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昕
摘 要:長城作為世界級文化遺產,是展示中華文明歷史文化價值的重要窗口。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嘉峪關考察時指出,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一定要保護好。秦皇島是全國長城資源的優勢城市,應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城保護發展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推進長城保護與開發利用,帶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關鍵詞:長城;保護;利用
長城作為世界級文化遺產,是展示中華文明歷史文化價值的重要窗口。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嘉峪關考察時指出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一定要保護好。2019年12月印發的《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提出要堅持保護第一、傳承優先,合理保存傳統文化生態,適度發展文化旅游和特色生態產業。秦皇島作為全國重要的長城資源城市具有獨特的優勢。
一是境內長城相關遺存豐富、保存完好。秦皇島境內的長城是我國明長城最精華的地段之一,集濱海長城、海上長城、平原長城、高山長城、河道長城等精華于一身。現有長城東起山海關老龍頭入海石城,西至青龍城子嶺口,經山海關區、海港區、撫寧區、盧龍縣、青龍滿族自治縣,全長223.1千米。山海關、九門口是世界文化遺產地,板廠峪窯址群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他長城段落全部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二是長城沿線地貌奇特。110千米的長城位于地質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柳江盆地,薈萃了數億年的各種地質現象,巖類齊全,化石豐富,溶洞眾多,地質地貌景觀千姿百態,是我國華北地區地質構造的縮影,被譽為“天然地質博物館”。三是長城修筑歷史悠久。秦皇島市境內還有一段早期長城,為北齊長城,東起山海關區渤海鄉姚山海岸,西至撫寧縣石門寨,全長21.1千米。四是長城沿線文旅資源豐富。包括紅色文化資源、綠色生態資源、歷史文化資源、民俗文化資源、自然生態資源等。可利用這些豐富的資源發展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紅色旅游,促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秦皇島作為全國長城資源重要地區,在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同時,還應帶著強烈的歷史責任感,站在更高的層次上,以新的角度與視野,多措并舉,積極推進長城保護與開發利用工作,以此帶動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一是提高站位,編制高層次、高質量的發展規劃。抓住編制“十四五”規劃的契機,針對長城資源本體和延伸的經濟、文化生態特色,編制高層次、高質量的長城保護與統籌發展規劃,特別是做好國家長城公園秦皇島示范區的規劃。規劃總體布局應著眼于國家長城文化公園的建設,突出“一山一關多口多點”,“一山”指燕山區域長城分布帶,“一關”指山海關長城分布帶,“多口”指董家口、桃林口、九門口等長城分布帶。上述三類區域均為秦皇島市長城的主體分布區,也是明長城的精華分布區和綜合資源集中區。“多點”指分散于秦皇島市境內的長城重要點段。依托現有成熟景區進行資源保護發展的升級換代工作,新謀劃建設一批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并重的項目,為國家長城公園建設奠定基礎。
二是貫徹保護優先原則,進一步加大長城保護力度。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城保護的指示精神,市、縣和長城沿線的鄉鎮、村街所有單位和個人都要嚴格執行《秦皇島市長城保護條例》的規定。文物、公安、司法等部門要以“零容忍”的態度,嚴肅查處各種破壞長城風貌的行為,有效保護長城文化遺產。長城沿線各區、縣要將保護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并隨經濟發展逐漸提高。提高長城保護員的待遇標準并監督落實,為他們投保意外傷害險,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保護成效。加大媒體宣傳力度,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壯大長城志愿者隊伍,形成全社會支持長城保護的輿論氛圍。
三是弘揚長城文化和長城精神的時代價值,精心謀劃一批高品質項目,重點打造多條產業帶。
①建設一條紅色文化教育產業帶。長城蘊含著團結統一、眾志成城的愛國精神,以及堅韌不屈、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依托歷史遺跡,深入挖掘長城抗戰文化資源,對發生過重大戰斗的長城主要段落、城樓、關口等標記立碑,打造一批抗戰文化、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挖掘歷史上的愛國主義、優秀傳統文化故事和民俗風貌,打造一批著名的長城文化體驗基地和旅游目的地,使長城精神成為秦皇島市新的文化地標。
②打造一條綠色生態旅游產業帶。挖掘長城沿線的產品特色和經濟價值,結合環境保護、鄉村振興、旅游開發,推動長城沿線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疏通恢復歷史上邊貿商品流通渠道,加強區域性市場建設,擴大與省內外及中亞、俄羅斯地區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形成集文化體驗、旅游觀光、商業貿易為一體的長城文化旅游產業帶。
③帶動一條扶貧富民產業帶。利用長城文化資源優勢發展以鄉村旅游為主的長城全域旅游,推動農業經濟、環境生態同步發展。依托鄉村振興戰略,結合扶貧富民工作,以長城沿線的自然環境、農業資源、田園景觀和鄉土文化為基礎,打造一批長城田園綜合體、民俗文化體驗園,帶動農村現代化發展,增強自身“造血”功能。
④拓展一條多元文化產業帶。長城地帶具有多姿多彩的文化元素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利用影像記錄秦皇島長城全貌,推出長城紀錄片集中展示秦皇島長城資源和風采,讓長城向世界展示其雄渾俊美。在挖掘整理長城歷史文化的同時,推出一系列文化精品,通過影視劇、實景演出、文學作品等形式展示長城文化,出版長城文獻和圖書。
四是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為基礎,不斷完成管理機制。推進長城保護與開發利用無疑要政府主導,政府從規劃控制、項目布局、運行體制、資源配置等多個方面進行宏觀把控,遵循價值優先、整體保護的原則,對長城的保護與利用做出科學合理的整體規劃。同時吸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激發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長城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尤其在產業項目領域投資要引入社會資本,力爭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兼得。建立和完善長城保護與開發利用管理體系,從文化遺產遺跡保護、文化生態系統保護、文化與旅游產業開發、規劃區綜合發展等方面設立反向約束性指標,制訂具體評估管理辦法。
參考文獻
[1]劉樸.關于長城保護的幾點思考[J].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07(1):56-60.
[2]孫玲.開發長城旅游資源應注重可持續發展[C]//.中國長城學會.中國青山關長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
[3]田家莉,張葉青.論文化遺產多元旅游的開發—以喜峰口長城旅游發展為例[J].人民論壇,2013(14):172-173.
[4]張璐.長城保護與開發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北京地域內的長城為例[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7(4):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