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治中 魏凱 趙岳

【摘要】目的 探究手術切開引流,對于肛周膿腫患者肛瘺形成的防治效果,分析其臨床應用意義。方法 本次研究實驗時間段設置為2015年6月~2016年5月,將其時間段內32例患者錄入研究開展實驗,通過隨機分組法記名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單組樣本量設置為16,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膿腫切開引流術,實驗組患者則選擇一次性手術切開引流掛線術。記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和肛瘺形成率分析組間差異。結果 實驗完成后,兩組患者的肛周膿腫狀況均得到改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100%。按實驗組患者在治療完成后,肛瘺形成率僅為16.25%,其數據優于對照組患者的43.75%,組間差異對比顯著(P<0.05)。結論 在對肛周膿腫患者進行治療時,應用一次性切開引流掛線術進行治療,能夠有效避免肛瘺的形成,有助于保證治療效果,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肛周膿腫;低位切擴掛線高位曠置法;效果研究
【中圖分類號】R65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1..02
肛周膿腫是一種臨床上的常見肛腸疾病,在目前臨床上發病率較高[1]。由于這種病癥會出現反復發作的狀況,患者肛門時刻處于疼痛狀況下,會極大的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在本次研究中,抽選我院中2015年6月~2016年5月間收入的32例患者個體資料進行分析。探究手術切開引流對于肛周膿腫患者肛瘺形成的防治效果,分析其臨床應用意義,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實驗時間段設置為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該時間段內對我院數據庫資料進行篩查分析選擇其中符合要求的肛周膿腫患者的個體資料32例進行實驗,通過隨機分組法記名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單組樣本量設置16。患者年齡23~48歲,平均年齡(35.8±6.8)歲。實驗組患者年齡21~49歲,平均年齡(36.1±7.2)歲。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時均不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或相關器質性疾病,可耐受本次實驗中各項操作以及后續隨訪,詢問患者相關病史以及基本資料后,確認患者可配合本次實驗開展,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未見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膿腫切開引流術。
實驗組患者則采用一次性手術切開引流掛線術進行治療。于患者會陰部位進行碘伏消毒,將食指伸入患者肛內,明確患者膿腫部位和病灶狀況探查膿腫,做弧形切口或放射狀切口,充分將膿液排出,采用橡皮條銀探針順切口機底向肛內進行放線檢查,找出內口并在已經潰爛的內口或濃腔最薄位置穿出銀探針,經過在肛內拿出探針后,使橡皮條兩端合攏之后進行牽拉,采用7號絲線對切口位置進行掛線并常規包扎創口。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實驗數據由我院統計學工作人員進行統計分析,實驗統計軟件選擇SPSS 22.00,將P<0.05作為統計學意義存在界限,實驗中計量資料(%)選擇x2檢驗,計數資料(x±s)選擇t值檢驗,結果由同組檢驗人員進行分析。
1.4 評價標準
在手術完成后,對兩組患者的手術出血量、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進行記錄,對所有患者的手術指標進行分析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質量。
2 結 果
實驗完成后,兩組患者的肛周膿腫狀況均得到改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100%。按實驗組患者在治療完成后,肛瘺形成率僅為16.25%,其數據優于對照組患者的43.75%,組間差異對比顯著(P<0.05)。見表1。
3 討 論
在對肛周膿腫患者進行治療時,通常選擇常規膿腫切開引流術方案進行治療,但這種手術方案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手術創傷,很可能會影響患者的生理功能,故而在臨床研究中認為應當選擇一種創傷較小且易于操作的手術方案,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3]。一次性手術切開掛線引流術能夠保證患者的膿液及時引流出來,盡可能消除患者肛瘺形成的概率,同時做好患者的創口消毒,能夠清理患者的膿腔狀況。
本次研究結果說明,在對肛周膿腫患者進行治療時,應用一次性切開引流掛線術進行治療,能夠有效避免肛瘺的形成,有助于保證治療效果,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劉恒良,彭 文,姜鵬君.切開掛線結合對囗引流術治療多間隙肛周膿腫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19):56-57.
[2] 郭偉深.一次性切開掛線根治術治療肛周膿腫的療效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9(11):149-150.
[3] 黃 林.一次性手術切開引流掛線術治療肛周膿腫的療效和預后[J].黑龍江醫藥,2019,32(01):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