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摘 要:綠色發展理念是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根本宗旨,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離不開綠色發展理念。鄉村全域旅游作為綠色產業,是當前黑龍江省發展鄉村產業的重點方向。黑龍江省鄉村生態資源和鄉村文化資源豐富,發展鄉村旅游條件得天獨厚。通過討論綠色發展理念下黑龍江省發展鄉村全域旅游的路徑,闡釋黑龍江省鄉村全域旅游的優勢,以及其他方面有待提高的措施。
關鍵詞:黑龍江省;綠色發展理念;綠色產業;鄉村全域旅游
一、黑龍江省發展鄉村全域旅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要將鄉村全域旅游作為一個產業路徑去發展,而不是產業品牌
習近平總書記講:“發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對的,要堅持走下去。”全域旅游的實質是路子,是將全域旅游置于黑龍江省社會經濟發展之中來認識的。從黑龍江省社會經濟來認識全域旅游,可以這樣理解:全域旅游是綠色發展理念下黑龍江社會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需要。
綠色發展理念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協同進步問題,旨在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在綠色發展理念的引領下,全域旅游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游消費為平臺,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和政策等要素的整合、優化和提升,實現區域內旅游與社會經濟的融合發展、創建社會共建共享的旅游環境,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發展方式。從旅游化具體來說,要形成空間的旅游化、要素的旅游化、產業的旅游化的發展格局。而全域旅游的提出便為這些地區提供了新的發展模式和消費環境。通過鄉村全域旅游發展,使鄉村旅游消費成為未來黑龍江省經濟增長新模式與新動力。因此,全域旅游是一個產業路徑,而不是產業品牌。
(二)黑龍江省鄉村全域旅游是鄉村資源的“+旅游”,而不是“旅游+”
官方對全域旅游的概念解釋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來整合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全域旅游概念提出之后,黑龍江省一些地區的規劃都是“旅游+”模式,認為“旅游+”是旅游產業融合的基本路徑。然而,按照“旅游+”模式思考全域旅游就變成了小旅游思路,僅僅是觀光旅游。即“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旅游模式,僅僅是走觀光旅游路線。隨著人民對旅游質量要求的提升,靠景區觀光形態的旅游模式已難以滿足旅游者需要。
全域旅游是要改變以景區為主要架構的旅游空間經濟系統,構建起以景區、度假區、休閑區、旅游購物區、旅游露營地、旅游基地、旅游功能小鎮、旅游風景道等不同旅游功能區為架構的旅游目的地空間系統,推動旅游空間域從景區為重心向旅游目的地為核心轉型。因此,全域旅游是要實現旅游空間形態的多樣化,而不是旅游全空間。黑龍江省發展“農業+旅游”消費,不僅為旅游者提供更為豐富的旅游產品和旅游項目,也可借助于旅游建立其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從而擴大企業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占有率。因此,在全域旅游下,旅游融合是“+旅游”而不是“旅游+”。
(三)鄉村全域旅游需要旅游便利化,不是旅游要素化
不同的旅游形態對旅游要素的依賴程度是不同的,觀光旅游強調的是“游”的要素,度假旅游強調的是“住”的要素,休閑旅游強調的是“吃”和“娛”的要素,體驗式旅游強調的是“吃”、“住”、“行”、“游”、“購”、“娛”全部要素,全域旅游各種要素如何圍繞著旅游需求類型進行有機組合,形成旅游的便利化,便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從旅游消費者的角度來認識,旅游者要的不是旅游的要素化,而是旅游的便利化。旅游便利化是大眾化旅游時代的一個重要前提,而旅游便利化的實現不是一個簡單的旅游要素組合,而是一個制度設計問題,是通過一系列制度安排與規制實現的。
黑龍江省發展鄉村全域旅游需要為旅游者提供便利條件。例如,由于地處我國最北部,加之地域廣袤,難以成為南方游客自駕游的目的地,而沒有汽車,則難以更好地體驗很多鄉村旅游項目。那么,我們便可以研究旅游者如何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度假方式,提供方便的車輛租賃業務,并為游客提供網絡車輛租賃系統、標識系統、旅游代理系統、旅游公共服務系統,建立全省汽車租賃網絡,實現異地還車,無須原路返回浪費游客時間和精力。所有這些不僅涉及旅游硬件建設,還關乎服務與政策等軟件建設問題。在現有的資源、設施和服務的基礎上,以旅游便利化為目標規劃出適應旅游需求的一個完整的旅游服務系統,以滿足旅游者對旅游品質提升的需要。全域旅游要的不是旅游的要素化,而是旅游的便利化。
二、綠色發展理念下黑龍江省發展鄉村全域旅游應加強的措施
(一)加強鄉村資源建設,形成全要素田園綜合體
黑龍江省發展全域旅游,按照綠色發展理念引領,要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激發綠色新動能。依托大田野、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大濕地等資源,以“北國好風光,盡在黑龍江”的自信態度、規劃“北國鄉村·美好田園”的主題形象,把鄉村旅游宣傳納入到綠色發展理念整體發展計劃之中。
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支持各地因地制宜開發特色資源,積極發展多樣性特色農業。培育立縣立鄉立村辦產業,推動黑龍江省特有的葡萄、藍莓、樹莓、草莓等寒地漿果產業發展,依托林區生態和資源優勢,打造林菌、林果、林藥等林下支柱產業。以此結合體驗式旅游,甚至將種植、培育、采摘過程都納入到體驗式旅游中,讓游客有自己的一畝田園,將體驗式旅游貫穿整個春種秋收。
打造產業融合發展新載體。規范有序培育發展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主體產業,發展特色鮮明、產城融合、充滿魅力的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田園綜合體,支持有條件的縣(市)開展田園綜合體試點,圍繞田園資源和農業特色,科學規劃布局、全域統籌開發、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以村集體經濟、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