知程度較差,當疾病發作時,病患極易出現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因此對其實施有效的健康知識教育以及心理護理尤為重要,提高病患及其家屬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實施積極的心理干預均可一定程度上緩解病患負性情緒,提高其治療依從性,不僅可固定臨床治療效果,還可提升病患對護理服務水平的滿意度。本次研究中,研究組與對照組護理服務總滿意度分別是99.27%、93.59%(P<0.05)。根據研究結果可以得出,細節化護理模式通過對病患實施全方位護理干預,使得病患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有大幅度提升。
綜上所述,對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實施細節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病患對護理服務質量的滿意程度,符合現代醫療模式需求,從而提升醫院形象,應在臨床心血管內科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廖朝峰,張呂釗,劉瑩珍,等.我院心血管內科老年患者潛在藥物相互作用導致藥物不良事件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藥房,2017,28(14):1924-1927.
[2] 鄭巧偉,趙培培,羅秦英,等.醫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責任藥師在心血管內科合理用藥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藥業,2017,26(4):67-71.
[3] 鐘麗球,唐海生.醫院心血管內科輔助用藥及冠心病患者質子泵預防使用情況調查分析[J].河北醫藥,2017,39(8):1268-1271.
[4] 彭又云.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干預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4):172,179.
[5] 關 薇.基于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4):707-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