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睿
摘 要:民生工程是當今國家重點關注的項目,更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保障措施。自2006年安徽省開展十二項民生工程以來,全國各地都步入了民生工程建設中。2019年9月4日和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中連續兩次提出關于民生工程的指導意見。會議指出,要重點關注人民的需求,在政府的支持與帶動下,對社會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衛生、義務教育、養老保障、棚戶區改造等方面加大資金投入,爭取做到補齊短板、切實惠及人民、且保障持續向上發展態勢。各地民生工程的大力開展,意味著審計部門應當開展相應的政策跟蹤審計工作。高效的跟蹤審計可以確保民生工程政策切實惠及人民,同時審計發現的問題還能為政策今后的制定提供建議。
關鍵詞:政策跟蹤審計;民生工程;醫療衛生
引言
為進一步推進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確保政策從發布到落實的真實有效,審計署在《“十三五”國家審計工作發展規劃》中將政策跟蹤審計指定為審計應當重點關注的業務。政策跟蹤審計應當對政策的發布、執行、效率、效果、整改狀況等方面制訂全方位多角度的審計計劃,從而確保政策得到有效執行,同時為政策覆蓋到的人民群眾的生活提供合理保障。
一、民生工程政策跟蹤審計
(一)民生工程的內容
民生工程是政府堅持以人為本,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保障公民基本權利,提高群眾生活水平,重點關心弱勢群體,采取的一系列積極政策舉措。一句話,民生工程就是政府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現代版“為人民服務”的具體體現[1]。
(二)民生工程政策跟蹤審計的特點
作為新興的政府審計方式,政策跟蹤審計雖然相關理論尚未完善,且未形成系統的工作流程,但在政策落實方面,政策跟蹤審計自身的特性使其具有獨特的優勢。下面列舉三點。
1.預防性。通過政策跟蹤審計的實時監督,分析政策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對之后政策的執行工作提供參考,減少此類問題在后續工作中出現的可能性。
2.時效性。由于政策執行本身有一定的時間跨度,政策跟蹤審計作為針對政策執行的工作,從審計項目組制訂計劃開始就時刻關注政策落實各方面情況的變化,無論是被審單位還是審計部門自身的問題,發現后都可以立刻研究整改方案。
3.對政策的反饋。政策跟蹤審計是針對政策走進群眾生活具體情況的調查。審計期間具有較高權威性的機關工作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結合,不僅可以全面了解政策執行中群眾生活狀況,還能發現政策是否存在問題,并對有關部門反饋審計結果,從而確立日后更高效的政策方向,形成良性循環。
(三)民生工程政策跟蹤審計的動因
民生工程開展的初衷是為解決人民生活問題、改善人民生活環境、提升人民生活質量。民生工程覆蓋面極廣,關注點集中在民生的要點、難點。
1.民生工程政策切實走入人民生活
從兒童、青少年的教育資源、教學環境問題,到成年人住房問題,再到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從關乎全民生活健康的醫療衛生方面,到具體某一貧困地區的飲水、互聯網等問題,面面俱到的政策顯示出國家改善民生的決心,可謂有問題的地方就有政策,有政策的地方就有投入,無論人力、物力。
2.民生工程建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
由當前民生工程建設的覆蓋面和國家關注度可以看出,此項工程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目標中的關鍵一步。因為關鍵所以更需要被關注,不僅僅是對問題的關注,更應當對發現問題后、政策指令到位后相關政策的執行情況以及執行效果、資金使用效率、問題整改落實情況等方面進行重點關注。這就涉及到政策跟蹤審計工作的部署[2]。
3.政策跟蹤審計基本理論需要在實務中得以檢驗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評估相關基礎理論在審計工作中的使用情況能真切的發現其是否適用。不同地區不同類型民生工程項目、不同的審計執行方法,諸多的不同經過具體項目的考驗后可以篩選出最優者,并且可以運用到今后的政策跟蹤審計中。
(四)民生工程政策跟蹤審計的可行性
開展民生工程政府跟蹤審計工作需要多方因素的支持,下面列舉關鍵的兩點。
1.信息化大數據技術的廣泛使用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將互聯網推向物聯網,將信息簡化為數據。在科技水平的保障下,我國各地開始“云平臺”、“共享中心”、“數據庫”等線上資源的建設。社會審計尚且推行無紙化辦公,作為國家權威審計部門更應當走在時代前列,運用現有的信息技術手段、數據分析方法強化審計工作。
2.政策跟蹤審計更重視實務工作
傳統審計更注重理論的分析、指標的選取、體系的構建,而在政策跟蹤審計出現后,審計機關在執行審計時,側重點更多放在實務中,對于重大政策落實情況的調查尤為仔細。無論是政策頒布后審計人員工作的轉變,還是被審計單位在審計人員嚴格的審核中心理的變化,都可以看出審計工作致力于跳出理論,重視實務[3]。
二、當前民生工程政策跟蹤審計的狀況
(一)政策跟蹤審計處于初級階段
1.政策跟蹤審計理論不健全
正如審計工作誕生初期一樣,政策跟蹤審計現階段有關概念的界定并不明確,審計工作中對于審計目標、審計范圍、審計方法等方面的選擇會存在誤差,在判斷問題重要性時運用不完備的審計理論、面對模糊的政策界限難以保證審計工作的高效。
2.政策跟蹤審計的地位尚未確立
雖然國務院賦予政策跟蹤審計崇高的地位,還頒布了諸多審計工作指導意見,但這些文件主要是從宏觀角度規劃審計工作的方向,并未細化分析審計具體工作中是否能夠有效發揮其權威性。
3.政策跟蹤審計實施路徑不規范
當前政策跟蹤審計工作中并未形成規范的審計框架,也沒有對于審計工作各環節的評價和績效標準,導致審計工作略顯雜亂,難以保證審計質量[4]。
(二)政府機關部門之間疏于配合
國家發展日新月異,審計機關開展政府跟蹤審計的范圍將越來越大,對于審計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類似于工程審計的基礎設施建設、百姓安居工程審計在針對項目本身管理、職能、目標等方面審計的同時,應當與城建局、物價局等多方溝通,全面了解此項民生工程的項目決策管理、勘察設計管理、招投標管理等多方面的具體內容。
(三)互聯網政府理念尚未普及
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我國企業紛紛積極響應,用互聯網技術對自己所處的行業進行升級,以取得更好的績效產出、經營成果。但由于審計機關缺少互聯網思維,暴露的問題大多是借問題弄虛作假、借漏洞權力尋租。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公開、信息不對等、機制復雜、流程不流暢、人為操作多,劣幣逐良幣。歸根結底就是審計機關尚未建立“互聯網+”公共交易管理及監督運營平臺。
三、民生工程政策跟蹤審計優化建議
(一)明晰政策跟蹤審計側重點
開展審計工作前審計人員應當明確政策的具體目標及其側重點。以S市政府“三名工程”為例,政策引進外來人才,在醫療各領域建立權威性。審計人員應當注意的是,政策重點并非在于引進來,而是在于能將引進來的人才留下來,做到真正提升醫療水平,造福S市及周邊人民的健康生活。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工作前就應當明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改善醫療,切實服務于人民健康。審計作為獨立的主體,應時刻保持嚴謹性,對政策中提及的引進人才、團隊應落實到人;政策撥款的資金應有來龍去脈;對享有福利的私營醫療機構、企業應當確保其有相關作用。
(二)政府應建立內部人才庫
1.引進“互聯網+”技術型人才
信息化時代對于計算機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政府應當成立“互聯網+”人才招聘團隊,公開向全國各地招聘計算機、大數據、區塊鏈等領域的工程師,適當放寬落戶政策,并對此類人才根據表現發放特有的住房補貼,對特別貢獻的人才可分配住房,爭取將人才引進來且留下來長時間造福本市。同時,增強本市各高校相關專業的師資力量,打造一批又一批的計算機人才[5]。
2.培養審計人員專項技能
“互聯網+”時代對于審計人員的要求也從注冊會計師、內部審計師等諸多財會類人才轉變為了復合型人才。為了提升審計質量,改善審計技術方法,審計機關在聘請專業技術型人才時應當給現有的經驗豐富的審計人員提供優質的專項培訓。同時,審計機關應聘請諸如醫療、造價、城市規劃、社保等方面的專家,定期給審計人員開展講座,以確保今后開展審計工作時審計人員在對各個方面知識都有所涉及。
參考文獻:
[1]? 宋睿,吳丹.推進重大民生工程審計全覆蓋的途徑[J].中國審計,2014,(6):44-46.
[2]? 彭珂珊.“民生八大工程”啟動實施以來的成效及問題和對策分析[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53-58.
[3]? 馬忠,安著吉.本土化視野下構建中國特色國家治理理論的深層思考[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0(2):17-24.
[4]? 李志強,趙靖,姜雅琳,韓英霞.政府審計、媒體報道與央企高管在職消費行為[J].會計之友,2020,(2):127-134.
[5]? 李秀峰,韓亞棟,崔興碩.深圳“織網工程”:創新社會治理的新標本[J].行政管理改革,2014,(10):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