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湉
摘 要:現代化的博物館陳列展覽,主張靈活使用發達的信息技術來進行直觀生動的畫面呈現,令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透過多個角度進行觀察研究,加強互動交流,方便進行各類有用信息的傳達。文章旨在客觀闡述博物館陳列設計的概念、特征基礎上,探討博物館陳列展覽和社會公眾互動中的信息傳達模式,希望借此做好對公眾意見的反饋工作,有機改善博物館陳列展覽的質量。
關鍵詞:現代博物館;陳列展覽;社會公眾;信息傳達
現代博物館屬于規模龐大的信息存儲和交互傳輸中心,其主張在摒棄傳統的展示習慣基礎上,沿用更加直觀有效的思維模式和融入信息化等科技手段,進行更高水平的陳列設計。同時在陳列展覽中加深和公眾之間的互動,向他們傳達更多有價值的文化信息,引導個體及時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審美觀。
1 博物館陳列設計的概念
陳列展覽的具體目標就是進行有關信息傳播和促進主體間的互動。而陳列設計則屬于一項有較強綜合性的工作,要求預先設置明確的主題,并及時向觀眾傳達他們所需的信息。隨后依照既定主題方向來開發空間環境,即將展品作為中心,配合一系列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生動直觀的道具以及適當的照明技術,對既有的展示空間予以深度改造。在此期間,必須要全面關注和迎合社會公眾的種種需要,避免和現代社會發展趨勢有過多沖突,從而盡快在授者和受者間鎖定平衡點。也就是說,經過文化信息的傳達,令公眾了解到更多人文、科學知識,進而直接或間接地促使他們日后勤于觀察學習,不斷凈化心靈、完善思維。
2 博物館陳列設計的特征
博物館作為文化場所,有較強的公益性,其開展陳列展覽活動的核心目標是引導民眾去觀察、了解過去歷史或現代的種種文化精神、人文理念,再經過適當方向的宣傳和引導之后,起到規范國民身心素養的效果。博物館陳列展覽和一般的商業展覽設計有顯著的差異,博物館陳列展覽偏重于呈現濃厚的文化底蘊,不主張融入過多的商業元素。換句話說,博物館屬于寧靜樸素的區域,可以令來這的人慢慢沉淀思想,激發智慧火花,獲得更多的人文關懷。博物館的陳列設計要兼顧主題性、精神性等層面,發揮出更加理想化的文化服務功效。
2.1 憑借本身想要傳播的信息來引導公眾
須知博物館陳列設計的重大特征就是充滿學科的交叉性,可因為館內系統過于煩瑣和功能過于豐富,其陳列設計萌生出更突出的邊緣性。基于此,就需要我們更加客觀地對待它,既不能盲目地將這部分陳列設計視為完全的造型裝飾美化過程,也不可光照顧到個體的觀賞需要,而是要融入更多具有綜合性、智慧性的內涵和背景。
2.2 多方位地呈現出展品的形態,傳達出更加豐富且深入的信息
博物館的陳列設計實際上就是一類空間組合活動。作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應該適當考慮到參觀者的觀賞需求,同時融合更多的文化信息和最新的科研成果,從而形成一類完善化的劇本,方便透過多個層面呈現展品外形,傳達更多有用的信息。這要求設計師擁有高超的造型設計能力和美學修養,還需要兼顧人類文化歷史、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傳播學、心理學、行為學、符號學等眾多知識內容。
3 博物館陳列展覽和社會公眾互動中的信息傳達模式
3.1 由實物導向轉換為信息導向
第一,為了在陳列設計中進一步強化對公眾的教育啟迪功效,發揮出博物館應有的社會價值,就必須要賦予原本單一的實物更多的信息,并透過非實體的方式進行呈現。與此同時,還需要在陳列中傳達出豐富的精神實質。
第二,陳列展覽形式要進行系統性的更新優化,盡量將所有可以促進信息交流的理念和方法應用起來,從而發揮出更加全面性的文化指導和服務作用。歸結來講,就是要用現代豐富性、交互性的信息展覽陳列模式,取代渠道傳統單一的陳列模式,使展覽內容得到更大范疇的延伸。
第三,現實生活中,部分人期待步入博物館內進行現場參觀,可往往受到空間、時間等因素的限制。選擇融入信息化等科技,可以令民眾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取博物館最新公布的一系列展品信息。在這樣的背景下,涉及數字化和虛擬化的博物館得以衍生普及,這種基于網絡信息技術推行的博物館陳列設計手法,既能夠改善一些展品實物的形象,還可以高度還原出博物館內的真實場景,令民眾在遠方同樣收獲身臨其境的體驗。
3.2 加強對公眾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
現代博物館屬于全面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核心職責就是定期收集整理、保護研究、傳播一系列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滿足更多人的學習、研究、觀賞需要。因此,博物館在陳列展覽設計中要注重教育性,即加大對民眾文化意識和文化素養的教育力度,吸引更多公眾自主加入進來,加深彼此間的互動交流,傳達給個體更多實用的信息。這部分強調的傳達,帶有主動、主導等含義,畢竟民眾所在的教育機構和擁有的興趣各異,他們的需求有所不同,博物館要注意多傳達不同類型的人文信息,從而引領民眾實時性糾正自身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
3.3 信息傳達過程中做好和現代社會的銜接工作
為了更大范圍和更有效地向大眾傳播信息,博物館要精心設計陳列展覽,力求足以糾正人們的審美標準、價值觀念。這就要求其不可故步自封,強行進行主觀強調,而是要基于受者要求,更加緊密地和現代社會進行銜接。
首先,策劃方面。為了令博物館陳列展覽設計更加富有說服力,必須經過多重的考驗和各種各樣的評判,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真正做到為人服務。而當中的策劃環節至關重要,可以為后續設計指明方向,保障設計者創意決策的合理性,避免實施過程中出現流程煩瑣和資源浪費等消極狀況,進一步更好地落實預計設想。而策劃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和公眾互動交流的過程,涉及社會調查、創意歸納、媒體篩選、計劃安排、效果評測等環節。為了避免操作上出現盲目性,在設計策劃時要更多地考慮到博物館自身的特征。
其次,實施方面。要求博物館在進行陳列展覽設計和向公眾傳播信息的過程中,大力貫徹“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歸根結底,博物館屬于服務大眾的區域,故要做到在所有工序流程上體現人文關懷,尤其要在設計表達上彰顯出對人的尊重與理解。現階段盡管我國許多地區的博物館發展迅速,數量暴增,可卻沒有及時吸引較多人關注和參觀,根源就是陳列展覽設計不當,未能體現出人性化的特征。基于此,就需要及時處理好對人的研究工作,并做好自身的定位,即預先了解如何滿足多數人的參觀、知識汲取、感官享受體驗、旅游等需求,隨后在展覽陳列上進行兼容性設計,力求全方位滿足大多數人的參觀需要。
最后,尊重人們對于各種信息的選擇權。結合最新傳播學研究結果分析,受眾對于自身已有的觀點和立場,往往有持續加強的趨勢。可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個性、審美標準、文化層次等不盡相同,對于信息自然有各自的選擇性,包括選擇性注意、選擇性理解、選擇性記憶等。一旦陳列展覽設計和信息傳達過程中忽略這些選擇性特征,就會出現設計和信息傳達的片面性問題,無法深刻凸顯出各個階段展覽的主題內涵,嚴重情況下更會令現場人員出現一定程度的壓迫感,接連呈現出疲乏、厭煩等消極表現。因此,今后要集中關注并滿足不同人對信息的選擇權,從而更加有針對性地完成展覽陳列設計和信息傳達等使命,發揮出更加理想化的人文教育功能。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環境下,博物館的陳列展覽設計要集中關注高速的信息傳達和滿意的信息接受等需求,真正做到在信息傳達中貫徹“以人為本”的服務原則。同時,靈活性地融入多媒體等高科技設備,令陳列展品的素材得以全方位地呈現在民眾眼前,既不用占用館內有限的空間,也不需要大眾特地挑時間舟車勞頓地趕來,只要利用計算機、手機等設備就可順利觀賞。希望長此以往,可以令博物館真正擺脫以往缺乏生機的“古董攤”形象,重現生機,進一步向更多人發揮出應有的思想引領和文化、科技的教育職能,實現其該有的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施旭升,苑笑顏.儀式·政治·詩學:當代博物館藝術品展示的敘述策略[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4):91-99.
[2]許崇雯.解讀博物館陳列展覽的思想性與觀賞性[J].中國民族博覽,2019(6):84-88.
[3]郭春媛.試論博物館陳列展覽工程實施問題—以鄭州博物館為例[J].中國博物館,2019(2):124-131.