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利芹 李超 黃影平 余榮萍
【摘要】目的 探討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不良妊娠結局患者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發生情況,并分析相關影響因素。方法 選擇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IVF-ET不良妊娠結局患者106例,采用PTSD篩查量表平民版(PCL-C)評估其心理損傷程度,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同時調查一般資料,記錄PCL-C量表得分及PTSD癥狀篩查陽性結果,并分析不良妊娠結局患者發生PTSD的影響因素。結果 100例IVF-ET不良妊娠結局患者,PCL-C量表平均得分(37.97±3.26)分,其中有PTSD癥狀發生率為25.00%;兩組職業、居住地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PTSD癥狀組年齡(≥30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胚胎停育占比高于無PTSD癥狀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年齡(≥30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胚胎停育為導致IVF-ET不良妊娠結局患者發生PTSD的相關因素(OR>1,P<0.05)。結論 年齡、文化程度、胚胎停育是IVF-ET不良妊娠結局患者發生PTSD的相關因素,需于早期采取針對性心理防治措施。
【關鍵詞】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不良妊娠結局;創傷后應激障礙
【中圖分類號】R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7..02
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transfer,IVF-ET)是主要的輔助助孕方式,可用于治療不孕不育患者,以幫助其提高妊娠率。但近年來研究發現,雖然>50%的IVF-ET者可成功妊娠,但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較高,不僅會對體外受精結局產生影響,同時將加重患者身心壓力,嚴重者可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進而影響其日常生活,不利于進行下一助孕周期[1-2]。因此,需針對影響PTSD的相關因素,實施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減輕不良妊娠結局后女性心理問題,幫助其再次接受妊娠。鑒于此,本研究探討IVF-ET不良妊娠結局患者PTSD發生情況及相關因素。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IVF-ET不良妊娠結局患者106例, 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年齡23~45歲,平均年齡(32.58±3.81)歲;病程2~5年,平均病程(3.81±0.26)年;其中生化妊娠25例,停育68例,流產4例,異位妊娠3例。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①均行IVF-ET,且經隨訪出現不良妊娠結局;②有正常認知、書寫、溝通能力者;③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并自愿接受。(2)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精神系統疾病者;②視聽障礙嚴重,對調查結果可能產生影響者;③不能配合調查或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在進入下一在治療周期前,以面對面的形式,向所有患者介紹調查內容、目的及意義,指導其自行完成調查問卷,共發放106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00份,有效回收率94.34%。采用PTSD篩查量表平民版(The 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3]評估心理損傷程度,共17個條目,各條目1-5分,評分范圍在17-85分,分數與PTSD發生可能性呈正比,其中無明顯PTSD癥狀:17~37分;有一定程度的PTSD癥狀:38~49分;有較為明顯PTSD癥狀(可被診斷為PTSD):50~85分。而后依據結果,將患者分為有PTSD癥狀組(總分≥38分)與無癥狀組(總分<38分)。同時調查患者的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居住地等一般資料及社會支持等內容。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 23.0,以%和n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出可能影響調查對象PTSD的影響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PTSD調查結果
100例IVF-ET不良妊娠結局患者,PCL-C量表平均得分(37.97±3.26)分,其中有PTSD癥狀25例。
2.2 IVF-ET不良妊娠結局患者PTSD的單因素分析
兩組職業、居住地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PTSD癥狀組年齡(≥30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胚胎停育占比高于無PTSD癥狀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IVF-ET不良妊娠結局患者PTSD的多因素分析
經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年齡(≥30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胚胎停育為導致IVF-ET不良妊娠結局患者發生PTSD的相關因素(OR>1,P<0.05)。見表2。
3 討 論
IVF-ET不良妊娠結局包括生化妊娠、胚胎停育、異位妊娠、自然流產等,易造成焦慮、PTSD、抑郁癥等不良事件,嚴重者可對再次妊娠造成影響[4]。而隨著近年來生物-社會-心理健康模式的發展,人的心理因素逐漸引起關注,PTSD作為個體經歷創傷后出現的持續或延遲精神障礙,易造成患者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焦慮等問題,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及社會交往[5]。因此,如何預防不良妊娠結局后女性心理問題成為現臨床關注的重點之一。
經Logistic回歸分析,年齡(≥30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胚胎停育為導致IVF-ET不良妊娠結局患者發生PTSD的相關因素。年齡是PTSD的獨立危險因素,其原因可能與承受能力有關,年齡較大的患者,其承受能力下降,更易發生PTSD,而≥30歲的IVF-ET患者,因擔負較重的社會及家庭角色,生育壓力較大,對妊娠的期望值較高,在面對不良妊娠結局時,更易造成較大的情緒波動,進而出現抑郁、焦慮等精神癥狀,且不能有效的調節心理,導致PTSD發生率較高。文化程度是PTSD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教育水平高者大部分也具備較高的社會地位及經濟收入,生活富足,交際廣泛,可負擔較高的治療費用,其心理壓力程度較輕微,同時獲取信息的途徑廣泛,對IVF-ET知識及不良事件了解較多,進而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及心理應激能力,在面對突發事件時,可迅速調節自身心態,并運用多種方法及策略解決問題,故此類人群的PTSD發生率較低。胚胎停育是PTSD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其是指胚胎因某種原因在一個階段停止發育并死亡,產婦常伴有陰道流血、妊娠反應消失、停經等現象,相關研究發現,胚胎停育患者易發生多次流產,尤其是原因不明的胚胎停育,因預防措施不明確,其長期處于心理應激狀態,身心承受極大的壓力,會對病情的發生發展產生影響,進而造成惡性循環,出現反復流產,進一步加重心理創傷,出現心理恐懼,不利于實施下一助孕周期的治療[6]。
綜上所述,年齡、文化程度、胚胎停育是導致IVF-ET不良妊娠結局患者發生PTSD的相關因素,需早期采取針對性心理防治措施,以控制PTSD發生風險。
參考文獻
[1] 郭啟云,顏 丹,劉 穎,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與生育生命質量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27):2081-2086.
[2] 邢 娟,吳大保,汪 菁,等.28例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術后異位妊娠的臨床研究[J].安徽醫藥,2017,21(9):1605-1607.
[3] 王梅芳,王相茹,李小妹.產婦創傷后應激障礙現狀及與心理彈性關系的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8,35(1):1-7.
[4] 苑 杰,龐靜娟,郭 鑫,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心理特點及干預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8,29(6):777-780.
[5] 唐洪泰,張永存.創傷后應激障礙[J].中華燒傷雜志,2017,33(11):687-687.
[6] 郭立燕,翟 敏,劉佳寧,等.胚胎停育與焦慮抑郁及孕期生活事件的關系[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7,26(2):16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