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霞


摘 要:華僑在革命過程中曾組建眾多的革命組織或團體。部分組織或團體,因在革命過程中留下的資料較少,后人在解讀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偏差。1912年在廣州成立的美洲同盟會就是如此,眾多研究者誤以為其是華僑在美洲成立的同盟會組織。文章重點就新發現史料,對美洲同盟會和美洲同盟會舊址發展的歷史做了新的梳理。
關鍵詞:美洲同盟總會;美洲同盟會;美洲同盟會舊址
辛亥革命紀念館收藏了兩件與美洲同盟會相關的藏品,一個是1934年《美洲中國同盟紀念會會所落成開幕紀念特刊》,另一個是民國刻“美洲中國同盟紀念會落成志喜”鏡柜。這兩件藏品,尤其是前者,記載了美洲同盟會成立的起因、組織變遷以及美洲同盟會舊址的重建過程。這一史料的發現,為我們區分“美洲同盟總會”與“美洲同盟會”和重新梳理“美洲同盟會”與廣州水母灣21號美洲同盟會舊址的歷史變遷提供了新的依據。
1 “美洲同盟會”不是“美洲同盟總會”
“美洲同盟會”不是“美洲同盟總會”,“美洲同盟總會”是華僑在美洲成立的社團組織,是三藩市中國國民黨美洲總支部的前身。人們對于美洲同盟會的解釋,基本上是依據《辛亥革命辭典》:美洲同盟會 中國同盟會的分支機構。亦稱美國總支部。①這里說的“美洲同盟會”,查史料,應該是指1910年成立的“美洲同盟總會”,官方名稱應為“美洲三藩市中國同盟總會”。
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后,革命黨人著手在美國發展組織。1909年12月,孫中山在紐約召集數名華僑,成立了紐約分會,后鑒于陸續在芝加哥、舊金山、葛侖、屋侖、洛杉磯等地設立了分會,遂于1910年3月在舊金山成立美洲同盟總會,全美各分會均由總會統轄。該會仿照美國憲法制定《美洲三藩市中國同盟會總會章程》(下簡稱《章程》),《章程》第一章第三條:本會定名美洲三藩市中國同盟總會,直接統轄美洲各支會。同時規定“本會為中國同盟總會之一,平時有權與所屬支會商議會事,與各總會立于平等地位”,“本會以博愛平等自由為宗旨,實行中國民族、民權、民生三大革命為職志”。②
中華民國成立后,中國同盟會由秘密組織改為公開政黨,美洲三藩市中國同盟會總會自此成為政黨組織。1912年,承中國同盟會本部之命,改組為國民黨,定名為“三藩市中國國民黨美洲總支部”(The Chinese Nationalist League of America)。“二次革命”討袁失敗后,袁世凱解散國民黨。1914年7月8日,孫中山先生在東京成立中華革命黨。9月1日,通告海內外所有之國民黨,一律改組為中華革命黨,但美洲總支部向東京本部力爭,得以保留國民黨名稱(這一點,在《孫中山全集:第三卷》“1916年10月1日、12月2日批三藩市中國國民黨美洲總支部函”中有印證,在批函中,仍舊沿用的是“國民黨”而不是“中華革命黨”的名稱)。1919年10月10日,東京本部改組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三藩市中國國民黨美洲總支部亦改為“中國國民黨駐美總支部”,并向美國政府登記立案,成為合法社團組織,而駐美總支部之名稱亦沿用至今。③
2 美洲同盟會是辛亥革命后美洲華僑在回到廣州后設立的華僑團體
“美洲同盟會”這一名稱始于1912年,“……美洲華僑同志,聯翩歸國,獻身戎行,并追隨孫總理在南京組織中華民國政府。及總理讓位,政府北遷,美洲同志相率返粵。但居留廣州市者不過十余人。均以共和雖建,但國基未固。吾黨主義,未盡實行。革命精神,不容稍懈。革命團體,仍須固結。因共同組建美洲同盟會于廣州”。①這段文字記載見于1927年7月《美洲同盟會月刊》第五第六期合刊所登載的《美洲同盟會成立之經過》。《美洲同盟會修正章程》第一章第一條:本會定名為美洲同盟會,“本會以聯絡美洲同志感情促進中國國民黨黨務并謀發展同志生計為宗旨”。成員資格“凡曾在美洲各國及檀香山小呂宋等處加入中國國民黨有會員二人以上保證者或上列各處黨部之專函介紹者均得加入為本會會員”②。1912年于廣州組建的美洲同盟會,對自身的定位也是非常明確的,就是一個華僑團體,是美洲華僑在廣州的辦事處和聯絡處。1926年10月14日,廣州國民政府為“保護僑民”“專司管理”,設立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舉辦僑民及僑民團體之注冊及登記”。美洲同盟會于1927年1月30日第四次執行委員會議“決議通過本會向僑務委員會注冊案”③。《美洲同盟會月刊》“僑界要聞”欄目《廣州市華僑團體之調查》:“廣州市為革命策源地,又為南中國海外交通中心點,故各地華僑,均在本市設立辦事處,以為僑民通訊、及援助僑民之機關……”并將當時廣州市內所有華僑團體及所在地做了羅列,“古巴總支部駐粵辦事處設在濠畔街,菲律賓華僑團體會設在文德路,美洲同盟會在水母灣,澳洲同志會辦事處設在東橫街、華僑實業團濠畔西……”④
3 美洲同盟會改組為美洲中國同盟紀念會
據1934年《美洲中國同盟紀念會會所落成開幕紀念特刊》中的會務報告記載,1931年9月20日美洲同盟會會員大會通過修正案,將美洲同盟會定名為“美洲中國同盟紀念會”,并登載了《美洲中國同盟紀念會章程》:“第一條 本會定名為美洲中國同盟紀念會”,“第二條 本會以紀念美洲中國同盟會及聯絡美洲中國國民黨同志感情為宗旨”。至于會所地址與成員組成,則與美洲同盟會所立章程相同:“本會會所在廣州市水母灣門牌二十一號”,“本會會員資格凡曾在美洲各國及檀香山小呂宋等處加入中國國民黨有會員二人以上之保證或上列各處黨部之專函介紹者均得加入為本會會員”。⑤究其字面意思就已非常明確,美洲中國同盟紀念會上承美洲同盟會,是一個紀念性質的華僑團體組織。
4 美洲同盟會曾三遷會址
美洲同盟會的會所所在地,據1927年《美洲同盟會月刊》第五第六期合刊登載,當時美洲同盟會監察委員李綺菴作《美洲同盟會成立之經過》的報告里已經說明:“……共同組建美洲同盟會于廣州。假借現時革命紀念會西傍房室為辦事處。預向政府請公產為會所。又恐將來政府或于必要時將之收回。則仍歸烏有。于是向政府請命。承領公產為會所。以期永久。是時長財廳者為廖仲愷君。由本會同志覓得素波巷第十號大屋一座……龍濟光入粵。大興黨獄。同志四散。龍濟光即將素波巷本會會所。查封變賣?!敝粱涇娀鼗浐?。復向政府一再交涉。方撥回水母灣廿一號現本會會所抵償。陳炯明叛粵時。又被封閉?!駠甓撥姈|下。陳逆敗逃。又幾經交涉。幾歷艱辛。始獲物歸原主……”⑥從這段文中可以得出,美洲同盟會的會所辦事處,一開始在“現時革命紀念會”,即1927年的革命紀念會所在地內。這個革命紀念會所在地,根據《孫中山全集》第8卷,1923年10月19日給林森的指令里記載:“著革命紀念會發起人鄧澤如、鄧慕韓等接收長堤舊官紙局,從速辦理革命紀念會事宜……”⑦廣州革命紀念會于1925年8月16日成立⑧,當年是不是如孫總理所指示的設在長堤舊官紙局,筆者沒有查到直接的史料證據,但是在省港罷工大事記里有查到記載:“1925年9月29日,省港罷工委員會在廣州長堤革命紀念會開會。歡迎旅港各邑商會聯合會代表團。到會者32人。蘇兆征宣布開會理由,馮煜南致歡迎詞。港商代表團主席謝樹棠等演說?!雹徇@證明了廣州革命紀念會應該是設立在長堤的舊官紙局。1912年組建美洲同盟會,“假借現時革命紀念會西傍房室為辦事處”,這個辦事處即在廣州革命紀念會所在—長堤舊官紙局,即現在的西堤郵局附近。①爾后在廣東財政廳廳長廖仲愷的幫助下,幾經周折,3000元購得素波巷十號大屋,美洲同盟會會所遷至素波巷十號。后又歷經多年戰亂,在20世紀20年代初,最后輾轉到水母灣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