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趙飛
摘 要:無論對于一個國家還是一個民族,社會核心價值觀都是其存在和發展的有力精神支撐。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我國整個社會的價值體系中居于主導核心地位,對于引領各族人民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推進西部民族地區和諧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西部民族地區;地區建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1]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黨的十九報告再次提及和表述的。可以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價值,反映和折射出我國整個社會歷史和主流價值的發展方向;是引領和昭示著我們每個人積極踐行的價值導向,代表和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引導著整個社會價值取向的發展。
自古以來,作為一個多民族的統一國家,我國西部民族地區文化多元、民族眾多、價值差異大,人民群眾對當今倡導的主流價值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否接受和認同?認同和接受的程度如何?在新時期復雜多變的現階段的國際環境下,立足西部民族地區發展的實際,核心價值觀能不能進一步在實踐中內化為引領民族地區社會成員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能不能成為新時代引領各族群眾的行為方式和是非判斷的標準,對于進一步深化和增進民族團結,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維護和推動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促進社會穩定和諧有著至關重要的戰略意蘊。
一、思想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有利于促進西部民族地區社會穩定,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和民族地區和諧發展
西部民族地區社會的穩定程度和和諧狀況,不僅需要社會管理的科學規范有效,同時更需要具有浸潤心靈、引領這個社會群體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感召力。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地區的安定和社會有序的狀態是長期以來整個民族地區穩定、團結、和諧、發展的重要保障。民族地區的穩定和諧的程度直接關系全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我們要實現有效地整合社會,必然成為我們在新形勢下實現促進社會改革轉型期一個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尤其是在一個矛盾交織、利益多層次化、問題多發多變的新時期,核心價值觀正是我黨提出進行有效社會整合的精神支撐,具有靈魂、統領、整合、聚合的重大凝聚作用。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有了共同理想,也就有了鐵的紀律。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這都是我們真正的優勢。”[2]在社會矛盾交織、利益問題多變、突發事件多發的嚴峻形勢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整合的精神靈魂,發揮著統領和聚合作用。由于歷史、現實、社會、自然條件等原因,西部民族地區與中東部發達地區發展差距逐漸擴大,如果這種發展差距長期得不到解決和妥善協調,并且在一些地區導致各族群中產生心理失衡和情緒不滿,長期積累下來就會逐漸演變、演化成為影響和阻礙社會發展的深層根源。這些都會嚴重阻礙民族關系的和諧發展步伐。因此,核心價值觀的作為社會統領的一種價值取向,有效整合處于多元狀態、多樣文化的各族群體的的意志,通過形成一種共同的價值取向和凝聚力量的精神紐帶,正確穩妥的處理好當前在西部民族地區存在的思想困惑和利益矛盾問題,成為科學穩妥化解利益分歧和思想疑惑的思想基礎,進而實現社會的科學整合和科學發展。
二、精神動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是引領多樣民族文化和價值觀,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社會共識,推動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精神動力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3]42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改革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快,對外開放日益加大,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特別是在現階段社會生活方式多樣化、行為方式多樣化和價值取向多樣化的嚴峻形勢下,民族地區社會成員的思想活動的“三性”(即獨立性、選擇性和差異性)顯著增強。但是在新形勢下,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和看到當前有40多個少數民族集聚生活在西部民族地區,而且這些40多個少數民族文化獨特,生活方式各異,風俗習慣不同,宗教信仰存在差異,呈現出多樣化和多元化的特征,這就更加需要在多樣民族文化和多元價值觀并存的大格局中進一步確立全社會認同的和核心價值觀,更加需要這種精神支撐來激勵和引導西部民族地區社會成員向著共同目標前進。
西部地區民族眾多、文化多樣,在多樣各異文化的思想交融、碰撞、激蕩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西部民族地區社會價值觀念的精神支撐和根本指引。這種核心價值觀直接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廣大的適用范圍和強大的引領力量,能夠科學正確引導西部民族地區各族群眾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理性的看待和處理問題。協調利益、化解矛盾,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各族群眾的精神訴求和利益需求,致力于引導人們增強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和認同,協調民族關系,引導社會成員確立共同的價值觀念和和堅定理想信念,引領民族地區的多樣社會文化思潮和諧發展。要探索民族地區建設核心價值觀,就必須結合民族地區發展的實際,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旗幟鮮明地增強各族人民群眾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的思想共識。增強民族團結,推動民族發展大繁榮,推動民族關系和諧發展,凝聚思想共識,實現西部民族地區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是西部民族地區激發各族人民改革創新、奮發向上,進一步打牢全國各族人民群眾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進一步推進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
三、理論武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西部民族地區有效抵御西方敵對勢力意識形態的滲透、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強大理論武器
西部民族地區基本都分布在祖國邊疆沿線,地區特殊,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長期以來一直都是西方敵對勢力等分裂分子的滲透和占領的重要區域和重要陣地,曾多次企圖通過各種陰謀實現“和平演變”,與此同時,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企圖通過“文化”這種無形力量,實施“文化帝國主義”,力圖使用各種手段,大肆宣揚西方所謂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用各種途徑加強西文所謂的文化滲透和文化輸出。面對各種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甚至顛覆,要有效抵御西方敵對勢力意識形態滲透,維護國家統一和諧,促進民族地區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繁榮發展,就需要我們在西部民族地區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引領和指引,為各族群眾指明前進方向,確立共同理想信念,不斷提升各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進而形成激勵各民族團結進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世界文化激蕩中保持民族精神獨立、挺起民族脊梁的戰略支撐。”[4]320-321西部民族地區是有效抵御西方文化意識形態滲透和維護國家統一,國家安全的前沿地帶。我國作為統一的多民族社會主義國家,思想滲透和爭奪是不容回避的問題。大力加強西部民族地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是有效抵御和應對西方文化霸權和促進國家文化安全,提高文化免疫力和增強抵御力的重要理論武器。它有利于為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地區提供一種進行和諧社會建設所需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追求;有利于進一步傳播和壯大主流文化價值體系,減少思維沖突,增進擴大社會認同,避免因沖突或差異造成和引發的社會動蕩;有利于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好格局,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主流文化和亞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引導各民族群眾取得廣泛而深刻的價值認同,進而超越地緣、血緣、文化、價值等方面的差異,消除因利益或者其他差生的隔閡、分歧,達到增強內心的歸屬感和向心力,最終實現各民族團結、進步、和諧、繁榮,引導各族群眾維護國家統一、維護民族團結,鞏固各族群眾共享社會發展的利益福祉。
核心價值觀從根本上來說它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全體社會成員和各個民族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就只能是一頭睡獅。”[4]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我國整個社會的價值體系中居于主導核心地位,對于引領各族人民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引領多樣民族文化和價值觀,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社會共識,推動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精神動力,是能夠有效抵御西方敵對勢力意識形態的滲透,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強大理論武器,有利于促進西部民族地區社會穩定,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發展。因此對于西部民族地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的歷史意義。
參考文獻:
[1]? 本書編寫組.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2]?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4.
[3]? 本書編寫組.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
[4]? 韓震.核心價值觀強基固本[N].北京日報,2019-09-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