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君


【摘要】根據全球醫學調查來看,我國是個心血管疾病高發的國家,面對這樣的病癥針對一些相關事宜的護理風險問題就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護理風險一般是指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難以預測的危險狀況。護理這項工作的責任重大,也是一項有關社會服務的重要保證,本文將針對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進行深度的探討和研究,針對一些可能存在的問題和我國護理管理的現狀進行語言表達。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1..02
1 有關研究調查
1.1 資料解析
針對心血管病癥及相關問題,我們根據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護理風險管理進行深度解析,針對某所醫院進行了走訪調查,某所醫院中,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在60人以上,護理人員還不到一半的數量,而這些護士一部分都是實習人員,年齡普遍在21歲左右,年齡最大的在45歲左右,除了實習生以外的護理人員,工作年限基本都是2到20年,在最緊張的時期,這所醫院的CCU重癥患者的收治數量達到130例之多,護理風險發生的事件有10例,這其中包括不慎跌倒2例,輸液注射意外6例,護士專業問題1例以及設備性能因素1例,針對這一現象的發生,該所醫院引起了強烈的重視,便展開了一項護理風險管理的培訓課程,在該課程實行到實際運用后,在明顯的改善下,該所醫院因為護理造成的危險問題逐步減少,相比之前是有了明顯的提高。
1.2 管理方法
我們都知道心血管疾病在我國的病發率很高,而心血管病癥的主要體現就是內臟衰弱的慢性病以及內部臟器功能的衰弱,還會伴隨著血壓下降、休克、心律失常等等一些病危的狀況,這些都是心血管病癥可能突發的危險現象,這種突然狀況也為醫療人員帶來了一定的護理風險。在者說到治療使用藥物的風險,藥物的特殊性和針對人體差別的個性比較明顯,針對心血管病癥來說,用藥必須謹慎,如注射一些腎上腺素等控制性強心針都有一定的難度和風險,因為患者可能不適用這種藥物或者劑量問題以及注射腎上腺素的脫針速度都有一定的風險。
設備儀器存在的風險大多體現在心電圖、呼吸機、心電監護等,除了儀器設備使用年限增多而沒有及時保修檢測的風險外,對于一些實習醫生或者對儀器使用并不熟練的醫生來說,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失誤都是一定的風險問題。這就需要加強護理人員的技術掌握度,在者說到護理人員專業素質的問題,像是重癥CCU的病癥患者來說,對于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及素養都特別高,如果不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對于重癥患者來說,就會造成不可估量的風險。
1.3 干預措施處理
心血管內科病重患者的自我看護能力是很低的,因為沒有自主自律的能力,導致一定的患者風險,如果沒有專業的護理人員,對于重病患者來說,將會隨時面臨危險和隱患,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成立風險管理培訓小組,有醫院負責人或者是護士長來做風險管理小組的組長,對于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風險管理進行定期知識和護理培訓,做一些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針對護理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危險事件進行比較和分析,例如患者無法自理、跌倒以及墜床等意外情況,針對一些細節性的問題深入分析,對于一些可能預估性的護理問題進行有效的干預措施,針對護理風險的突發情況加以避免。
加強用藥護理,在位心血管病癥患者的用藥上也要格外注意,治療和緩解心血管病癥的藥物種類繁多,護士應該時刻明白相關藥物的病癥和用量,針對不同的患者使用不同的藥物,在護理患者用藥的過程中,要將藥物的治療內容以及用量價格告訴患者,并讓患者明白藥物對自身病癥的作用,加強自身理解意識,面對一些患者使用藥物產生的不良病癥也要及時處理。
保證設備儀器的有效運作,對于相關的一些醫療器械要定期進行設備保修和養化服務,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還要針對護士對設備的使用情況進行考察,護士對于相關醫療器械的使用程度必須熟練,且了解設備的適當操作,醫療器械的正常使用才能保障患者在使用儀器過程中的安全。
提高護士專業素質,護士的指責至關重要,定期培訓護士應對心血管病癥患者的突發情況處理能力,在知識理念上也要加強培訓,像是按照每周、每月進行護理常識的知識考核來對護士進行缺點點撥。這種有效知識學習,以及護理細節和查房管理上,就可以大幅度降低護理過程中的風險,在面對一些患者的突發病癥,像是生命體征、心肺衰竭功能等,做好數據記錄,以便全面了解患者的病癥階段程度。
1.4 統計化方法
在統計化方法中,我們針對對實施護理風險管理中不良事件發生頻率做了實施前后的調查(如表1所示)。
2 觀察評定標準
經過我們對這所醫院的調查,以及各種數據的觀察評定標準來看,在進行護理風險管理的過程中,針對風險發生的頻率以及各方面護理人員的護理態度和技術是否呈護理滿意度(如表2所示)。
3 結束語
我國作為一個心血管病癥頻發的國家,針對心血管內科護理這項工作來說是需要護理人員具備專業素質及技術的,在提高護理水平的同時也為患者的安全做了顯著的提高,針對設備因素等人員自身因素做出定期的培訓和知識輔導,以避免一些護理過程中不必要的風險問題,做到真正的服務于患者。
參考文獻
[1] 石玉芬,彭 娜,王燕妮.在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護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價值探討[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29):93-94.
[2] 李亞麗,李程程,于 爽,侯秀偉.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降低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發生率[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13):138-139.
[3] 張雪紅.心血管內科老年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分析[A]..《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5年10月綜合刊[C].《臨床心身疾病》雜志編輯部,2015:1.
[4] 斯朗玉珍,次仁卓瑪,何愛花,李麗君.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評估和措施[J].西藏科技,2015(03):52-53.
[5] 趙天淼,孫 超,韓 晶.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探討[J].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9(0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